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仰望星空的“马拉松”,西涌国际暗夜社区的发展与保护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3-12-29 15:50

2023年4月,深圳大鹏新区“西涌国际暗夜社区”正式挂牌,成为中国首个、亚洲第二个国际暗夜社区。

3年前的某个夜晚,一场专属天文爱好者的“马拉松”在深圳天文台直播间开始——理想情况下,在这场名为“梅西耶天体马拉松”的观星活动中,人们能在一晚连续观测到110个深空天体。但最终只有五六十个天体被观测到,原因是受到周边西涌社区里各类商户过多过亮的光源干扰。

图片

深圳天文台天文部部长梅林尝试说服社区商户调暗灯光,“暗夜社区”的概念开始进入他的视野。在深圳市气象局、大鹏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大鹏区城管局)等政府部门推动建设下,西涌国际暗夜社区获得暗夜国际组织认证挂牌。

但如今,社区光污染治理仍存在不少问题,而商户们对社区发展也有着不同理解。西涌国际暗夜社区才刚刚在这场仰望星空的“马拉松”中出发,参与建设各方仍寻求着发展与保护的平衡,等待它的路途遥远而漫长。


“星空也是一种生态资源”

当梅林把天文望远镜对准猎户座大星云时,他发现根本无法拍摄到理想的图像。镜头里,天空被来自山下的商户灯光和海上渔船的探灯照得发白,即使是亮度很高、观测难度相对较低的猎户座大星云也很难拍摄。

图片

梅林去村子里挨家挨户询问商户能否在晚上提前关灯或者调暗灯光,得到的只有不解:关灯跟天文观测有什么关系?吃了闭门羹的他只能每天等到夜深,在没有灯光影响时抓紧拍摄,原本一晚能完成、结果“拍了两三个星期”。2020年3月的这次经历,让梅林强烈感受到天文台的观测环境已受到严重光污染影响。

图片

天文台周围分布着西涌社区的8个村落,总人口约2500人。优质的海洋和沙滩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社区内餐饮、民宿商户林立,店招、广告牌、霓虹灯琳琅满目。实际上,西涌社区具备着良好的天文观测条件。社区距离市中心直线距离约60公里,而且周围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山体很好地遮挡了城市光害。2010年,深圳市天文台在西涌建成,并作为全市唯一以天文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基地长期对公众开放。

2020年到2021年,天文台相继开展了“梅西耶天体马拉松”观星直播、玫瑰星云直播等活动,收获了很高关注度,一些民宿商户意识到星空也可以成为一种生态旅游资源。在这期间,梅林开始接触到“暗夜社区”概念,其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平衡的理念与他不谋而合。2021年4月,天文台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正式提出对西涌天空资源进行优化和保护、建设暗夜社区。

暗夜社区是指在人类生活、生产区域里,在保证安全、生活和生产的前提下,对照明进行科学改造升级,融入星空自然的理念,减少过剩照明,保护夜晚不受光污染影响的社区。在暗夜国际组织看来,暗夜社区能在维持居民健康生活的同时保护动植物夜间栖息地。

建设暗夜社区,照明改造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为做出表率,天文台将2公里山道的路灯常态化关闭。但后续工作没那么顺利,首先是如何说服社区内的商户们。梅林介绍,照明改造并非意味着简单关闭灯光,而是改为使用色温低于3000K的灯具,同时灯具要求全遮蔽或背发光,使灯光向下照射,而不是向四周或天空散射。

图片

2021年6月,通过西涌社区工作站,梅林和同事们尝试召集商户沟通。为了不耽误商户在周末客流高峰做生意,他们把时间定在了工作日。但沟通当天,来到工作站的梅林傻了眼。“整个西涌有200多家商户,我们觉得哪怕能来一半也好,结果只来了10户不到。”

他们拿出PPT给商户们介绍,“他们在下面一句话都不说”,询问意见得到的也是沉默。后来他们只能拿着改造后的示意图挨家挨户与商户沟通,得到的反馈都是“如果大家都改,我们肯定愿意改”,改造似乎陷入死循环。


 要防止光污染“回潮”

政府部门的介入带来了转机。大鹏区城管局根据深圳针对外立面广告的相关规定,对不合规的商户提出整改意见,南澳办事处也开展沟通协调。“我们正好借这个机会跟商户沟通,提出大家统一把灯调暗一些。”梅林还邀请商户在晚上来到天文台实地感受,改造后的灯光在商户门外看起来依然亮堂,但对天空没有影响。

