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展指南|跨越三千年!迄今最大规模“四大显学”文物展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4-01-08 13:17

岭南文化,湾区精彩。

——广州——

图片

院风·新锐——当代青年画家学术提名展

展期:2023年12月30日-2024年1月29日

地点:春睡画院美术馆(广州翼空港广旅小镇)

本次展览呈现沈洁、庄晓俊、郑可、许汝婕、黄潮瀚五位当代青年画家作品。本次展览展出了山水、人物、花鸟三大传统题材作品,写意与工笔兼备。在五位当代青年画家的视角中,传统题材与当代语境产生连接与碰撞,呈现出传统与当代性兼具的作品面貌。虽然成长和学习经历各异,但在这批作品中存在诸多共性,如植根于传统母体基因的表达,同时也表现出大胆突破传统程式与技法的实验性,以及笔墨语言的多种创新尝试。

 

图片

扩展的观念:博伊斯与中国

展期:1月10日-4月30日

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负一层展厅

在近乎于对生存现实的忧虑与危机意识里,博伊斯以艺术行动回应世界的变化和时代的创伤。博伊斯希望通过挑战传统的意义和秩序观念,超越日常生活中的惯习,重塑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受到诺瓦利斯、鲁道夫·斯坦纳等哲学思想以及20世纪社会与政治话语的影响后,博伊斯的思考也逐渐显现出“扩展的艺术观念”(Erweiterter Kunstbegriff)的影子,并从传统的现代艺术中出走,拓宽了关于“何为艺术”的讨论。顺着这一思想线索,博伊斯把“雕塑”的文化含义和价值延伸至人智学和社会学的维度,为以往不属于雕塑范围的物质赋予了具有社会改造潜力的精神力量和象征意义,并明确表明“雕塑是对人类思想的塑造”。就此,他进一步提出了“社会雕塑”(Soziale Plastik)的可能性,把世界和社会的面貌看作一种时刻处于进化过程、不断更新迭代的可塑状态,并强调人人都可以成为形塑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博伊斯看到了现代理性对人类认识论的壁垒和技术宰制,试图以艺术为手段去寻找和发展关于世界变化的母题,在混乱与秩序的两极之间探寻思想、感情、意志重新统一的平衡状态。所以,无论是早期对于非传统材料的探索式运用,还是后来在团体组织、民主参与、社会介入等行动中对在场性和参与性的强调,博伊斯重置了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也追问了人类历史的进程,社会机制的变迁,以及通往精神领域的知识途径。他的实践不仅仅关乎艺术,更是关乎集体、文化和人类存在的全面思考。

 

图片

ECM1001-1100:黑胶唱片展

展期:2023年12月25日-2024年1月25日

地点:老虎上树总店(荔湾区恩宁路18号)

ECM,这个1969年成立于德国的独立唱片厂牌,在爵士乐与当代古典音乐领域中堪称音乐帝国的存在。它所代表的美学体系,克制、简约、神秘而富有诗意,深受全球设计师的喜爱。在本次展览可以找到1969-1978年ECM厂牌发行的前百张西德版首版黑胶,以及大量的稀有唱片与书籍,可以沉浸在ECM的至美之声中,感受静谧之外的音乐魔法。

 

图片

广州设计三年展

展期:1月13日-5月12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

在数字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对真实、温暖、人性的渴望愈发强烈。本次展览作为国内领先的设计研究型展览,以“有温度的存在”为主题,深度挖掘设计的人文精神与生命力。从史学、社会学等多维度的视角,展览将为观众呈现一个充满创造力和人文关怀的设计世界,满足人们对情感共鸣与精神慰藉的追求。

 

图片

inD广州艺术书展2024

展期:1月11日-1月14日

地点:未来社(天河区天寿路35号)

