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多位代表委员积极建言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4-01-15 16:37
图片

民营经济是广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更加聚焦打造宜商惠企的政策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适应产业需求的要素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构建合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格局。

在2024年广州市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广州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聚焦 2024 广州市两会

广州市人大代表冯瀚新:

强化宣传激励、示范支持和培育赋能

有助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工商联常委、广州华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冯瀚新指出,广州作为首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之一和率先获批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制造业产业底蕴深厚,发展根基坚实,特别是近年广州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系统推进“四化”赋能行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蹄急步稳。

经过前期调研,冯瀚新发现,当前广州民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整体处于初中期。一部分传统企业存在“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等问题。对此,他建议进一步强化宣传激励、示范支持和培育赋能,全面加快推进民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图片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工商联常委、广州华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冯瀚新。受访者供图

冯瀚新建议加强宣传和激励,凝聚转型共识。如每年高规格举办一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会,并表彰一批数字化转型发展典型与标杆企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发挥商协会优势,围绕行业数字化转型主题,定期举办数字化转型专题讲座、政策解读、,组织走访、行业上下游交流等活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学习的机会。  

面向工业园、规上工业企业、中小制造企业等展开征集,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诉求,分层分类建立联系,在要素方面予以支持,助力企业、园区的数字化转型倍增目标加快实现。面向规上工业企业、传统中小制造业企业等制作和发布数字化转型“政策工具包”,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此外,冯瀚新还认为可以加强培育和赋能,集聚协同发展。如构建双线培育体系。一方面大力培育深度参与生产和流通、为中小企业提供基础设施运营、数字科技服务类实体型平台企业,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和龙头国企作用。另一方面鼓励支持希音等产业链“链主”企业及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牵头组建数字化转型联合体,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个性化+全流程+滴灌式”精准服务,重点问题协调专责部门及时解决。

冯瀚新还提出,加强“政府+协会+智库+企业”服务机制,如推广海珠区首席服务官、花都区暖企专员等经验,搭建政企直通车服务,支持和激励行业商协会发挥“网格联”作用,联合龙头企业聚焦行业数字化转型共性问题开展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得到关注和解决。在人才奖励方面,冯瀚新建议每年面向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的民营企业开展100名数字化转型人才评选,发放人才“绿卡”及税收优惠等;对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引入优质生活配套设施给予倾斜支持,鼓励适度超前配优配强,加强人才公寓配备,帮助引才留才。

聚焦2024 广州市两会

广州市政协委员刘嘉达:

优化地方金融机构管理体系和服务模式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工商联常委、广东自由鸟金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嘉达提出加快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建议。在《关于推动地方性金融机构创新发展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刘嘉达指出,数字化转型是地方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补齐传统短板的关键举措,也是地方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议优化管理体系和服务模式,提高地方金融服务的品质与效益。

图片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工商联常委、广东自由鸟金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嘉达。受访者供图

在人才培养方面,刘嘉达建议,地方金融机构要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与高校联合开展数字化课程,为学有所成的学子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依托行业协会资源,加强异业数字化人才之间的交流学习,提高数字化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

刘嘉达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激励政策,督促银行与地方金融机构加强合作,降低地方金融机构融资难度,更好地推动广州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力度,引导建立“敢贷、愿贷、会贷、能贷”机制,为地方金融机构“解渴”,让地方金融机构作为微细血管能输入到每一个中小微企业。

建议鼓励其他金融机构与地方金融机构加强信用信息和各类涉企信息共享整合,以及互补业务合作,推动建立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长效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在推动地方性金融机构创新发展方面,刘嘉达在建议中提出,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明确非法代理维权、反催收联盟的定义及符合条件的情形,并尽快出台相应的处罚、惩戒办法。刘嘉达认为,行业协会一方面要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的自律管理,督促其合法合规经营;另一方面要做好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等进行跨部门协同,通过一系列分级管控手段,主动向用户发出反诈预警。

刘嘉达建议,广州市地方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股东资源、扎根小微企业和农村市场,在差异化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基本盘,与银行形成错位竞争,通过坚持专注“三农”、服务“两小”,助力实体经济,深挖潜在市场;二是强化成本控制,加强风险管控,降低不良率;三是推动数字赋能转型,强化线上与线下场景融合服务能力,延伸服务触角,提升展业效率。

聚焦 2024 广州市两会

广州市人大代表梁耀铭:

聚焦碳关税

增创民营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工商联主席、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梁耀铭在《关于助力广州民营制造业应对碳关税影响的建议》中提出,欧盟和美国是广州制造业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近年,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支持碳关税的态度逐渐明朗,对广州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国际业务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减碳窗口期进入倒计时,梁耀铭建议着眼进行总体性谋划和前瞻性布局,提早做好应对工作,在融入国际经贸规则中争取主动,进一步增创民营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图片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工商联主席、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梁耀铭。受访者供图

梁耀铭在提案中指出,现阶段,多数民营制造业企业对碳关税的认知程度偏低。应当主动加强研究分析,及时进行风险预判,建议市级有关部门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院校进行合作,积极开展政策跟踪、形势研判、摸底调查、贸易影响评估等,为相关企业提供统一、清晰的前瞻性指导。

广州作为全国首批通过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城市,创新推动了传统存量经济转化为新经济、新业态。梁耀铭建议加快低碳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探索建立各职能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增强政策合力,特别要强化市级专项资金对减碳、零碳、负碳等重大关键技术创新攻关的支持,全面提升民营制造业低碳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力支持民营制造业企业通过不断创新挖潜,运用先进工艺、节能材料降低碳排放,缩小出口商品的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与发达国家标准之间的差距,减少被征税的税基。加快建设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汇集各行业、各区域碳排放数据,为相关部门提供碳排放分析、碳足迹追踪、碳排放监管、能源生态监管等服务,不断提升节能低碳监察、诊断和服务水平。鼓励重点企业广泛应用智能化温室气体排放、能耗在线监测设备,建设能源和碳排放全过程智能管控与评估平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数字化解决技术和方案。

梁耀铭表示,出口产品的碳足迹已成为欧美国家监管的重点,一些发达国家新规已强制披露碳足迹,全生命周期中各环节的企业都要被纳入碳管理系统。广州市要主动对接国际标准,提升低碳认证基础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精细化管理。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支持相关企业与院校合作,积极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评价示范推广,探索开展外贸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评估和碳标签认证,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深入研究国外碳足迹认证机理,探索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和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碳足迹核算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管制度,不断健全碳排放核算基础。

梁耀铭指出,广州在发展碳金融业务上具有先天的优势,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大湾区唯一兼具国家碳交易试点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的双试点机构。应充分用好广州期货交易所这一目前全国唯一允许开发碳期货品种的期货交易场所,推动期货市场适度先行,适时研究推出碳排放权相关的期货品种。利用广期所碳期货产品交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为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开发自愿减排项目的民营制造业企业带来收益,形成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引导社会资本对可再生能源、绿色制造业等低碳产业的投资,促进碳减排和经济清洁低碳转型。引导民营制造业企业利用碳期货所提供较为明确的碳价预期和碳价波动风险管理工具,降低转型升级压力,充分管理风险,提前锁定碳成本,安排节能技改或市场交易。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通讯员 穗联宣 

编辑:郑雨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4广州市两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