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公布,斗门成为全省单个县(区)入选数量最多的区之后,珠海市“百千万工程”抓落实促整改现场会近日在斗门区召开,再一次凸显了斗门在推动全省“百千万工程”的特殊地位。
“百千万工程”是省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广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部署,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是广东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系统性工程。
斗门区一河两岸风光。受访者供图
现场会为何选在斗门?斗门有什么优势?又有什么经验?现场会给出了答案:斗门是珠海最大的潜力板、最可拓展的经济纵深,实施“百千万工程”,对于斗门来讲是实现“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必经之路。未来,斗门将坚决扛起建设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区和全市“百千万工程”主战场的责任担当,围绕“工业+农业”双轮驱动,强化系统思维、坚持统筹推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在自身“五大优势”赛道上争先进位
作为珠海最大的行政区,斗门区地理占比超全市三分之一。在这里,不仅承载着四大产业园区,同时还有突出的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绿美生态、文旅资源等五大优势,这将成为斗门在“头号工程”争先进位的筹码。
在区位交通方面,正在动工开建的珠肇高铁,将有效推动斗门串联西岸、辐射西南,沿线珠三角主要城市间有望实现1小时通达,孕育出大湾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特别是有3条斗门路网规划连接鹤州高铁站,推动斗门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支撑不断夯实。
富山工业园标准厂房建成。
推动“百千万工程”,产业发展是关键。在这方面,斗门的产业基础优势十分明显。斗门以富山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斗门生态农业园和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四大园区为载体,精准布局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3+1”主导产业,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战略性产业集聚发展区和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主、文旅融合产业为特色、高端制造工业为反哺的三产融合示范园区,工业经济引领发展新动能,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围绕产业发展,斗门抢抓省级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机遇,谋划提升园区综合配套、产业配套和平台支撑功能,成为斗门的又一大优势。尤其是2023年以来,斗门坚持以项目牵引定制化建设5.0产业新空间,根据产业立柱项目需求“量身打造”76万平方米定制化厂房和配套用房,富山工业城186万平方米产房竣工备案,格创·智富23.47万平方米厂房完成结构封顶。预制菜产业园二期项目8.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全面封顶并开始入驻。
此外,斗门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质量推进现代化“大斗门”建设的全过程,绿美生态优势突出。在近日发布的2023年全国百强县市区系列榜单,斗门上榜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井岸镇、斗门镇、莲洲镇摘得广东省森林城镇称号。
斗门区自然与人文的相互融合。
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山、河、田、海相拥的大沙田水乡孕育了“疍家文化”,自然与人文的相互融合,斗门区因地制宜开展“龙舟赛”“村BA”“厂BA”“垂钓嘉年华”“民俗文化节”“美食节”等特色品牌活动,由雏形塑造到品牌IP打造,活动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成功打造出了文旅资源优势。
“工业+农业”双轮驱动推动“百千万工程”见效
近日,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公布,斗门区和斗门镇及莲江村等32条村榜上有名,斗门区更是珠海市唯一入选行政区。这一成绩是斗门坚决扛起建设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区和全市“百千万工程”主战场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围绕“工业+农业”双轮驱动,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的最佳证明。
下洲村甘蔗吸引游客打卡品尝。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彰显发展后劲的重要指标。今年以来,总计有9个具有龙头影响力的“产业立柱”项目落地斗门,成为斗门推动“百千万工程”的中坚力量。
据悉,这9大项目计划总投资17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7.7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总产值达566亿元,税收达21.92亿元。目前,鸿钧7.2GW异质结新型高效电池、万锂新材、纬景储能、海四达6GWH储能及曜灵新型高效太阳能材料装备制造等项目已经完成签约,相关建设工作正有序进行中。
“百千万工程”要推进,配套得跟上。今年以来,斗门狠抓城镇提质,高标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中心镇变身小城镇,高标准推进“一河两岸多组团”建设,湖心新城片区市政配套道路陆续建成。另外开展“百千万工程”乡村设计,完成莲江村榕树种植和昭信村“美丽渔场”样板建设。
下洲村推动文旅融合。
作为“头号工程”的末梢,村镇的发展决定着“百千万工程”的胜败。在这场战役中,斗门狠抓兴村富民,持续做好白蕉海鲈“一条鱼”文章,今年1-11月,全区海鲈加工相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8.18亿元,同比增长103.7%。
与此同时,斗门推进基础教育学位攻坚项目,推动全市首个紧密型医共体揭牌,从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层面发力,解决民生痛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加快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建设,制定农村留用地管理办法,通过狠抓改革攻坚,解决一系列历史难题,为推动“百千万工程”扫除了发展障碍。
打造示范效应的亮点,做强县区龙头
斗门是珠海市最大的“乡村”,是珠海的“欠发达区”,但同时,也是珠海最大的潜力板、最可拓展的经济纵深。在推动全省“百千万工程”方面,珠海市委市政府也对斗门寄予厚望,提出斗门要依托大空间、大载体发展大产业、大交通,加快建设西部中心城区,明确斗门是全市“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全力支持斗门建设“百千万工程”典型区,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
肩负重任,斗门义不容辞。接下来,斗门将以斗门区“1区1镇32村”入选全省首批典型区镇村为契机,打造一批具有全省示范效应的亮点,统筹做强县区龙头、抓实乡镇节点、建设和美乡村。
下一步,斗门如何布局?
首先将继续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战略支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珠海发展新增长极。
格创·龙蟠坊投入使用。
5.0产业新空间仍将是斗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斗门将以立柱项目夯实工业发展根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突出特色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坚持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经济,加快培育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3+1”主导产业,力争工业总产值、百亿企业数量和规上企业数量3年倍增,以斗门的争先进位、发展壮大支撑服务珠海城市能级量级跃升。
区镇村发展环境,仍是建设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和全市城乡融合发展主阵地。为此,斗门将持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加快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畅通产业发展黄金通道,提升东湖片区承载能力,高质量建设湖心新城,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以斗门镇建设全省典型镇为抓手,实现中心镇引领带动全区镇街高质量发展。
斗门区的乡村美景。
当前,斗门区、镇、村内仍面临着公共服务不均衡、县镇村发展活力动力待释放等历史难题。在推动“百千万工程”的这场战役中,斗门将持续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和医疗水平水平全面提升,紧紧扭住强区这个“牛鼻子”,抓好扩权强区和强区扩权改革,深入推进镇街体制改革,依托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任务,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方式,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为区镇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斗门将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发动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在提升县域产业发展、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全面开展“美丽中国”斗门实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加快建设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
*资讯
编辑:李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