全球都有一个不可逆的趋势——人们的社会文化取向和生活习惯正在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而改变着,但纸媒的文化重要性仍然是其他媒介无法取代的。本次展览希望能让所有创作者都可以跳脱出原本熟悉的领域和媒介,结合当下所处的时代特性和环境,进入纸媒的语境中,通过文本空间来构建跨文化和跨媒介的多元交流场景,共同探索新的创作可能性。

 

图片

About me

展期:1月6日-2月4日

地点:独栋魔芋艺术空间(越秀区东山口培正东街5号)

广州首个MBTI人格展览盛大开幕!这是一个独特的艺术群展,旨在促进E人与I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探索与共鸣。在当今时代,年轻人喜欢用标签来划分彼此的差异,并寻找与自己相似的灵魂。但请记住,每一个人都是复杂、丰富和多样的。或许,I型人渴望展示自己的才华,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赏;而E型人,在某些时刻,也会感到脆弱和敏感,需要独处的空间来充电。本次展览的初衷,是希望E型和I型的人能够看到彼此的不同,欣赏彼此的独特之处,并深入理解彼此的差异。在这里,您可以找到与自己产生共鸣的灵魂,体验到不同人格之间的美妙和谐。

 

图片

野兽:野兽派笔下的色彩游戏

展期:2023年12月29日-2024年5月5日

地点:广州K11购物艺术中心

本次展览是全国首个以野兽派为主题的色彩美学体验空间。这个空间由野兽派、花卉静物、舞蹈和爵士乐四大主题构成,集中展现了野兽派艺术在那个方兴未艾的时代所追求的原始、自然和暴力的美感。展览汇集了众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他们通过大胆肆意的色彩和扭曲跳跃的色块图形,将野兽派艺术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个色彩美学体验空间不仅提供了一个欣赏野兽派艺术的场所,更是一个感受色彩美学魅力的绝佳之地。

 

图片

神游——小众香水群像展

展期:2023年12月10日-2024年1月13日

地点:尚榕美术馆

本次展览以“游”为题,以气味为线索,在南方的冬天里,披着温暖但无锐气的阳光来这里细嗅天地,神游群香吧。在这个展览里,观众可以一口气闻上百支小众香水,还可以欣赏到难得一见的限量、绝版、未公开香水,以及美到惊掉下巴的Lalique年度限量。全世界只有一瓶的调香师未公开原作,以及已经买不到的停产和高定,在这里不仅能看到,也可以闻到。

 

图片

扬帆——2024广州岭南书画精品展

展期:1月10日-1月17日

地点:广州文化公园文荟馆

西关这块人文宝地,是岭南文化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区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诞生了众多当代岭南名家,一直以来孕育和传承着岭南画派的精神内核。本次展览展出作品约70件,涵盖当代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陈金章、叶泉、李醒韬、陈永锵、陈永康、詹忠效、何洵瑶、朱永成、李卓祺、黄浩深等35位名家的精品力作,让人民群众身临其境感受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耳濡目染中享受艺术“润物细无声”般的浸润。

 

——深圳——

图片

重返伊甸园——鲍蓓作品展

展期:2023年12月9日-2024年1月21日

地点:蓝岸画廊

本次展览展出艺术家鲍蓓的作品。鲍蓓主要的创作语言是以版画为基础叠加多种综合材料。她作品中的刻痕、肌理、色彩,透着浓浓的岁月感受、人生经历、社会经验。创作于她,是表达,也是内省。木板上的刻痕是根基,是一张画的基底,如同最初的路途,是鲍蓓重新回到内心深处记忆的开始。在刀痕中,她凿开的是历史的记忆;在纸张上,她冲破了材料的限制。她并没有完全摒弃过去的木刻与油画的绘画技法,而是运用油画的笔触和中国传统绘画中墨色的韵味,加之多种材料交互于纸张之上,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自由随着色彩飞溅开来,在纸张上留下生命中的痕迹。她肆意地描绘着生活中最为微小的存在,展现她最纯真、豁达的心境。‍‍‍‍‍‍‍

