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蝶变中的小谷围——广州大学城建设20周年档案文献展”在广州市档案馆二期一楼第十展厅开展。本次展览以广州大学城动工建设20周年为契机,展示了百余张图片、70多件(套)实物等档案文献资料,共分为“小谷围与大学城”“历史上的小谷围”“建设前的小谷围”“大学城的选址与建设”“大美大学城”等5部分。让市民群众在观看展览中进一步读懂小谷围、了解广州大学城发展史。
蝶变中的小谷围——广州大学城建设20周年档案文献展开展。
“小谷围与大学城”通过展示大学城(小谷围)今昔地图对比,介绍了小谷围岛的基本情况及其原名——“小箍围”,展示了小谷围巨大的发展变化。
番禺县七十六堡舆图(局部,1924年8月印制)。
小谷围街道卫星影像图 (2021年制)。
“历史上的小谷围”通过展示小谷围岛的重点考古发掘成果,介绍了小谷围在两汉、五代十国、宋至明清及大学城建设前的基本情况,让观众进一步了解小谷围厚重的历史底蕴。
南汉二陵博物馆及康陵。
“建设前的小谷围”通过介绍2003年前小谷围岛上北亭、南亭、贝岗、郭塱、练溪、穗石等6个行政村的基本情况,让观众领略小谷围特色的水乡文化、宗族文化及乡野风光。
郭塱村及周边(今大学城中心湖地区)。
“大学城的选址与建设”,通过档案文件介绍了广州大学城立项的缘起、选址的过程以及最终选定小谷围的缘由,并通过图片介绍大学城建设的历程,向观众展现短短19个月,便建设了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大学城的壮举。
2003年,小谷围岛主干道上悬挂的标语。
2004年8月底到9月10日,大学城10所入驻高校陆续顺利开学。
“大美大学城”通过精美的照片展示了经过20年来的发展,广州大学城已建设成为拥有十余所高校的科教之城,拥有绿水湿地的生态之城,留存特色岭南文化的人文之城以及迈向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广州“智力核心”的创新之城。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该展览由广州市档案馆、广东省高校档案工作协会、广州大学城管委会、广州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中心联合主办,广州市档案发展中心(广州市音像资料馆)承办,广州大学城十余所高校档案馆(室)协办。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通讯员 柏德有
编辑:王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