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正式印发实施《广州市关于巩固提升“领头羊”品牌推进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上市10条”)。
据悉,2023年,广州共有15家优质企业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2023年底,广州市现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31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数量154家,总市值约2.8万亿元,累计募集资金约7000亿元。
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关注重点企业和重点企业链,依托国企资源优势,从强化企业上市工作组织领导、精准实施上市培育、强化风投创投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十条措施,为广州企业上市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上市10条”提出,将编制《广州市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培育工作指引》,明确上市后备企业库入库标准、入库流程和入库企业服务内容,组建上市后备企业库,为入库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资本市场培训辅导、融资对接、宣传展示、函件协助、历史遗留问题协调等服务。
同时,广州将建设市资本市场融资对接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每年开展不少于20场资本市场融资对接等各类活动,服务对接不少于300家优质企业。
此外,为助力企业更好上市融资,广州市还将编制《广州资本市场专业服务机构库工作指引》,组建包括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机构、银行等在内的专业服务机构库,通过实地走访为优质拟上市企业提供上市诊断服务和专题辅导。并对专业机构在广州的执业质量、主要业绩等,开展动态跟踪评价并提供给相关部门和拟上市企业作参考。
“上市10条”提出,将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推动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协作机制。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系统梳理了广州各区现有境内外上市公司情况及拟上市企业储备情况,鼓励各区与相应中介服务机构深度合作,结合区内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时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推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在强化各区职能方面,“上市十条”特地提及了黄埔区的经验。据悉,黄埔区因地制宜发挥各区有关部门、区属国企及驻地服务机构团队的作用,从多方面着手加强上市合规指导和协调等方面支持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2023年,黄埔区新增上市公司6家,全区现有上市企业达71家,优势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居前。
除此之外,“上市10条”中还提及,在最近出台的《广州市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中,广州加大对企业首发上市的补贴额度,根据上市实际募集资金的规模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上市10条”提出,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及优质上市龙头公司发挥产业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引进整合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同时,广州将促进风投创投资本与产业的早期对接,加强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与拟上市后备企业对接,让更多创新创业企业、优质项目获得长期资金支持。
据广州市地方金融局披露,近年来,广州持续加大风投创投支持力度,设立1500亿元产投母基金、500亿元创投母基金,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上市十条”指出,后续将鼓励创投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社会资本参与子基金出资,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推动设立广州市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联合上市公司合作发起设立产业子基金。
“上市10条”提出,紧抓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高质量扩容机遇,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新科技、新赛道等领域企业的培育力度。会同北京证券交易所华南基地对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财务、专利等指标数据及拟上市意向、培育情况等逐一进行梳理对接,加快推动更多创新成色足、成长潜力大、符合北交所上市条件的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据公开信息,截至目前,广州现有北交所上市公司7家,首发募集资金超10亿元。此外,广州还有20家拟登陆北交所的后备企业,包括1家已过会企业、3家证券交易所在审企业和16家广东证监局在辅导企业。2023年7月,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发布,广州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6家,累计数量达24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85家,上市后备力量充足。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常源
编辑:刘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