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贵的小米汽车,炫了哪些技术?网友:20万以内交个朋友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汽车
原创2023-12-29 20:04

12月28日下午,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南都·湾财社记者受邀参加。在3小时几乎未停歇的汇报中,雷军将小米汽车的技术讲得很细,碰到难以理解的技术术语时,他会用自己的话先“翻译”一通;若还是讲不清楚,则表示会在之后再发长文解释。

而一再强调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只发技术,不发产品”的雷军这次也食言了。他在技术发布会最后又开了一场针对首款产品小米汽车SU7的预发布会,不仅详细介绍了外观内饰设计,还大方地把两台实车开上了舞台。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台实车中并没有司机,小米汽车“炫耀”了一把自家智驾技术。

图片

在整场发布会中,雷军频频立下flag,号称要做“全球前五”“冬测之王”“2024智驾第一梯队”,伴随着造型靓丽的实车曝光,人们对于这辆“确实有点贵”的新车价格也充满好奇。新车“贵”在哪里?又有多“贵”?本文将拆解发布会内容,对上述问题一一解答。


小米要造什么样的车?

要媲美保时捷特斯拉,名设计师团队操刀

“造车,逆向工程其实很容易就搞定了。但是要想造一辆好车的话,还是非常不容易的。”发布会开启伊始,雷军如是表示。

雷军透露,当他决定造车之后,第一时间就逐家登门拜访了各大车企,“有人问我说你为什么不向一汽、二汽、长安致敬,为什么不向上汽、广汽、北汽致敬,为什么不向长城、吉利、奇瑞致敬。其实大家真的误解了,我对整个汽车行业一直心怀敬畏之心。”这也是雷军对此前只公开致敬了比亚迪、华为、“蔚小理”,却没有致敬其他车企的回应。

雷军称,他在拜访各家车企的过程之中,也向每位行业前辈请教:在智能电动车的时代,什么样的车才算一辆好车呢?每个人都给了他非常不同的答案。

那最终小米汽车要造一辆怎样的“好车”?雷军称,看过了机械素质标杆的保时捷和开创了移动智能终端先河的特斯拉,小米汽车要造一辆能媲美保时捷、媲美特斯拉的dream car,打造好看、好用、舒适、安全的移动智能空间。而在技术参数上,雷军更放言,“要造一款100项全球第一、全球唯一、全球之最的汽车。”

技术发布会当天,雷军还出乎意料地加开了一场SU7预发布会,直接将两台实车搬上舞台,并对新车的造型设计、内饰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讲解。

图片

据雷军介绍,在造型设计上,小米SU7由宝马全球首位中国设计师李田原,前奔驰德国总部高级外饰设计师仇臻,前宝马高级内饰设计师Shin共同操刀完成,共有三种颜色,海湾蓝、雅灰、橄榄绿,整体车身线条优雅动感、简洁流畅。

雷军还着重强调了SU7的3倍轮轴比,2倍轮高比,1.36倍宽高比带来的视觉黄金比例设计。而由于28度前挡风,17度大溜背以及全车轮廓G4连续曲率等,小米SU7得以实现“全球量产轿车最低风阻”0.195Cd。


“确实有点贵”贵在哪?

“修炼”了1003天的五大技术

“百年赛道无捷径,我从第一天就知道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从底层核心技术做起,10倍投入,认认真真地造一辆好车,并且还要有耐心。”在发布会前十分钟,雷军就奠定了小米汽车的以技术为核心的发展基调,之后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内容都聚焦在五大技术领域,而达成这些技术成就,小米汽车花了1003天。

电机转速“行业领先”

“电动车最核心的技术就是电机,电机直接决定了车的性能。”在电机领域,雷军率先公布了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即将搭载的自研HyperEngine V6和V6s两款电机。

雷军表示,刚开始造车的时候,小米汽车就立项了小米超级电机项目,立志做转速最快的电机,“我们首先招募了超过100人的专家团队,又找了两家全球顶级的电机合作伙伴,(V6和V6s)已在去年底成功实现21000转。”

据他表示,21000转已是当时转速最快的电机,但由于推迟发布,已被友商上月发布的22000转电机“截胡”。因此,为突出小米电机技术之强悍,在发布会上,雷军又额外公开了另一款转速更快的电机V8s。

据介绍,Hyper Engine V8s超级电机转速达到27200rpm,是行业性能天花板水平,不仅拥有425kW高功率输出、635N·m的峰值扭矩,还在强度、散热和做功效率上达到了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和国创中心双认证的“国际领先水平”。雷军透露,这款电机将于2025年量产。

要做“冬季续航之王”

电动机另一大核心部件是“电池”,雷军从四大技术层面逐步揭晓了小米汽车电池优势,包括自研的真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自研CTB一体化电池技术、采用的最严苛的电池安全标准、高效热管理技术。

雷军表示,很多号称800V的车实际上达不到800V水平,而小米汽车自研800伏碳化硅高压平台实际为871伏水平,超过同档产品。“我们的800伏高压电池包是和宁德时代共同投入上千名工程师、历时两年完成的。”

而自研全球首个倒置电芯的CTB一体化电池,不仅聚焦于纯粹的续航里程,电池容量最高可达150度,理论CLTC续航里程高达1200km+,还通过一系列创新设计、128项电池领域专利(其中65项已获授权)全面提升电池的集成效率、安全和散热性能。

