珠海这些指标全国前十!2023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发布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3-12-27 16:42

“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城市发展涉及经济、生态、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工作,如何实现统筹兼顾,推动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切实提升民生福祉,正逐渐引发社会各界的思考与研究。

12月25日,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在上海发布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珠海在该榜单综合排名百强榜中位列第16名,并在多个指标取得亮眼成绩,显示出珠海近年来推进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上榜

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16

生态、教育、社会保障表现突出

据了解,“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自2018年以来持续开展评选,2023年对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榜单分为1个综合排名百强榜与7个一级指标专项排名百强榜,涵盖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指标。

图片

综合排名百强榜。

在本次评选中,珠海在综合排名百强榜位列第16名,获评“A+”级别,并在7个一级指标专项排名百强榜均榜上有名。其中,珠海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三项指标均位列前十、获评“A++”级别,表现较为突出。

图片

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百强榜。

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方面,珠海自2023年以来,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为91.6%,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污染物全部达标,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个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优良率均保持100%。作为广东省首个出台美丽中国地方实践项目五年实施方案的城市,珠海还提出到2027年底,累计投入不少于500亿元建设完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本次评选期间,珠海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百强榜排名第5。

图片

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百强榜。

在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方面,珠海长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12年免费教育,近五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持续增长,2022年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3.2万个;珠海还积极培育科技创新力量,2023年全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6家、省重点实验室8家、省新型研发机构20家,全市人才总量突破85万人。本次评选期间,珠海在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百强榜排名第9,是文化科教十强市中唯一的非省会地级市。

图片

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百强榜。

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方面,珠海2022年五险参保775.6万人次,增长7.8%,困难群众低保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均得到提升;通过在全省率先实现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院全覆盖、筹集2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等措施,珠海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实现对不同市民的关怀。本次评选期间,珠海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百强榜排名第5。

解读

长期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也反映出大湾区建设持续推进

值得留意的是,在历年榜单中,珠海长期保持综合排名百强榜排名前20的成绩,而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指标榜单中,珠海更连续3年保持排名前十。珠海为何能保持这一成绩?

“这是珠海长期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何雪松表示,城市社会发展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征,珠海排名的稳定,离不开其长期对生态、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重视。

何雪松进一步介绍,珠海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领域表现优异,反映了珠海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环境治理与社会建设的协同并进。“同时,重视文化传承和科教投入,使得科教兴城成为珠海保持创新活力的治理良方;此外,珠海城市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青壮年人口,优化了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增强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外加珠海长期重视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也使得珠海在这一领域有较强的优势。”

在何雪松看来,珠海所取得的亮眼成绩,也反映出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持续推进。“综合排名前二十强中,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和珠海5个城市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对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具有很强的集聚作用。我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够增强所在区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和全面性,对国家和区域的城市社会发展,会形成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何雪松也表示,综合排名百强榜前30强上榜城市名单基本保持稳定,东莞、西安、苏州、佛山、青岛等地与珠海均长期保持在第11至20名的排名区间,但从近年数据来看,前30强内部排位竞争激烈,体现出各地推动城市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紧迫感。“珠海有很多值得全国城市学习的经验和做法,有很多城市也值得珠海进一步借鉴学习。”

专家观点

城市发展应当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

城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载体。在各地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进程中,哪些要素是推动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市民幸福感与获得感的重要抓手?

榜单排名:入选城市体现对城市多方位全面发展的重视 

何雪松表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经济发展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是‘社会的经济’;就业是民生之本,城市居民的充分就业和劳有所得,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安定感才有保障;城市汇集了所在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文化是城市独特性和城市魅力的标志,有利于夯实城市发展的底蕴。”

对城市多方位全面发展的重视,在榜单入选的城市中可见一斑。据悉,“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针对国内现有城市排名着重于经济排名或单项指标排名,较少有综合、全面反映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的情况,坚持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和“人民属性”,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依归,致力于引领建设新的城市文明形态。榜单中不仅有人们耳熟能详的直辖市、省会城市,一些中小城市因在民生建设、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优异表现,同样得以入选。

“社会属性”:不以经济或人口规模作为唯一评价标准 

何雪松表示,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是在认可经济发展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强调城市社会发展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发展。“良好的社会发展能够使城市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有更好的舒适度和健康度,更好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少中小城市的入选,便反映了城市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优势或社会发展特色。”

在何雪松看来,强调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城市属于人民、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城市建设和治理依靠人民的“人民属性”,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落实。

“城市发展不能只以经济或人口规模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城市发展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平衡发展,两者应当统一于人民的美好生活。”何雪松这样说道。

图片


“珠海基层治理深调研”栏目 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王靖豪

课题组成员:张景淞 韦锐佳 曾奎达

编辑:王靖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