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伍曼娜 通讯员陈馨 能不能给南头古城里的流浪猫一个温暖的家?如何让当下生活在千年古城里的居民生活更便捷?近日,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学校2023“古城探秘”PBL项目式学习成果展,在南头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广场、南头古城if工厂多功能厅举办,该校各年级学生就九个项目的学习情况进行集中汇报展示。
活动中,南头城学校书记、校长程磊主持的“程磊名校长工作室”,带领南头城学校课程中心与南头城社区党委、南荔科创教育一道,实现了学校、社区、企业的教育联动,共展出2023年“古城探秘”项目式学习课程学生植物绘本、手工猫窝、复刻文物陶艺、戏剧、桌游、纪录片等超过百件学生学习成果,收获了参展嘉宾、家长和古城游客们的一致好评。
完成历时三个月的学习和实践
九个项目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展示
本次成果展共分为三个区域,在南头古城if工厂多功能厅举行的是项目成果汇报,在南头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广场布置的是学生作品展区以及工作坊体验区。南方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琨、南头街道南头城社区党委书记蔡叶文、深圳万通南头城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楠、南外集团大冲学校副校长高磊、南荔科创教育主理廖丽婷等出席本次成果展。
此前,南头城学校在2023年10月举行了“古城探秘”PBL项目式学习发布会,随后该校教师和学生们开启了历时三个月的学习和实践。1月6日下午的汇报会,首先由主持人、南头城学校课程中心主任陈馨,介绍项目开展三个月以来的实践学习研究情况。自项目正式发布后,因极具地域特色,该项目在2023年11月的项目式学习·南山行动成果展中脱颖而出,在南山区教育局进行一个月的对外展示,受到好评。
本次成果展既是对2023年项目式学习过程的记录与梳理,也是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与社区共创、共建、共生成长的平台。汇报会上,该校九个项目的学生代表,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一一讲述,嘉宾们的现场提问与互动,孩子们都自信对答。
成果汇报会结束后,与会嘉宾到南头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广场共同观展。本次成果展除了整体项目介绍,还分项目展出了每个项目的实践过程记录,图文并茂记录孩子们成长的点滴。参与项目的学生更是化身“小小讲解员”,耐心给观展嘉宾进行作品解读。
在热闹工作坊体验区,该校根据项目特色共设立了“树叶大改造工作坊”“纯手工文物复刻工作坊”“来玩桌游吧工作坊”“热缩画儿工作坊”“蝴蝶标本工作坊”“我是演员戏剧体验工作坊”。每个工作坊由本项目学生独立承担坊主的角色,手把手带领“游客”们一起体验项目学习过程中的手工技能。
与时俱进改进教学与学习方式
“孩子的综合能力比分数更重要”
在成果展的最后,程磊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PBL项目式学习?为什么是以“古城探秘”作为课程的探究方向?为什么项目式学习的成果展要跟社区相结合?”等话题角度,向参加活动的嘉宾和师生阐述了南头城学校在教育教学创新实践中的思考和行动。
程磊表示,在去年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跨学科学习、教学方式变革行动、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关键词和具体要求,成为教育人关注的焦点。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也成为南头城学校创新教学手段的新要求。
南头城学校坐落在南头古城中,有超过50%的学生居住在南头古城和城中村内,南头古城、中山公园以及学校成为学生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社会资源,该校具备了开发别具一格的“古城探秘”PBL项目式学习课程的条件。从2018年开始启动到2023年,该项目已经更新迭代到了4.0版本。
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为什么要放在古城、社区里开展?程磊提到,因为学校的项目式学习,与古城内真实的生活场景有紧密连接,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古城现实问题、解决实际需求、提升综合能力。“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式学习,让孩子们遇到更好的自己。”
在活动现场,南头城学校二年级学生家长吴女士介绍,她的孩子参与了“流浪猫安居窝”项目,当天汇报展示的结果让她感到既欣喜又惊讶。“孩子们尝试给流浪猫们一个温馨的家,不仅锻炼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爱心、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他们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评价南头城学校学生们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的学习方式,吴女士认为:“孩子的综合能力比分数更重要。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编辑:伍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