谈到电池安全性,雷军表示,小米汽车采用行业最严苛的电池安全标准,确保电池在55度满电的情况下,即使水冷系统不工作,也无明火无热蔓延。而要做到这样的水准,雷军透露需要有17层高压绝缘防护、双大面水冷、165片气凝胶隔热材料等来实现。

此外,雷军表示,“小米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车厂,定了一个小目标,要成为冬季电车续航之王。”他介绍称,小米汽车热管理做得很好,采用高效的双模(式)热泵,既可以专热专供直供乘员舱,也可一热多用,既供乘员舱也供给电池包和其他需要升温的区域。“我们还有一个特别强的功能,零下15度不开加热器,就能从大自然里搬运热量,热转换效率很高。我有信心,小米汽车上市以后,冬季续航肯定是杠杠的。”

9100吨大压铸超过特斯拉

“特斯拉开启了大压铸时代。特斯拉上海工厂6000吨的大压铸,能将70多个零件一压整合成一个零件。而美国特斯拉刚刚落成了9000吨(压铸机)。”雷军表示,大压铸是行业趋势,小米汽车下定决心自己建厂自己干,最终建成了9100吨压铸机。

雷军表示,定做了压铸机后,小米汽车还自研整个压铸岛的全套流水线,一共60个设备,精密控制了433个工艺参数。而由于压铸件比较大、技术指标要求高,压铸所用的材料也只能自研,为此,小米汽车材料团队和国家材料重点实验室一起研发出小米泰坦合金,在压铸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可循环经济性等方面有着较好的表现。

“2024年进入智能驾驶第一阵营”

雷军表示,智能驾驶是小米汽车重点投入的赛道,他也在发布会定下目标称,“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雷军将其信心来源归功于三点。首先,小米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投入“非常艰巨”。“第一期投入已达到33亿元,目前已经追加到47亿,团队规模超过千人,测试车辆超过200辆,测试里程数超过1000万公里。”

其次,雷军认为,“智能驾驶本质上就是AI。”小米在2016年就开始“all in AI”,累计投入超过100亿,目前团队工程师总数超过3000人。

最后,雷军指出,小米汽车智能驾驶虽然起步晚,但智能驾驶技术迭代很快。“晚有晚的好处,我们起点高,在整个领域里面所用的底层技术全是最新一代,像BEV、transformer、占用网络、大模型等都是最新技术。”

在发布会现场,雷军展示了小米汽车在晚高峰拥堵路段、立体停车楼、机械车位停泊等场景的智能驾驶表现。而之所以能完美实现上述场景的泊车,雷军指出,得益于小米汽车自研的全球首个可量产的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据介绍,传统技术“感知”“决策”是两步,而小米的“感知决策大模型”通过感知和决策算法的二合一设计,可实时观察并动态调整泊入超高难度车位。

智能座舱玩法多样

“(当下)最卷的技术是智能座舱,这是小米汽车最强大的,也是米粉最期待的。”做手机出家的小米在车机上无疑也具备先天优势。

据雷军介绍,虽然16.1英寸大屏、3k分辨率、超窄边框等听起来没啥创新,但小米汽车本质上将一个高规格的超大平板搬上车,车机兼容性问题得到很好解决。此外,56英寸抬头显示、可旋转仪表屏、后排挂新版小米平板融入车机、五屏联动等等也引起了在场观众的惊呼。据了解,为了保障车机的流畅和体验,小米汽车搭载的芯片是最贵的骁龙8295。

随着小米澎湃OS上车,雷军现场表示,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正式闭环。值得一提的是,雷军强调,虽然使用小米手机能够得到更好的人车交互体验,但对苹果手机支持CarPlay、AirPlay,后座接口也支持iPad上车。


有多“贵”?

网友:20万以内交个朋友

雷军:9.9万、14.9万不可能

在12月26日的网友答疑中,雷军就小米汽车SU7表示“确实有点贵”的言论已经引发了一场互联网对该车定价的猜测风波。

在本次发布会开启前,南都·湾财社也曾向广大网友发起对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的定价预测投票,最终共有超过2800名网友参与,其中51.93%的网友认为起步价在20万元以内,17.65%的网友认为起步价会在20万-25万元,也有接近10%的网友认为定价会超过40万元。

图片

来源:微信公众号“南都周刊”

那么新车到底有多“贵”?雷军在发布会上并未公布,直言“再等几个月”。不过在谈到小米SU7的电池包技术时,他忍不住透露了新信息,“只要是100度电、三元锂、宁德时代这三个叠在一起,只要能用这样电池包的车,均价都在40万以上,所以大家不要再说9.9万,这不可能的。14.9万也不用讲了,我们还是要尊重一下科技。”

雷军表示,小米SU7相信定价确实有点贵,但一定让大家觉得有道理,在体验上超出预期。据悉,目前小米SU7正在试产爬坡阶段,已经在小规模量产,但还需要调试,距离正式上市要等几个月。

东方证券最新研报显示,预计小米汽车在2024年上市后,小米品牌效应、销售渠道以及“人车家”智能生态将有望为小米汽车赋能,生态化优势有望助力小米汽车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采写/摄影: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镜安

编辑:黄露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