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运河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自开通以来就在全球贸易和交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巴拿马运河的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引发全球关注。
2023年以来,厄尔尼诺现象造成拉丁美洲多国持续干旱,使得巴拿马运河出现缺水危机。受此影响,巴拿马当局推出诸多限行措施,导致运河口附近出现船只拥堵现象。
货船挤满运河,通行要砸重金,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先天设计埋下“祸根”,吃水深度受影响
巴拿马运河,全长约80公里,是一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黄金水道,全球约6%的海洋贸易都依赖于该航道。因此,巴拿马运河被称为全球航运“大动脉”之一。
由于运河两边是不同的大洋,船舶的通行需要利用水闸升高或降低水位,用于调节海平面差,每次大概需要消耗2亿升淡水。这些淡水,主要来自附近的两个人工湖——加通湖和阿拉胡埃拉湖。
巴拿马运河的结构,中间是加通湖,两边是水闸。
也就是说,水对于巴拿马运河至关重要。一旦降雨量减少,人工湖的水位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导致供应运河的淡水不足,影响船只的正常通行。
一般而言,巴拿马在5月至12月进入雨季;12月至次年4月进入旱季。因此,巴拿马运河枯水导致运载能力下降的情况,往往出现在每年年末至次年年初的头几个月。
然而,2023年的巴拿马运河,从7月就开始“堵船”。巴拿马运河管理方曾宣布,自7月底起将运河日通行能力降至32艘船只,“以减少未来几周因干旱而对船只吃水深度施加更大限制的可能性”。
到了11月,“堵船”现象仍未缓解。据报道,运河管理方再次降低运河日通行能力至25艘,且从今年2月起还将继续降至18艘,导致运河两侧的待通过船只排成长队,船只高价购买“优先通过权”。
2023年9月4日,轮船停泊在巴拿马科隆附近海面等待通过巴拿马运河。新华社发
那么,2023年巴拿马运河“堵船”为何如此严重?究其原因,还是全球气候变化惹的祸。
而根据我国气候中心最新监测,目前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由于厄尔尼诺叠加全球气候变暖,巴拿马的降雨量大大低于往年,雨季也开始推迟,造成“143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2023年7月中旬起,巴拿马运河的水位一降再降,逼得运河管理局被迫限制通行船舶的数量和吃水深度。算下来,这个拥堵的时间,甚至比2021年“长赐”号货轮堵住苏伊士运河三周的时间还要长。
这不是巴拿马运河第一次遭遇缺水危机。2019年,巴拿马运河流域降水量较历史平均水平低了20%,是70年来第五个雨水最少的年份。当时,运河管理局就曾警告,因气候变化造成的缺水是运河未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现在看来,这一担忧不无道理。
替代方案要么需承担巨额花费,要么时间成本高
当运河运力逐渐下降,寻找替代方案成为不少托运人头疼的问题。
目前看来,应对运河限行主要有这几种方案:
比如,使出“钞能力”。对于部分附加值较高、需要送到指定口岸的快行货物,货主可以选择通过巴拿马运河资格拍卖会,拿下“VIP加速卡”,获得优先通行的机会。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担起如此巨额的花费。
比如,“陆运+海运”两手抓。有些商船会在运河入口卸下部分货物,由陆路运到出口后再重新装船。但这种多式联运只适合一部分货物类型。且一卸一装,又会增加不少运输成本。
再比如,绕路通行。如果不想额外付费,绕南美洲航行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只不过,时间成本也是个问题。
“从太平洋地区向北美东部地区运输的货物,经由巴拿马运河的海运仍是最经济的选择。”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所副所长郑静文说。
全球航运“牵一发而动全身”,像巴拿马运河这样的航运大动脉堵塞,已经对国际航运物流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这一点,巴拿马运河的最大客户美国,可谓首当其冲。
数据显示,美国商品进出口集装箱总量约占巴拿马运河运输量的73%。其中,液化天然气是美国向世界各地,尤其是亚洲出口的重要能源商品。
如今,美国发往亚洲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可用舱位数量削减一半,大大制约了亚洲市场的可得液化天然气数量。
此外,北美东海岸生产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出口至亚洲,也高度依赖巴拿马运河运输。日本综合商社兼松的食品大豆课长繁田亮曾指出,受巴拿马运河“堵船”影响,美国生产、运往东亚的玉米和大豆等货物的进口成本出现上升。
而对于我国来说,出口至美国方向的集装箱类货物所受影响较大。那些始发地在北方的货运,选择绕路苏伊士运河通行,意味着要增加7-14天的额外时间。而目前红海局势对苏伊士运河的影响暂时看不到解决时点,当下全球12%的集装箱运力已绕行好望角,且这一比例还将继续上升。
