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作为都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其繁荣程度已成为衡量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指标,为全方位优化城市经济生态作出重要贡献。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有60%的消费活动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50%。
近年来,广州持续布局和发展夜经济,新“夜”态、“夜”品牌遍地开花,“夜经济”成为广州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抓手之一。广州国际灯光节、“Young城Yeah市”等一批夜间特色主题活动,引领消费热潮此起彼伏。
广州市政协委员,民革广州市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主任徐科飞认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夜间经济无疑是核心的发力点。他表示,广州目前已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最亮不夜城”,且已经迈入了以产业融合营造全生活多元消费新场景的时代。但目前也存在夜消费资源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整合、配套设施和管理有待完善、“夜”态特色和文化内涵不凸显、缺乏夜间消费文化导入机制等有待提升的地方。
广州市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科飞。
对此,徐科飞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在顶层设计方面,他建议要合理布局夜间经济聚集区,包括将夜间文旅布局与商业网点规划、社区建设、15分钟服务圈等规划有机结合,合理规划《广州夜间消费地图》的消费地标,以及鼓励各街道、社区整合辖区内空闲场地资源,赋予合理的存在空间,开办社区夜市,做好运营管理的长期规制。
在完善配套设施方面,徐科飞建议通过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如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饮街区、实现公共场所WIFI覆盖;以及充分利用广州现有的地下商城、地铁联通通道、人防工程、商业步行街等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挖掘夜间消费的地下空间等方式,打造高质量的夜间消费场景。
此外,徐科飞建议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擦亮广州夜间消费特色品牌。“广州可以借鉴北京‘798’、上海‘新天地’、成都‘宽窄巷子’区域,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意蕴相结合,整合广州‘十八铺’商事文化、‘西关小姐和东山少爷’、骑楼文化等历史人文资源,推出相应的文化消费项目和活动。”他表示,广州还可以打造享誉国际的特色活动,并运用VR、AR、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线上线下营造夜间文旅消费的沉浸式体验。
他还建议,广州可以优化夜间交通,加强安全监管,优化夜间卫生环境,营造安全便利的消费环境。同时做好消费引导,树立健康消费的城市形象。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实习生 阮慧玲
编辑:陈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