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都·湾财社记者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了解到,今年1-11月,国内商用车销量实现262万台,同比增长两位数;其中,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27.1万台,同比增长近六成。但对于商用车来说,接下来混动还是电动化作为最佳解决方案,业内人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达10%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商用车国内销量为262万台,同比增长11%,其中11月商用车销量23万台,同比增长43%,环比下降2%。随着政策推动和路权抑制燃油车,11月份新能源商用车销量3.8万台,同比增长37%,环比增11%;1-11月份达到27.1万台,同比增长59%。
“近几年国内商用车市场呈现需求快速下降趋势。从2020年的超高销量,到2021年的政策进入期,2022年全年处于低谷期。今年商用车市场回归相对平稳走势,并没有出现国内持续暴涨的特征。可见,疫情的因素对去年商用车影响较大,而今年的需求回暖体现并不明显。”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在过去三年间,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从2019-2021年不足3%的水平,到2022年升至8%,今年1-11月份达到10%的水平,体现了新能源商用车强势增长的态势。
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梁东明看来,上月的“15城试点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对整个汽车行业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最大的利好无疑是又将有一批车型需要更新换代了,肯定会对各家车企销量有所拉动。”梁东明指出,此次试点的北京、长春等15个城市,公共领域里面的车辆覆盖了像公交、出租、环卫、邮政、物流车辆等等,还有一些特定场地使用的车辆,总数约为60万-70万台之间。
商用车会“四分天下”,场景决定技术路线
不过,崔东树觉得,商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总体表现仍然较低。“相比起纯电动产品表现较好,插混基本没有市场。今年大中型客车的燃油车明显回升,实现了后补贴时代的回归燃油车需求。氢能源的商用车靠补贴拉动销量,只有大客车的补贴高,因此总体表现一般。”他指出。
对于商用车的混动化路线,作为业界巨头的福田汽车,其高管也有自己的看法。福田汽车营销副总裁刘旭光指出,由于商用车的“混动化”,核心还是要算经济账,这也是商用车的混动跟乘用车的混动最大的不同之处。商用车是由“场景”来决定到底选哪个技术路线,不一定插混就一定是最合适的。“对于重卡来说,插混目前唯一的优势就是能节省购置税,没有路权的需求,重卡又不进城,但是轻型商用车不一样,它要进城,路权的优势就非常大,所以首先是根据场景选择混动的技术路线。”刘旭光称,从能源结构来讲,中国的商用车会由油气、电、混、氢“四分天下”。新能源化依然是主流方向,根据细分应用场景打造产品,已经成为车企的重要发力方向。但是不可能所有场景都适合,有很多使用场景,纯电动产品还无法满足,必须要提供相对应的一套解决方案。而混动的优势显而易见,像重卡长途的客户,有的要跑200万公里,一旦混动产品能够节省10%的油费,意味着每百公里下降3升,降3升就是24元,一年行驶200万公里,能够节省的成本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混动在商用车领域,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市场空间。他预测,未来十年内,混动的销量可能会占到整体销量的30%。
福田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副院长周兴利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不可能每个车型都有混动产品。以他们的品牌为例,集中调研了256个场景,现在的资源矩阵比较适合的是50多个,中间还有一些场景暂时没有找到特别适合混动的需求。现在找到的这些场景,均为原来用传统油车,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或者产品本身的物理原理,决定了运行效率不是特别高。最典型的几个例子,就是像商超、长途运行的干线、环卫车、VAN车以及城际间的冷链车类型,均适用于混合动力。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
编辑:梁罗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