 

图片

一群斑马横穿马路——沈少民作品展

展期:2023年11月29日-2024年3月10日

地点: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

本次展览主题“一群斑马横穿马路”来自沈少民写的一首诗《我是我自己的规则》,这是其中的一句,也是唯一的一句。当“自然”物种的斑马游荡在“人工”的现代化城市时,斑马条纹与仿生的交通标识的交叠、纠缠,构成了一种极具画面感的混杂、模糊和不确定的境遇。而作为这次展览题目,则比喻出自然生态与社会环境的间隔,意味着从空间界限到空间位移,或在“居间”驻足的距离显现,甚至一线隔空的荒诞。这是沈少民诗歌想象的视差错觉,也是他机智的障眼法。这种设置障碍和跨越障碍,便成为他艺术创作的基本诉求,抑或也是他不断思考和反省、探索和批判的立足之地。本次展览从时间、互动、经典、寓言、镜像五个维度呈现沈少民多年来的创作,同时也凸显了他在新的语境中自由穿越艺术媒介与界限的能力。

 

图片

“山水间” ——陈琼贵中国画作品展

展期:1月5日-1月21日

地点:深圳美术馆(东湖馆)B展区

《文心雕龙》有言“文变染乎世情”,艺术风格的变化总与大的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相关。具体而言,文艺作品又与作者的情志心性相关,所谓“各师成心,其异如面”。作文如是,画亦如是。“不得其皴何以现? ”不同的山石皴法形成的“土山”与“石山”之别,甚至表征了南北两种山水画风格之争。画法细微,然微言大义,唯有心者得之。本次展览的画作大多为山水小品。画家早年画学宾虹,又习岭南画派,融合东西画法,外师造化,着重写生,浓墨重染,务求周密浑厚。后曾尝试当代手法,运用构成理论,以块面结构创新绘画语言,也有一些风格新颖的作品。近年来,又逐渐回归传统。日常画作,尤以山水小品为主,水淡墨浅,间以青绿饰之,士人雅趣,跃然纸上。画家虽置于斗室之内,而游于山水之间。有人或许会问,此山与彼山,此水与彼水,大同小异,画家如此重复,不厌其烦,意义何在?对于画家,此山与彼山,此水与彼水,大相径庭。草木有理,格物致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看山复又是山。这是一个在不断的描画中,一再凝视、对话、体悟、沉思和畅想的过程。观画者由此观之,或也暂可从充斥目的性的日常生活中释放片刻,徜徉无目的性的审美之旅。与山水目接神遇,让眉角轻轻舒展,予他人微微一笑,予世界些许温柔。

 

图片

共生态——2023深圳湾公共艺术季

展期:2023年12月20日-2024年3月20日

地点:深圳人才公园

本次展览将展出10余位国际知名艺术家作品。展览还引入国际知名大型IP大黄鸭。《Rubber Duck(大黄鸭)》是荷兰国宝级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代表作之一,也是爆款公共艺术作品。

 

图片

走进田野——潘鲁生艺术特展

展期:2023年12月31日-2024年2月25日

地点:深圳市当代艺术和城市规划馆一楼综合展厅

本次展览包括“艺术作品”“田野文献”“衍生设计”三个板块,展现潘鲁生先生受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启发,在纤维艺术、彩墨艺术、陶瓷绘画等领域的当代艺术探索。

 

图片

FLYFLYFLY——国际亚裔女性青年艺术展

展期:1月6日-3月4日

地点:科纳艺术中心 深圳市南山区朗山路19号源政创业大厦首层A0112

本次展览邀请六位分别生活工作于美国纽约、西雅图,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亚裔90后青年女性艺术家。这六位90后年轻艺术家用新的观念、技法、材料及语言告知我们:这里永远有一群年轻人尝试走在世界信息文化和时代的前沿,用艺术探寻和放飞心中的愿景。

 

