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去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65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474万人,占网民整体的71.0%。如今,网络直播已成为内容消费的主流形式之一。
无论直播间是主打购物推销、表演展示还是讲解互动,吸引更多用户、创造更高流量都是各类主播的共同目标。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部分主播为逐利在直播间制造虚假劣质内容的情况并不少见。为解决这类问题,1月3日,抖音直播正式上线运行“健康分”管理制度,根据主播日常直播行为对其定档并进行分级管理。
据“抖音集团”官方公众号介绍,“健康分”制度是指平台根据主播日常直播行为增减账号“健康分”,并依据分值对账号分级定档,对应不同的长效管理措施。
具体到细则,“健康分”初始分值为100分,一次违规扣减1-8分不等,通过专业或优质主播申请的主播可以获得最高120分初始分值。扣分则由违规程度、主播等级和影响力共同决定,同一个违规内容下,粉丝数或直播间观看人数更高的主播,会被额外多扣1-5分。
在这一制度约束下,总分低于70分的主播,会被减少推荐且限制单日PK次数;低于40分则禁止使用pk功能;如果低于20分,在此基础上还将失去礼物收入功能;0分主播则将被永久回收直播权限。
南都记者获悉,为促进直播内容健康向上,此前平台已进行过多轮专项治理。比如,极个别用户为博取眼球,暴饮暴食、铺张浪费争当“大胃王”,平台直接屏蔽相关话题切断流量;再比如,“直播PK”一度沦为某些人的“斗兽场”,逞勇斗狠、互撕攻击、谩骂吐脏等低俗行为层出不穷,抖音一边重拳出击直接封禁相关账号,一边借鉴中国戏曲文化中“对台戏”等良性竞争机制,促进直播PK走向“阳春白雪”……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康分”将直播内容的源头——主播有效管理起来,无疑将进一步织密直播行业的制度之网。
据业内人士介绍,长期以来,对于直播间管理以单次处罚为主,根据违规内容进行一次性的警告、中断、暂时回收直播权限等。不过,这种做法对于主播行为的约束是短期的,主播很容易不断试探底线,只要不“封杀”就反复“擦边”,难以倒逼其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上线“健康分”制度,既避免了主播因为一次失误就被“一棒子打死”,也不纵容其因每次违规都不触及红线而得以持续靠直播间牟利。该制度形成了对主播长期表现的持续监测,主播也可以根据分数改正自己的行为,进而实现“正向循环”。
事实上,“健康分”制度自去年9月就开始试运行,其作为一项长期机制的引导作用已有所体现。该制度正式生效首日,有近5000名主播被减少直播推荐、限制功能甚至永久回收直播权限。其中,303名主播被关闭收礼物权限。同时,也有27500名主播通过专业或优质主播申请。
有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健康分”制度管好主播,推动直播向善,相信这对整个行业也有所启示,期待类似举措能再多一些,合力促进行业发展,打造合规、健康的直播环境。
互联网直播行业迅猛发展以来,其监管治理工作一直是相关部门的推进重点。南都记者梳理发现,此前发布的多部相关规章制度都提到了建立长期有效的主播管理机制。
2022年6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共同联合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了网络主播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得出现的31种行为。同时,要求建立健全网络主播信用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和自律公约,探索建立平台与主播约束关系机制,积极开展道德评议,强化培训引导服务,维护良好网络生态,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2021年2月,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网络直播平台应当建立健全和严格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建立直播账号分类分级规范管理制度,对主播账号实行基于主体属性、运营内容、粉丝数量、直播热度等因素的分类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类别级别的网络主播账号应当在单场受赏总额、直播热度、直播时长和单日直播场次、场次时间间隔等方面合理设限,对违法违规主播实施必要的警示措施。
采写·综合:南都记者樊文扬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