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糖尿病必须“一糖不沾”?专家:并不是,关键在于控制量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3-12-27 18:17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过亿,成年人群中,7个人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而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处于糖尿病前期。值得关注的是,近年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趋于年轻化,此前就有13岁女孩由于每天喝1-2杯奶茶或含糖碳酸饮料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病例。合理膳食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让大家更深入了解糖尿病食养问题,南都健康大讲堂邀请了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文君,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以《防治糖尿病,如何食养更健康》为主题的直播讲座,收获了19.4w+的关注。

图片

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马文君医生(左)和主持人曾姐姐(右)

碳水化合物真的吃得越少越好吗?

马文君首先介绍了糖尿病管理提倡的五驾马车:“健康教育、体育锻炼、病情监测、药物治疗以及医学营养治疗。”其中的医学营养治疗就包括我们经常说的饮食干预,是与其它四驾马车并驾齐驱才能实现全程为糖尿病的治疗做好保驾护航。如果平时不注重饮食,即使及时用药,也会有血糖波动的情况发生。同时要避免两个极端:用药后随意进食,暴饮暴食,导致高血糖;过于极端严格地控制饮食,不碰糖、不碰碳水,导致低血糖,甚至营养不良。

图片

对于指导糖尿病患者选择食物,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是关键的参考之一。通常,食物会按其GI值分为低、中、高三个层级的食物。高GI食物进入胃肠道后消化快、吸收完全,葡萄糖能迅速进入血液,血糖升高快、高,而中低GI则与之相反。通常豆类、乳类、富含纤维的蔬菜是低GI的食物。

图片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高GI食物糖尿病患者完全不能食用?碳水化合物吃得越少越好?马文君表示, GI值反映的是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同等量的碳水化合物,有着不一样的血糖生成;同样的食物,由于加工工艺不一样,有着不一样的血糖生成指数。GI考虑了碳水化合物的种类,但并没有考虑实际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要考虑食物血糖生成负荷(GL),血糖高的人群尽量食用低GL的食物(GL值≤10),而GL值将摄入碳水化物的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关键在于总量控制,合理搭配。

图片

“在被告知患上糖尿病后,大部分患者的反应是少吃碳水,但却忽视了主食定量。”在这里马文君普及到一个血糖波动的概念,根据每次进餐的品种和数量,餐后血糖也会发生波动,当每餐进食量忽高忽低时,餐后血糖波动就会增大。患者要注意的就是做到主食定量、定时进餐,根据生理状况、营养状况、体力活动强度、血糖控制水平、胰岛功能以及用药情况等因素来把握进餐的量,避免出现血糖波动的情况。

“各位糖友需要遵守主食定量,粗细搭配的原则,才能实现让血糖指数稳定地融入到一日三餐中。其中粗细搭配是大部分糖尿病病人最容易忽略的。”马文君提及,很多人认为碳水化合物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加入了粗杂粮后影响血糖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每天的饮食搭配中,燕麦或荞麦等粗杂粮占比达到1/3是最为理想的,比如在烧饭时按1:2的比例放入粗粮和大米,这样既能提高接受程度和依从性也有利于血糖的稳定。另外,红豆、绿豆等杂豆因为其包含蛋白质和淀粉,血糖指数相对较低, 也可以与主食相互替换。同理,在主食中加入鸡蛋、肉末等蛋白质也有助于血糖的平稳。

图片

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关键在于合理搭配

在食用肉类方面,马文君首推患者应常食用鱼禽类,鱼类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更适合患者,而禽类则尽量选取瘦的部分食用,减少食用鸡皮、鸭皮这种脂肪较高的部分。对于畜肉则应适量摄入,同时应避免摄入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特别是其中的食盐和亚硝酸盐,可能与更高的糖尿病风险相关的原因。最后马文君补充:“许多糖尿病患者担心胆固醇过高而不食用鸡蛋,如果血胆固醇不高,每天可食用一个鸡蛋,如果血胆固醇高,每周食用三四个鸡蛋。”

蔬菜热量密度低,膳食纤维含量高,应增加蔬菜摄入量。马文君建议,食用蔬菜应保证多品、多种、多色,每日蔬菜摄入量能达到500克左右,还推荐遵循“321蔬菜模式”:以3:2:1的比例搭配绿叶蔬菜、其他任意蔬菜类(不包括淀粉类蔬菜如土豆、山药、藕、芋头)以及菌藻类进行食用,餐餐有新鲜蔬菜。而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也推荐每天吃一个拳头大小量的低糖水果。“大多数人有个误区是在餐后立刻吃水果,实际上这会使血糖水平更高。食用水果最佳的时间是两餐中间。患者应根据血糖情况决定食用水果的量,并且尽量挑选樱桃、草莓、李子等GI、GL值低的水果食用。”马文君说道。

