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晚,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此次《行动计划》选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12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目标: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经济发展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涌现出一批成效明显的数据要素应用示范地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数据产品和服务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协调发展,数据交易规模倍增,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数据赋能经济提质增效作用更加凸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行动:先期聚焦12个行业领域
2023年12月29日,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曾在媒体吹风会上介绍,调研情况显示,由于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不同、数据资源的基础不同、场景需求不同,数据要素发挥作用的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按照“有基础、有场景、有需求”的原则,结合各行业发展实际,《行动计划》先期选取12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据沈竹林介绍,农业、工业等领域的数据协同需求较大,《行动计划》拟强化协同效应,提升行业运行效率;金融等领域对其他行业数据需求大,则要发挥其牵引作用,推动数据复用;科技、交通等领域,数据聚合价值高,《行动计划》拟通过促进多元数据融合,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气象等领域数据通用性强,拟通过推动数据开放,提高数据供给质量。后续,国家数据局还将结合相关工作推进,不断补充、推出新的应用场景。
专家:预示相关行业将迎来深刻变革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行动计划》的印发预示着这些行业即将迎来一场深刻变革。
朱克力认为,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等行业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数据积累丰富,在数据应用方面有天然优势。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对市场变化更为敏感,更注重数据驱动的决策方式,更容易接受并实践《行动计划》中的理念和措施。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行动计划》在其他行业就难以有效落地。”朱克力举例分析称,在科技创新领域,数据是推动研发创新的重要引擎。科研人员可通过分析海量数据,发现新的科学规律和技术趋势,从而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采写:南都研究员 李伟锋
编辑:李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