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35亿培育“百千万工程”典型镇,首批14亿已下达80镇

南方都市报APP • 拌面酱
原创2024-01-14 00:09
图片

图片

《南方都市报》2024年1月14日A04版。

“赤谷村,24.6万元!侯陂村,18.6万元……”2023年12月21日,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的19个村(居)领到了71万元的强镇富村公司年终分红。在马市镇村干部“晒圈”的当天,不仅有分红的满屏欢乐,还有镇村经济新气象带来的对未来的无限信心。

目前,广东正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近期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百千万工程”实现了良好开局,并强调要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进一步做强县域特色产业、提升城镇建设能级、打造和美乡村,强化区域协同融通和陆海统筹联动。

破局:突围“小散弱”,提升乡镇连接村庄自主性

广东北部遍布崇山峻岭,而韶关地处丘陵地带,田地分割零散,难以进行大面积机械化种植。韶关市“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专家委员杨树臣认为,“不仅是土地等资源资产普遍‘小而散’,我们农村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缺乏经营生产人才,很多村集体没有经济来源。”

突围“小散弱”,韶关的落子点在于镇。2022年,韶关在全市99个涉农乡镇(街道)创新设立强镇富村公司,2023年全覆盖105个镇街。截至同年12月15日,全市105家镇级强镇富村公司新增营业额7.37亿元,带动1207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10万元,平均收入达40.22万元,入选省委深改委今年评选发布的20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且位列第一。

“‘百千万工程’是希望乡镇能发挥县与村之间的承上启下作用。”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专家智库专家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林辉煌表示,韶关成立强镇富村公司的做法取得不错的成效,而他也建议,乡镇可以提升连接村庄的自主性,在摸清楚村庄需求的基础上形成自上而下的资源链接。

而在广州市东部郊区的石滩镇,一家农机合作社的带头人则是突破单一服务的局限,通过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推动当地丝苗米产业“抱团”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在2021年初牵头联合了本土五家农机合作社,组建成立广州市首家农机联合社(星级农机联合社),在近两年来一直探索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

“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当地的丝苗米产业发展大有裨益。一方面我们集中的农资采购、农机服务有效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农固废集中收集减少了农户常见的废弃物乱抛弃的问题,有效提升了乡村环境。”沈燕芬等人牵头还成立当地的丝苗米品牌,通过农业托管服务,进一步延伸粮食加工代销售等方式为当地农户解决销售和价格的问题。

林辉煌认为,这是对村庄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化的体现。“乡村发展需要组织化,这并不一定体现在大量的收益上。资源的组织化更多体现在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这对大部分地方的乡村振兴来说是最实用的。”

进发:旧圩市创新名片,城乡融合加速推进

相传清朝康熙年间,在今广州钟落潭镇地区,有形似三角形的集市兴起,又叫三角市、三角圩,此地因农产品交易逐渐发展成闹市,这便是钟落潭镇的前身。这里因旧圩市而兴,如今再造美丽圩镇。近年来,钟落潭镇不断在新征程中寻找变局,全力朝着美丽健康产业、现代都市农业这两张新名片进发。

从白云大道驱车向北,只见广州地铁十四号线在车流上空穿梭飞驰,这是通往钟落潭镇的独有景象。沿途10余平方公里的村级工业园区,正在蜕变为时尚美妆研产基地、联合智造检测基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研发科创基地等,共同构成美丽健康产业全产业链园区。

路通财通。乘着地铁通车、路网建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东风,钟落潭镇正依托白云区美妆、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建设美丽健康产业园为抓手,加快推动美丽健康产业园、白沙节能产业园等多个园区进入建设收尾阶段,建成标准化厂房200万平方米,21宗项目陆续迎来竣工投产潮,打造产城融合的城市北部功能区。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广州种业之都、生猪养殖数字农业示范园等……作为广州近郊最大的省级中心镇,钟落潭镇农业板块近年来亮点纷呈,现代都市农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此外,钟落潭镇还通过打造诗画帽峰新乡村示范带,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乡村旅游为纽带,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又一张新名片。

2023年11月举行的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召开。会上宣读了“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钟落潭镇成为首批典型镇。

据了解,去年广东省财政新增35亿元资金支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工作,日前,第一批资金14亿元已下达相关市县,第二批激励性奖补资金21亿元将根据各典型镇初始分配的剩余额度,结合典型镇培育评价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情况清算下达。

保障:金融助力,为“百千万工程”带来活水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也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关键支撑。2023年12月13日,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以下简称“国开行”)与鹤山市人民政府签订银政合作备忘录,意向授信200亿元,助力鹤山市以“整市推进”方式实施“百千万工程”。

鹤山市是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之一,被列入省重点支持建设主平台,跻身中国最具吸引力县城、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等先进行列。

据了解,国开行对鹤城镇试点项目提供的8.1亿元中长期贷款,是国开行在“整市推进”方式落实“百千万工程”的一次尝试,以顶层制度设计为起点,构建“百千万工程”制度保障,按照“市带镇、镇带村”方式具体实施,助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推进,支持鹤城镇打造出“良田成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乡村振兴典范。

毫无疑问,推动“百千万工程”持续向纵深推进,金融强化资金保障是必不可少的。2023年12月7日,广东省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提到,到2023年广东涉农贷款超2.1万亿元,农业保险深度稳定在1.2%以上,基本实现省内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全覆盖。

《实施方案》还提到,到2025年,广东涉农贷款超2.5万亿元,农业保险深度稳中有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县域贷款总体超1.4万亿元,县域存贷比达75%,累计超过600家企业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广东乡村振兴板”挂牌。

新年展望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

为农户提供更专业的社会化服务

近两年来,我们始终在探索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通过联动同行资源和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优质资源,不断完善自身服务体系,并先后完成了7条村的整村推进机械化试行工作,联合社年度服务面积超10万亩;我们还进行“遇稻里”丝苗米品牌建设工作,自主开发“增城农特产馆”小程序,开拓线上销售渠道,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自产自销模式逐步发展本土丝苗米特色品牌。

2024年,我的愿望是能够继续深化服务体系,联动增城当地的农业服务主体,在产品的加工、销售等领域进行提升并形成服务联合体,同时串联整个丝苗米产业链,打响增城丝苗米的知名度,真正地为当地农户解决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问题。

图片

总第179期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王卫国 裘萍

统筹:李陵玻 冯芸清

执行统筹:吴璇

统筹编辑:黄琼红 董晓妍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通讯员 吴梦雁 侯海霞 汪露蓉 陆瑶

新媒体设计:黄琼红 陆文娟

视觉设计:张博 张许君 李毅然

编辑:朱林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南都调研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