图片

“蛋白质是牛奶中含量最丰富的营养素,牛奶及其制品可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保证每日300ml左右的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的摄入,稍肥胖的建议喝低脂奶或脱脂,标准体重则可饮用纯牛奶,另外,如果乳糖不耐受,饮用原味酸奶也是不错的选择。”马文君还提到,重视大豆类及其制品摄入,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5%以上,还含有多种有益健康的营养成分。另外,零食加餐可适量选择坚果,每天可食用10克的坚果、开心果等坚果类。

糖尿病防治,了解“500111法则”很重要

“饮食清淡同样很重要,平时烹调时注意要少盐少油,用油量控制在30g以内,食盐用量每日不超过5g,同时注意酱油等调味品的摄入以及避免用猪油炒菜。”马文君还建议可以在部分菜里加入醋或柠檬汁,因为食物中的酸度成分能对血糖造成一定的影响,拉低饮食中GI的水平。由于加工工艺不同,也有不一样的血糖应答,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尽量减少食用长时间煮的粥,因为淀粉颗粒在水和热的作用下会糊化,很容易消化,食物颗粒越小,GI值越高,此时整个GI值会大大提高。因此,在烹调加工时也不宜将食物做得太精细,尽量急火煮,少加水。

图片

控制进餐速度,做到细嚼慢咽同样是糖尿病患者在进餐时应注意的,这样有助于神经系统进行调节,提高饱腹感。还有重要的一点是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调整进餐顺序,建议养成先吃蔬菜,然后吃肉类,最后吃主食的习惯,这样对于缓解血糖升高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于红薯和糯玉米等血糖指数高的食物,放凉后会产生抗性淀粉,再食用也有利于维持血糖稳定。 

马文君还提醒各位患者,水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应饮用足量的白开水,也可适量饮用淡茶和咖啡。另外,患者还应该避免饮酒,酒精可能会掩盖低血糖症状,促进酮体生成,对于药物治疗的患者更应该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图片

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马文君医生

最后,马文君建议各位糖尿病患者应遵循“500111法则”:“5”每周运动5天,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0”不喝饮料;“0”晚餐后不再进食;“1”肥胖的人每餐减少1两主食;“1”每日蔬菜摄入至少1斤;“1”每周最多外出就餐1次。

“还有许多食养的细节需要根据个人情况作出改变,而这需要到营养科进行进一步就诊。”马文君介绍,目前老百姓的观念还有待转变,大部分患者前往医院会直接到内分泌科进行糖尿病就诊,只关注药物治疗的问题,仅有一部分患者会主动到营养科关注后续的营养食养问题。希望能有更多患者主动到达营养门诊(目前三甲医院均有开设)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包括个体化膳食和营养状况评估;个体化营养咨询、营养处方的制定;坚持定期营养门诊随诊。

Q&A:

1、请问一下得了糖尿病能不能不吃药不打针,只通过控制饮食和保持运动来控制血糖?

在确诊糖尿病后,需要检查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如果血糖相对来说不高,且积极控制,那么通过饮食控制确实能对病情的控制有帮助。但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本身就很高,餐后血糖也非常高的时候,不用药物肯定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建定期规范治疗。

2、血糖偏高,糖耐量异常十几年,但还没有发展成为糖尿病,平时靠饮食控制,但近期人越来越瘦,这种情况想要不胖也不升高血糖一天吃几餐合适?

对于体重减轻的情况,需要特别检查一下原因,因为有的人只测空腹血糖,正常了,就觉得没事了,但餐后血糖可能高,且会潜伏一段时间。所以需要先正规地监测餐后的血糖,然后根据情况在两餐之间规律加餐,必要时可选用一些糖尿病配方的医学营养食品加餐。但最好的方法肯定是到医院全面地检查寻找原因,然后在营养门诊就诊。

3、我平时注射糖尿病减肥针,注射后通常都不饿,请问一下我既然都不饿了,是否就意味着可以不吃饭了?

并不是,因为打这种减肥针会抑制食欲,但我们基本的营养还是要得到保证。如果长期减少热量摄入,对控制体重是有一定帮助,但也需要有个度,一般来说每天进食不能低于800卡路里,不然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现掉头发、贫血等相关的症状,有的甚至导致营养不良。

 

直播:南都记者 曾文琼

采写:曾文琼

摄影:崔俊超

实习生:杨景岚

编辑:曾文琼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