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女雕像落户其广州旧居,粤韵Citywalk又添打卡点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3-12-28 15:38

粤剧表演艺术大师红线女是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华人华侨心目中不可替代的文化记忆。2023年是红线女诞辰98周年、逝世10周年。虽然她逝世已有10年,但其艺术成果和精神始终激励和指引着人们以更昂扬的姿态和更强的使命感推动文化繁荣。12月27日,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鸿飞创作的红线女雕像正式在红线女旧居落成,红线女家属代表马鼎昌、邓原,广州市原市长、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建华,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倪惠英等莅临现场,共同见证这一盛事。

图片

红线女雕像坐落于友爱路20号红线女旧居。

红线女雕像落成,打卡广州文旅新名片

位于越秀区友爱路20号的红线女旧居,是艺术大师红线女生前居住的场所。红线女于1955年从香港回到广州,加入广东粤剧团(现广东粤剧院),终生投身于中华戏曲事业建设。友爱路20号是她自1957年购置居住于此,直至逝世。在广州市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2015年红线女旧居正式成为红线女艺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免费对外开放。自开放以来,红线女旧居逐渐打造成广州文旅新IP:2018年,入选为广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2021年打造“友爱路20号”人文艺术平台,通过线上直播平台,数字赋能传统文化实现“破圈”,收获超过500万人次关注参与;2023年,更是作为Citywalk热门街区,收获更多青年人参观打卡。如今红线女雕像正式落户,令“友爱路20号”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

马师曾、红线女长子马鼎昌表示,母亲红线女等一代粤剧工作者留下丰富深远的艺术瑰宝,彰显了粤剧文化的创新性、包容性等特征,深刻熔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我们作为后辈应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马师曾、红线女幼子马鼎盛更写下贺词:“今天红线女旧居迎来母亲家居塑像,将加大力度欢迎五湖四海来客,通过参观旧居等形式更加了解和热爱粤剧文化。”

图片

“南国红豆——红线女戏服和字画主题展”现场图。

展现大师居家面貌,朴素精神令人动容

红线女雕像选取了红线女生活形象为蓝本,只见她身穿短袖旗袍坐在藤椅上,手执葵扇,神态自若,左边的藤桌上则放着书本一册,热茶一杯,这是公众极少接触到红线女居家的一面。自红线女旧居开放以来,不少观众来到红线女旧居均会感叹一位如此传奇的艺术大师家中布置却如此朴素,没有华贵的装修,只有褪色的沙发套、找木工打的柜子等,还有满满四柜子的书籍和满床的剧本、材料。这就是红线女的生活,夏天不愿意开空调却多次捐出善款,满桌的药品要吃每次登台却依旧神采奕奕,吃得很简单却给住家的徒弟学生加餐……她一生以极致的艺术追求和严苛细致的教导,培育了一批批粤剧工作者和粤剧推广者,使粤剧文化得以薪火相传、延绵不断。

图片

许鸿飞介绍雕像创作心得。

联动征集时代作品,立体打造名人品牌

红线女艺术中心始终以弘扬传播粤剧红派艺术为己任,深入挖掘粤剧红派艺术的思想精髓,多渠道、多角度地收集与红线女、粤剧相关的作品和藏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胡美屏捐赠了林蓝绘制的中国画《新年快乐》、马鼎盛捐赠红线女的题词“为人民讲历史是最大的幸福”等一批珍贵资料,以及2023年举办了“粤·剧”——“友爱路20号”美术征集作品展也引发了社会巨大反响,并受邀参加中国——东盟戏剧周艺术展。

图片

马鼎昌代胡美屏捐赠林蓝画作《新年快乐》。

图片

邓原代马鼎盛捐赠红线女题词。

据悉,今年以来,红线女艺术中心联合粤港澳多家文化艺术单位举办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包括顺德区博物馆展出的“马红妙技真奇绝——粤剧大师马师曾和红线女生平联展”、南宁市博物馆展出的 “粤·剧——美术作品展”、广州天河艺苑展出的“千人千面——粤剧面谱展”、在华侨新村举办的“秋日共赏·粤趣非遗市集”、在红线女艺术中心举办的“传承红派艺术 缅怀一代宗师——粤剧传承展演活动”等。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朱小雨 通讯员 杨晟昕

图片由红线女艺术中心提供 

编辑:周佩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