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征祯作为Z世代的艺术家,也是今日美术馆Today Works 第一位在此办展的00后艺术家。其作品风格立足于当代⼥性艺术家的视角,且是以千禧一代视角,将传统水墨与西方绘画技巧相结合,对这一时期的女性内心世界、生活现状,进行解读、描绘、创作。
在与今日美术馆负责人的访谈中,艺术家汪征祯分享了她的创作心得和创作理念。
“我更倾向于用画笔记录我的生活和日常”是对其作品灵感素材来源的高度概括,是艺术家长期积累和不断探索的呈现。近年来汪征祯对创作的尝试分别体现在尺寸、题材、类型,本次共展出1件流氓兔联名作品和4个系列作品,分别是午后、简、诗经、瑰夏。在尺寸上,从十几厘米到快两米的大小。作品形式,从架上绘画到装置作品。
汪征祯的作品里没有把女性物化,她的作品里从女性视角出发,具有独立的人格与自我意识, 是对当代Z世代女性生活的场景的描绘以及内在情愫的表述。例如午后系列,是一组以肖像为主要刻画的元素,记录某个定格画面,确切说是当代女性的日常生活方式。都是当下流行的享受生活的方式:阅读、撸毛、citywalk。作品尺寸只有A3、A4纸张大小,是以日记的形式出现,画面颜色可以用目前比较流行的词汇“小清新”来形容。这组作品,从尺寸、题材、颜色,都在描绘着Z世代丰富的生活方式和不被定义的自由感。
模糊的五官也是此系列作品的特征,再一次强调女性不被定义的自由表现。同时呼吁女性拒绝容貌焦虑、不过度关注外在,要更多的关注自身内核的提升与精神价值的实现。
虽然这个时期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谈家庭、亲密关系所面临的问题过于早,但不可否认的是,千禧一代作为独具特色的一代青年,他们所面对的时代依然要面对性别这一话题。汪征祯通过在绘画的手法、方式、媒介上进行不断地进行尝试,并结合在学校学习的心理学、社会学,对当代千禧一代女性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年龄焦虑、容貌焦虑、身份定义,进行关注和反思。
简系列其实更多是对自我的不被定义,以及创作多元性的尝试,也是艺术家近期不断尝试的作品题材。不拘于具体的画面元素,在颜色上也更加沉稳。其试图突破自己的舒适边界,并探寻新的可能性。汪征祯想通过作品传递出,作为当代青年,在性别友好的年代里,Z世代的女孩应该努力、勇敢地去逐梦、筑梦。
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艺术史上女性艺术家都是缺席的。这也是汪征祯在创作“诗经”系列的初衷,不仅仅是因为其名字“祯”取自诗经。对于诗经系列,她说“用朦胧的色彩来记录我内心的意境”,创作这系列作品的时候是20岁,一个刚成年,却即将面对毕业走入社会的年纪。毕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艺术家汪征祯将此时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美好未来期待的这种情愫,用画笔记录在画面上。
“诗经”系列分为,诗经致敬、山水城林两个系列。“诗经致敬”是以女性视角回到中国文化最浪漫的时代,试图增加女性艺术家的空白。“山水城林”则是以当代视角来探讨女性意识觉醒,及所面对的繁杂的多元时代的反思。亦是对诗经系列在当代的衍生,结构的画面,条形码状的画面底纹,是对当代社会冗杂信息的提炼,也是身份定义的表现。另外,基于艺术家服装专业的学习背景,此处的条形码状的绘画语言,也是对本专业纺织过程的描绘,横为经、竖为纬。
在汪征祯创作的四个题材中,瑰夏系列无疑是具有明显女性元素的系列,花卉题材的作品,作品以花喻人。
18岁的夏天,玫瑰盛开的季节。充满着浪漫和美好的期望。也是这系列作品唯一放在主展厅的作品。位于访谈空间的右侧。这幅画更深层次的意思是,女孩要像玫瑰花集自信与魅力、美丽于一身,用心体验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尤其在装置作品《头纱》中,作品出现多重定义。字面意思是放大的头纱,有点超现实的意味。也是面对作品最直观的感受。但将作品换个角度观看,是一只破茧成蝶的蝴蝶,暗指即将迎接人生另一段旅程的开始。蝴蝶也是勇气、希望、美好的象征。希望汪征祯的艺术旅程,能如其作品想表达的语境一样,能破茧成蝶。
关于本次展览的衍生品
包装袋,其实是出自这诗经系列作品灵感。手工纸的制作、天然植物的物理化保存。艺术家将植物的自然形态,以真实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手工皂是在瑰夏这件作品里提取的元素。盛夏的玫瑰花,不仅通过作品保留下来。同时,也通过另一种方式将其香气也保存。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