图片

永昼——五位新锐艺术家作品展

展期:1月7日-2月25日

地点:南山区华侨城创意园北区A4栋二楼210-212

本次展览展出李昕頔、沈之、万鹏、翁素曼、谢堃这五位颇具才华的新锐艺术家的精彩创作。“永昼”经常同“极昼”混淆,后者为对“24小时持续处于白天的极端天候”的描述。而永昼之永更加贴近某种修辞学角度的矛盾诗意。甚至是一种“为黑夜加冕的白昼”。这一表述无意间指涉了“昼夜对抗”这种二元对抗的消失或失衡后的状态。失衡作为引申,让永昼从白昼和极昼的自然现象中被扩写出来。这其中无关白昼的胜利,更像黑夜自己的退场。虽说从任何角度讲,我们似乎都需要白昼大过于黑夜。因为白昼所象征着的清醒、理性、工作、生产......都充当了现下消费主义和后现代的语境和轮廓。但在这样的语境下让我们重看尼采笔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主角,最接近永昼之人,那个被戏仿为受难者耶稣的拜火教(光亮崇拜者)先知琐罗亚斯德:“让一切光亮崇高、却又从中受难。”这种精神分裂式的表述却指向了“需要”被即刻满足后,“欲望”坍缩为“需求”的事实。本次展览中,艺术家们的作品共同修饰和着色了永昼这个词汇的叙事和律动性,他们个体中的差异(教育、出身、遭遇)也解释了为何他们的作品如音符般跳跃、狂舞、充满张力,却不参与任何定义性的动作。从共性的角度看,他们都带着国际化和跨文化的背景、并从各自艺术的角度,借由展览主题,回顾着文化被不知疲倦地、自动地消费化和娱乐化了的过程。但其中无意批评和赞扬,毕竟在一个高度“犬儒化”和“去解释化”的当下,白昼似乎和黑夜根本就是一语双关,或者你中有我。

 

图片

典册耀中华——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

展期:2023年11月17日-2024年3月10日

地点: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同心路)1-4号展厅

本次展览分为四大部分:“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展出文物共238件。有甲骨残片、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大般涅槃经卷、文科大金榜等。本次展览是迄今为止“四大显学”主题相关文物展出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从三千多年前的殷墟甲骨,到两千年前记录戍边将士工作生活的居延汉简,从横跨4-11世纪被誉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的敦煌遗书,再到我国历史上保存数量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王朝档案——明清档案,展览展出文献时间跨度超过3000年,不仅让更多的深圳观众能够一睹殷墟甲骨等珍贵国宝的真容,了解典籍在文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还可以透过一件件典籍文献寻觅中华文化的发展演变,唤醒流淌在精神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国家图书馆从馆藏中精选10片涵盖气象、礼乐、农业等主题的甲骨在本次展览中展出。此外,还有50片安阳博物馆藏甲骨也将在展览中与观众见面。

 

——佛山——

图片

2024我们为世界和平祈愿——周艺文作品展

展期:1月1日-9月21日

地点:佛山创意产业园

当下世界不确定性日益加剧,所以本次展览的主题关注世界和平,传递中国人以和为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展览分为两部分:一个部分在室内三个展厅展出著名童话作家、当代艺术家周艺文的雕塑、绘画及著名童话《巴啦啦小魔仙》等文献作品。另一部分则在户外展出“和平鸽”大型场地艺术,以及题为“开放的鸟笼”现场装置作品,为市民游客奉上一场当代艺术的视觉盛宴。同时,青少年儿童参与“和平鸽”形象共创的研学活动也宣告启动,相关作品将于世界和平日9月21日送抵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览。研学共创,让孩子们更好地思考“世界与和平”这一议题,用艺术作品表达中国青少年儿童对世界和平的美好祝愿,对“爱和生命”的尊重和理解,成为一个有梦想、有格局、有担当的栋梁之材。

 