一艘货轮航行在埃及伊斯梅利亚省的苏伊士运河上。 新华社发
种种因素影响下,航线运费上涨也就成为必然。据了解,巴拿马运河每年有超过四分之一的运输业务涉及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运输成本的增加,或将导致这些货物价格上涨。
一些货物被迫改陆运,美国大宗农产品出口被影响
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陷入不稳定,港口拥堵、船只短缺、海运不畅的现象在各地频发。继2021年3月苏伊士运河拥堵造成全球经济受创后,本次巴拿马运河的拥堵也引发了市场担忧情绪。
郑静文介绍,从全球航运的表现看,太平洋航线的整体运价表现实际要好于亚洲、欧洲航线。在他看来,本次巴拿马运河拥堵存在冲击航运市场的可能性。由于本次拥堵持续时间长,且未见缓和迹象,或将一波一波持续冲高当地航运价格。
“从这个角度看,巴拿马运河的拥堵,其实消耗了全球航运的部分过剩运力,对航线运价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郑静文说。
干旱威胁巴拿马运河航运,这是2023年4月21日在巴拿马科隆省拍摄的水位下降的阿拉胡埃拉湖。 新华社发
巴拿马国几乎是一个与运河共生的国家,因此,还有一半以上的巴拿马人民依赖与运河相同的水源,然而巴拿马运河又占据着巴拿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2006年,巴拿马以全民公投78%的通过率决定扩建运河,扩建的船闸进一步加大了用水量,直到今天,这种扩建工程仍在继续 。扩建的船闸与气候变化都促使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建设新的水库,然而新的水源的寻找与水库的建设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当然还有新的环境问题需要面对。摆在巴拿马政府面前的,便是一个生存与发展两难的问题,其中的选择还有可能影响到巴拿马的政治运转。
受运河限行影响,一些货物被迫改为陆上转运,比如一艘名为Ever Max的货船就卸掉了13345标准箱中的1400个以符合通行标准。如果这种限行长期进行下去,一些备选方案就会被提上日程。看到跨洋海运贸易的巨大潜力,巴拿马运河的周边国家开始寻求修建替代工程。比如,墨西哥特万特佩克地峡洲际走廊已于2023年9月份起试运行,通过铁路、公路和港口的综合建设,连接墨西哥湾和太平洋,从而可以绕过巴拿马运河,增强墨西哥在全球贸易中的连通性和竞争力。一些政客已经从中看到了机会,准备在选举中就此表达与之相关的政治主张。
美国制造商协会表示,巴拿马运河旱情对美洲多个国家的进出口均造成负面影响,因为将巴西牛肉、智利红酒和铜矿、厄瓜多尔香蕉以及产自墨西哥湾的液化气运输到其他国家,均需过境巴拿马运河。
美国大宗农产品出口也受到了不利影响。在正常年份,美国的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主要通过巴拿马运河出口到亚洲市场。由于巴拿马运河旱情,美国的农业出口商被迫首先用铁路将谷物运输到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然后装船运输到亚洲市场。美国《财富》杂志称,美国去年向亚洲市场的谷物出口同比下降26%,而通行巴拿马运河运输的谷物出口量同比下降37%。
2023年5月12日,工人在巴拿马运河的佩德罗米格尔水闸进行维护工作。 新华社发
各国各地区携手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与地缘冲突
巴拿马运河限行能够有这么大的影响,是因为关系到世界贸易的正常运转。但在整个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即使在水资源领域,这也不过是气候变化造成了影响其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天气处在一个合理舒适的区间,我们的水环境与水安全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然而,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的加剧让这种“合理舒适”变得稀缺。也就是说,我们将长久地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甚至政治问题。
短期来看,海运仍是全球大宗商品运输最高效的方式,现在的堵塞也许能通过绕远路、陆路运输暂时缓解,但长期来看,还需要各国各地区携手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与地缘冲突,保障航路通畅、贸易安全。
该如何解决巴拿马运河的危机呢?若是极力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将全球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巴黎协定要求的2℃以内,这样气候不至于失控,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去通过其他措施缓解巴拿马运河目前遇到的问题。但如果继续加大排放,等到海平面上升到和加通湖一样的高度,巴拿马运河的限行危机自然就会消失,后果就是——那时候巴拿马运河所连接的数千个港口和城市也已经消失了。
整合:董淑云
来源:南方+、石头科普工作室、《环球》杂志、海报新闻等
编辑:董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