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减肥,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跑步,小梁就是其中之一。30岁的小梁因为不满自己的大肚腩和85公斤的体重,决定给自己设定一个月减肥10斤的目标,到附近的公园每天跑5公里是第一个被列入的计划。
刚开始,小梁每天跑上1个小时,半个月下来就减了6斤,瘦身效果还挺明显的。可小梁发现自己跑步时膝盖会隐隐作痛,他以为是自己跑得太多了便休息了几天,可等他重新跑步时,膝盖的疼痛感又来了。于是,他来到了医院就诊,一番检查过后,小梁被诊断为髂胫束摩擦综合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跑步膝”。
“跑步膝”是如何产生的
“跑步膝”顾名思义就是由跑步引发且只与跑步有关的膝外侧疼痛。由于膝盖一直做“弯曲”—“伸直”的动作,髂胫束的肌腱与骨头摩擦受到刺激或肿胀。
我们看到马拉松比赛中后程,不少跑友只能选择直腿行走,步态明显异常。主要因为疼痛在大约膝关节弯曲30度,足着地时最为明显,为了减少疼痛,跑友只好减少弯曲,呈现直腿走路这一异常步态。
哪些人容易得“跑步膝”
1.长短腿
排除结构性问题(天生长短腿),长短腿往往与骨盆不正,一高一低有关。因此,加强臀中肌训练本身也具有一定稳定骨盆,矫正长短腿的作用。
2.扁平足/高足弓
扁平足和高足弓是多种跑步伤痛的,包括髂胫束摩擦综合征的诱因,因此,选择一双适合自己的跑鞋对于纠正足形异常具有一定意义。
3.X形腿
女性更加容易出现臀中肌力量不足而加剧X形腿。腿长成什么样,很难完全矫正,但是通过合理的训练可以代偿腿型所带来的膝关节负担过大,并缓解髂胫束摩擦综合征。
4.频繁地越野跑
特别是下坡跑,跑量过大,突然增加跑量,也是导致髂胫束摩擦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对于这些诱因,就只有通过减少跑量,减少下坡跑,遵循科学训练原则来加以克服。
如何预防“跑步膝”
(调整跑步姿势)
在跑步前应充分做好热身运动
跑步时上身微微前倾
使膝盖始终处于较低位置
迈步时注意每步距离、步伐大小不要太大
避免膝盖运动幅度增加
(场地选择)
尽量选择平地或塑胶跑道进行锻炼
避免上下坡跑
增加膝盖负重
“跑步膝”如何快速恢复
休息!休息!还是休息!
无论是跑瘾犯了,还是马拉松中签,再重要的事情都得停下来,接着通过肌骨评估筛查出造成髂胫束摩擦综合征的原因,从伤口处理、减少代偿两个方面帮助快速恢复。
1.伤口处理
消炎镇痛
采用超声、冲击波、超短波、离子渗透疗法等理疗方式消炎镇痛。
放松拉伸
加强髂胫束拉伸可以松解髂胫束紧张,从而减少绷紧的髂胫束和股骨表面的摩擦;泡沫滚筒进行髂胫束滚揉放松;网球滚揉大腿外侧;筋膜枪放松。
2.减少代偿
康复训练
加强髂胫束放松和臀部肌肉训练是促进康复最为重要的措施。
1)侧卧位直腿上摆
侧卧,将一侧腿稍后伸,向上尽可能抬起至最高处,再控制其缓慢下落但不触地。注意保持骨盆不动,脚尖朝前而不能朝上翻转。16次1组,完成2-3组。
2)贝壳式
屈髋屈膝并腿侧卧,发力将上腿如同贝壳打开。保证脊柱和骨盆不动。(小窍门:后背贴墙可以防止骨盆翻转哟~)。16次1组,完成2-3组。
3)仰卧挺髋
仰卧挺髋是一个经典的锻炼大腿后群肌肉和臀肌的训练动作,这两块肌肉是跑步时发力蹬地的主要肌肉,练好它们可以有效减轻髂胫束压力。屈膝仰躺于瑜伽垫上,足跟靠近臀部,勾脚尖,用上背部和足跟作为支撑点将臀部尽量抬高。16次1组,完成2-3组。
4)侧臀桥
侧躺,肘撑地,臀部发力将躯干抬起至身体成一条直线,缓慢还原至初始位置但髋部不要触地。保证骨盆的稳定性,同时腰背挺直。一侧完成20次左右,做2-3组。
5)单腿下蹲
单腿练习可以有效训练下肢稳定性,缓慢下蹲至膝关节约45度。同时注意保持腰背挺直和骨盆的中立位。下蹲与站起的动作要缓慢且有控制,并保证下蹲时膝盖方向与脚尖方向一致,切勿内扣。一边完成12次左右,做2-3 组。
6)髋部提拉
这是一个看上去简单,但实际上很能考验肌肉控制能力的练习,单腿站立于一个稍高于地面的平面(以左腿站立为例)。首先将骨盆保持在中立位,缓慢下降右侧腿,使骨盆向右倾斜。然后臀肌发力,使骨盆再次回到中立位(即仅靠臀肌力量使骨盆回位中立位)。注意是利用骨盆控制完成该动作,而不是躯干侧倾。16次1组,完成2-3组。
2. 护具支持
护膝也能起到一定支持保护髂胫束、缓解疼痛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将保护带勒得过紧。
最后,再温馨提示一下,不必总是逆时针沿跑道跑步,时而顺时针,时而逆时针,对于预防膝外侧疼痛也很有帮助。
来源: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
编辑:曾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