经过几轮沟通,暗夜社区建设计划收获不少商户尤其是民宿类商户的支持和理解。2022年开始,在大鹏区城管局牵头下,距离天文台最近的新屋村率先开始了民宿商户的照明改造试点。“改了之后确实效果非常明显,才有了后面的快速推动。”梅林说。2022年,南澳办事处完成了877处户外照明治理,并制定了西涌国际暗夜社区5年创建计划。2023年4月,西涌国际暗夜社区正式挂牌。

但光污染治理并非一蹴而就,深圳市政协委员高洁对此深有体会。今年8月,高洁与其他委员一起前往刚挂牌的西涌国际暗夜社区调研,从小就喜爱星空的她原本“抱着满满的期待去看银河”,但到了现场她才发现“形势很严峻”。“只能看到头顶寥寥可数的几颗星星,完全不是想象中小时候的样子。”

梅林告诉高洁,目前社区内仍然存在不少光污染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大部分经营场所新增照明、部分市政照明以及西涌海域作业的渔船照明不符合标准。这些亟待解决的照明问题正困扰着挂牌后的暗夜社区发展建设。

图片

为帮助社区解决光污染问题,梅林与高洁等政协委员共同提出了一份《关于落实“西涌国际暗夜社区”照明监管职责防止光污染“回潮”的建议》。他们提出,要明确暗夜社区陆域照明的监管主体,并建议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作为西涌海域光环境控制范围和渔船照明的监管主体,对渔船光污染进行治理。与此同时,他们还提出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加快推进深圳市光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发布实施。

在高洁看来,解决光污染问题的突破口在于立法。由于目前的监管主体不明确,在光污染治理执法环节存在“九龙治水”的混乱局面。通过地方性立法明确光污染治理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让执法部门依据具体标准开展治理,才能解决暗夜社区光污染治理反复“回潮”问题。

此前,相关部门已经编制了《西涌暗夜社区光环境管理办法》,而《深圳市大鹏星空公园建设规划》《西涌国际暗夜社区照明指引》等文件也在编制过程中。今年6月,全国首个夜间光环境质量地方标准《夜间光环境区域限值》标准在深圳发布。“有个地方标准很好,但只有标准无法构成行政机关行政执法的依据,”高洁直言,“而立法之后,还能通过年度考核、检查监督甚至公益诉讼等形式,倒逼有关部门负起责任。”

高洁还提到,在立法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村民的意见诉求,“要在村民的利益基础之上取得最大公约数,让各方都有利,大家力往一处使”。

 

“灯光调暗了还能做生意吗?”

2023年,南澳办事处计划在年底前全面完成西涌社区内约700处户外公共空间照明改造,其中餐饮商户的照明改造成为重点工作。大鹏区城管局经调研发现,大部分民宿商户支持暗夜社区建设,但部分餐饮商户认为减少及降低照明会降低消费欲望,也不了解暗夜社区带来的积极影响。

图片

在鹤薮村口开海鲜大排档的阿龙就是其中之一。下午2点,他的店里已经没了客人,他坐在店门口边抽烟边玩手机。对于昨晚的争吵阿龙还耿耿于怀:社区工作站的工作人员来到店里,要求他把安装在门廊外的几盏朝上的LED射灯给拆了,他说自己昨晚根本没开射灯。

“如果拆掉的话,我完全不用做生意了。”愤愤不平的阿龙又补了一句,“叫村长来我都不拆。”此前,社区工作站的工作人员来跟阿龙沟通了两次,说因为暗夜社区的建设需要,将免费对所有商户招牌统一改造、调低亮度。改造完成后,阿龙看着晚上亮起的招牌很不满意,觉得“都乌漆嘛黑”,之后生意“99%要受影响”。但正值旅游淡季,阿龙也说不上来改造后生意差了多少。

图片

西涌社区拥有全市最大的沙滩和海滨浴场,每年都能吸引上百万游客来访。但在每年6-10月尤其是暑假的旅游旺季结束后,西涌的旅游热度便会随着天气转凉而大幅下降。

11月,鹤薮村的客流明显少了下来,很多民宿都已关门歇业。鹤薮村比新屋村距离天文台稍远一些,今年10月底11月初,村内的餐饮商户相继完成招牌和外部灯光改造,有部分商户像阿龙一样担心暗下来的灯光将在明年旅游旺季影响生意,但也有商户有不同理解。

