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看2023|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家门口有“医”靠

南都N视频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3-12-28 11:01

2023年,不少人是从“阳了”开始的。伴随2022年末疫情防控“二十条”以及“新十条”发布,三年抗疫,在今年年初国家宣布对新冠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进入了新阶段。三年疫情,中国人民对于生命至上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对于健康管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于中国医疗队伍有了最深厚的信任。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千里征途始于足下。三年硬仗收官,广东卫生健康事业的脚步仍未停歇。今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健康事业的合作建设愈发紧密,跨境医疗服务惠及了大湾区多地居民;这一年,广东持续落地系列措施,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痛点,新版广东药品目录发布,超6000种药品纳入医保,“无卡就医”为群众提供就医便利;秋冬以来,呼吸道感染进入高峰再次考验基层医疗能力,多地基层社区医院提供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医疗服务,并开设夜诊,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坚实“医靠”。

应对呼吸道感染高峰

社区医院守住“第一道防线”

每年冬季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9月以来,广东流感发病率进入上升状态,以甲流、乙流为主。记者走访多家医疗机构发现,除了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三甲医院儿科门诊常常人满为患,部分市民开始选择去家附近定点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就医。

图片

社区医院。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科部副主任、呼吸科主任医师印根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普通医院,都有足够能力处理普通感冒、咳嗽,可初步进行诊断,当病情有严重表现时,医生会建议去三甲医院或专科医院。与此同时,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广州市卫健委及时公布市内各区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名单(共119家)。

事实上,不少社区医院正在努力缩小与三甲医院的水平差距。在广州天河区前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今年2月起,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儿科专科门诊,逢周二和周六上午8点至12点,特别邀请天河区中医医院儿科专家团队定期坐诊;天河区吉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应对呼吸道感染,积极储备儿童药物,并引入呼吸道联检产品,争取对患儿的病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023年,广东组织基层机构在夜间和周末提供全科、中医和预防接种等服务,方便上班族晚间和周末就医需求。以深圳市为例,其将“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要求至少200家社康机构开放门诊延时服务(也就是夜诊)至晚上9点。目前已有800多家社康机构开放夜诊服务,平均延时服务2小时,夜诊服务占社康总诊疗人次的近20%。

 “家庭医生”签而有约 让优质医疗资源深入基层

家庭医生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自2016年,中国开始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各地创新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周到、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

广东在推行家庭医生签约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广州则是其中最重要的“试验田”之一。近年来,广州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纳入卫生强市、健康广州和深化医改发展战略,先后推出《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工作方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及其收付费标准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居民通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协议,和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从而获得个性化、定制化的医疗服务。经多年发展,该模式成为缓解看病就医难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家庭医生作为推动分级诊疗、缓解‘看病难’的关键一环,在降低医疗费用、优化卫生资源利用和提升全民健康状况等方面均起到显著作用。” 天河区吉山社区卫生服务站主任杨建刚告诉记者,随着广州有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不断出台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工作也逐步完善,取得一定成效。“从前看病耗时费力,现在只需在指定时间前往对应医院科室,即可完成就医。”杨建刚介绍道,常规检查与康复治疗均可在社区医院进行,当家庭医生认为需进一步检查时,会将健康档案转至上级合作医院,省去了排队挂号等步骤。在他看来,在家庭医生其实就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目前,广州市共推出不同种类的个性化服务包近 1000 种,多数基层机构在物价标准上给予优惠,大大减轻了签约居民的经济负担。

化“短板”为“潜力板” 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强基层”是打造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也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举措。2023年,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金鼓擂响,继“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新一轮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五年计划启动后,广东省“强基层”再出新举措。8月,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现场会在广州召开,交流试验区建设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

2023年5月,广东省启动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通过严格的遴选、评审及公示,确定了广州市花都区等12个县(市、区、镇街)作为试验区、广州市海珠区等12个县(市、区、镇街)作为建设单位。

据了解,试验区围绕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鼓励改革创新等五大任务开展工作,旨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做法,加快把短板变成高质量发展潜力板。

可以看出,今年以来,广东正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有效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优质服务。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编辑:林诗妍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