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第二十届宝安区沙井金蚝美食民俗文化节系列活动之古墟价值和城市未来文化交流会活动在沙井古墟举行。此次活动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其中包括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趣城工作室创始人、主持设计师张宇星,趣城工作室创始人、主持设计师韩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象城建筑规划设计(广州)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睿。宝安区传统文化协会副会长、宝安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副研究馆员程建作“古墟价值和城市未来”主题分享,共同探讨古墟发展。
沙井古墟是深圳现存最大的混合型历史街区,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包括一条古老的河流——龙津河,一幢上千年历史的南宋建筑遗址——龙津石塔,以及几百栋老屋、十几处祠堂,若干古井、牌坊、废墟和遗迹等。街区价值要素丰富多元,呈现出广府聚落“河街串墟、七坊并立”的历史格局和宋-明-清-民国等多时代层叠的特征。
会上,程建围绕沙井历史传承,讲述了沙井自宋元朝代便是广东的重要产盐地,此后盐退蚝进,开始插杆养蚝,蚝文化不断渗透入这片古村落的每一寸肌理,并逐渐演化成当今沙井最鲜明的文化基因。除此之外,围绕沙井古墟保护与更新的交流中,韩晶提出了“艺术、产业、消费”三个关键字。艺术是一种很好阐述文化的方式,通过艺术创作与村民日常生活、传统文化连接起来,以此形成传播纽带,传递给来到古墟的每一个人。其次,原沙井古墟是盐场文化、蚝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利用古墟空间产生价值,引进新的产业延续其生命力,打造满足“行、游、购、娱”的完整产业链条,形成良好消费业态。
编辑:李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