阿林已经在村里开了5、6年大排档,他理解阿龙的想法:“毕竟我们是做大排档的,灯光调这么暗,怎么说门头都没有以前那么好看。”但他觉得,所有商户都是统一调暗灯光,其实影响不大,“游客过来不会嫌弃这里太暗,毕竟大家都一样”。

在深圳市天文台成为新晋“网红景点”后,阿林觉得暗夜社区也许会成为西涌新的旅游IP。“每年靠天文台吸引过来的游客都不少,特别是天气冷这段时间。”他说,西涌的旅游淡季很长,“冬天海滩基本没什么人”,相比于暑假客流高峰,冬天来的游客至少少了九,暗夜社区也许能为旅游淡季增加一些客流。

图片

有类似想法的还有张萍,她的海鲜餐厅开在鹤薮村通往天文台的必经之路上。正值中午,她站在路边招揽生意,但没有多少客人经过。在西涌开店10年的她,今年刚把餐厅从1号沙滩搬过来,花了上万元安装的招牌还没用上一年,已经在改造中被拆下。

虽然招牌不如以前亮,但这不是张萍最担心的问题。她说现在一些游客来餐厅不点海鲜,只点炒菜,“消费能力总的来说没往年高”,因此增加客流是她最关心的问题。她认为,灯光对生意的影响大概占三成,“最主要的还是要有人,如果没有人来西涌,搞再亮也没有用”。

张萍期待暗夜社区的建设能带来效果,她觉得如果真能在一两年内吸引更多人来西涌消费,调暗灯光可以接受。但她担心能否真能实现,因为自己遇到的客人都是为了去天文台或者穿越东西涌,“还没有听说因为暗夜社区来的”。

阿龙也说自己只遇到过去天文台的客人,不过他今年确实看到村里新建的星空酒店来了两拨游客,“他们在门口放了很大的望远镜”。但依然对暗夜社区持观望态度的阿龙还是想着靠自己,他正和其他一些商户商量着如何换掉变压器,让招牌的灯光看起来更亮一些。


把商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这几年梅林没少与各类商户打交道,因此他很理解部分餐饮商户的心态。他说实际上暗夜社区应该已经为他们带来了更多客流量,只是他们忙于生意没有留意。梅林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委托了西涌社区工作站、西涌股份公司等单位以及多个村的餐厅统计出于天文爱好来西涌的游客数量。他相信,拿出数据后,那些仍有疑虑的餐饮商户一定会转变态度。

图片

“让商户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才是暗夜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他认为,这个模式能运转起来最重要的是让居民、商户从暗夜社区发展中获得收益,未来政府可以获得相应税收,进而反哺暗夜社区的基础建设和管理提升。

近年来,深圳市天文台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每天300个参观天文台的预约名额总是瞬间被一抢而空。在对民宿商户进行照明改造前,梅林和同事们走访了解到,不少游客常向商户询问能否安排参观天文台。他们便提出了“暗夜社区照明示范场所”的概念,配合完成照明改造、并愿意宣传暗夜社区保护理念的民宿商户会被列入其中,天文台每年向他们提供一定数量的参观门票。这一形式让民宿商户的照明改造进行得相对顺利,甚至不少民宿商户开始主动购置天文望远镜、打造星空主题的住宿环境。

图片

梅林认为,目前社区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在于运营和管理,因此对各类商户的质疑或建议,他觉得都将为暗夜社区的发展方向提供有益借鉴,“我们首先就是要学会找矛盾”。

在梅林的设想中,未来西涌国际暗夜社区将不仅仅依靠文旅行业带动发展,借助天文拍摄、星空露营、生态旅游等优势,引入手机、新能源、健康等类型企业开展产业化合作,以使社区获得更长久的发展动力。据暗夜国际官网统计,目前世界上有42个暗夜社区,117个暗夜公园,暗夜保护地总数超200个。这些暗夜保护地成了梅林学习经验、避开“雷区”的样本,而天文台也正联合相关部门讨论暗夜社区的品质提升工程并不断进行修改。 

在梅林看来,西涌国际暗夜社区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应该说才刚刚起步”。他把社区未来建设比作一场“极限越野的马拉松”,里面会出现很多阻碍与困难。梅林不希望这些问题被临时掩盖,也不奢求可以瞬间一劳永逸地解决,而是期待着参与社区建设的各方持续解决问题,不断趋近这场马拉松的终点线。

 (应受访对象要求,阿龙、阿林、张萍均为化名。)


统筹:徐全盛

采写:焦明梁 覃仕林

摄影:冷锋

编辑:覃仕林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