——香港——

图片

皇帝碑刻当代启迪

展期:2023年9月22日-2024年1月21日

地点: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号 港大美术博物馆冯平山楼1楼及2楼

本次展览以别出心裁的方式,首次将文字墨迹及其拓片与一系列古代和当代艺术并置。中国历史上,镌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墨迹及其拓片的广泛传播,通常都被用于颂扬帝皇的功德。然而至今,“九龙皇帝”和蛙王等人称为王的创作者都有使用这些素材,从而拓宽了我们对碑刻艺术的想象空间。展览旨在创造一深度与趣味并重的体验,以强调书写文字的永恒价值,以及历史上重要的书法创作发展。中国汉字作为传统价值观、文化现象和个人表达的象征,更启发了本展览对汉字的当代和创新应用。此外,本展览的作品对不同的艺术媒介也予以其独特性,当中包括紫色布本书法、陶瓷上的书法墨迹,以及当代艺术装置等,而所有作品都承载着文字墨迹深厚的意义。本次展出各种不同媒介的作品,正正切合了当今世代的需求。虽然电子屏幕取代了纸本文字墨迹,但我们对欣赏书法之美的追求始终如一。本展览希望观众可以静心停下来观赏作品,反思它们如何连系古今、反映当下外,也思考传统艺术的创作手法应如何发展下去。

 

——澳门——

图片

日本·现代·艺术家·感性和视线

展期:2023年11月28日-2024年1月12日

地点:Humarish Club艺术空间

本次展览首次在澳门呈现,是日本当代艺术家群展。展览以“感性和视线”为主题,集结江口绫音、荻野夕奈、大畑伸太郎、无名实昌及水野里奈五位日本当代艺术家近年创作的重要作品,呈现出人与灵魂之间最细腻、最直白的触碰交流;透过艺术家作品中的色彩、轮廓与质感协调,让观众感受现代日本画艺术的精妙非凡。

 

图片

大湾区跨文化交流系列:U38青年女性艺术家作品展

展期:2023年12月13日-2024年2月24日

地点:婆仔屋文创空间

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及为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本次展览呈献合共六位内地及澳门38岁以下女艺术家的创作,包括内地艺术家郭梦尧、黄引、卢贝媚、谢莉斯,以及澳门艺术家李嘉莹及黄咏瑶。展出作品涵盖了多种媒介和风格,充分地展现了各自独有的创造力,为观众带来一场独特而难忘的视觉体验。

 

图片

微观意象:绘画启示录 陈晓晶x雷雷双个展

展期:1月13日-3月10日

地点:中国根艺术空间

“少女心事、早晨的花、半果;细胞、量子、时间导演”,是本次展览作品中显见的词组。本次展览艺术家雷雷与陈晓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一面从日常汲取与释放,一面从细胞的微小单元中去寻找社会的秩序和运行的规律,从微观的物理现象出发,在观察中引发综合反应。与庞大叙事不同的是,陈晓晶的绘画多是围绕着自我经验和情感的释放,主观的将自身隐匿在画布与颜料里,对平面的偏爱、对色差与色相的巧妙运用,思维和肉体更偏向聚焦到某一个具体的点,不去刻意放大现象和无谓的感触,不制造空穴来风的出发点。呈现出一种对于个体生命经验和内在感知的独特关照。在超日常中发现一个重新审视自我和世界的窗口。

 

图片

不渝——伍淑珍风景画作品展

展期:1月5日-2月28日

地点:疯堂十号创意园

本次展览中展出伍淑珍在利用三年疫情的时间整理了大量旅行照片的同时,用水彩明信片的方式把以住旅行的种种回忆绘制下来的作品。两年多的水彩风景画创作时间,伍淑珍累积了接近三百张小作品。本次展览展出约七十张水彩画作品,透过今次的展览,可以看到伍淑珍以水彩为基础的各种表现与尝试,感受其创作的喜悦。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灵君

编辑:周佩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一周观展指南2024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