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条”背后的广东民营经济主体:全省占比超96%

南方都市报APP • 拌面酱
原创2024-01-16 08:57
图片

图片

南方都市报1月13日A0607版

民营经济一直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底气”与“招牌”,也是未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关键力量。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广东全省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800万户,且较上年末增长10.6%,增速为近五年最高。其中,以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民营经济主体占全省经营主体总量96%以上,民营经济主体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1月12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重磅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2024年开年之际,以30项具体举措,全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01 50家粤企入围中国500强民企

从数据上看,广东是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据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广东省全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突破1800万户,其中企业突破780万户,个体工商户突破1000万户。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表示,广东民营经济主体总量全国第一,具体来看,全省登记在册民营企业724.8万户,同比增长9.4%,个体工商户1019.9万户,同比增长12.2%,以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民营经济主体占全省经营主体总量96%以上。

全国工商联的数据也显示,在中国民企500强名单中,广东民企占据一席之地。其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从地区上看,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四省入围500强企业数量前四,其中,浙江省入围企业最多,达108家,而广东省有50家企业入围,这50家企业包括腾讯控股、比亚迪等,营收总额达56287.53亿元,占民企500强的14.13%。

从行业上看,这50家企业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9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6家),批发业(6家)等领域。

广东也在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制造业等新兴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登记在册“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257.7万户,占企业总量的32.9%,较上年末增长13.9%;全省登记在册制造业企业86.1万户,同比增长5.6%。

图片

佛山民营企业敏卓工厂生产线。 通讯员供图

02 培育壮大一批优质民营企业

《意见》是广东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部署要求,同时结合广东实际而提出。从文件名就可以看出,《意见》紧紧锚定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之路。

根据《意见》总体要求,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促进“两个健康”的基础上,政策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意见》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建设,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开放发展,引导民营经济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到2027年,民营企业产品质量、品牌影响、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培育壮大一批优质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综合竞争力稳步增强,在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创新能力、扩大城镇就业、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作用进一步显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于科技创新,而民营经济带来的创新活力,一直是广东科技创新的重要活力。

2023年11月,《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下称《报告》)在北京发布,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蝉联第一,连续7年领跑全国。从《报告》设置的评价体系来看,广东在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知识获取3个指标排名全国第一,《报告》特别指出,广东在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方面表现突出。

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正是广东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目前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7万家,5年增加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5年翻了2倍多;在企业研究开发投入、技术能力提升综合指标等方面,广东均排名第一。

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支持和激发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创新动力。就在不久前,广东省工信厅发布了关于2023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补资金安排计划的公示,343家广东省除深圳外各地市在2023年由工信部新认定的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按珠三角企业每家100万元、粤东西北企业每家120万元获得一次性奖补。

“其实企业发展过程中得到的各种支持优惠远不止这样的一次性财政奖补。”多家新获认定的广东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家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广东目前已形成了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从获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认定开始,就有许多银行专属融资、贴息政策、投资平台、公司治理平台等帮助解决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

据广东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出炉后,广东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跃居全国第一位,这些“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属性突出的中小企业以民营企业占大多数,已成为支撑广东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新动能。

03 全面落实“非禁即入”等政策措施

要为广东民营经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需要勇于创新的“头啖汤”精神。对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意见》中的许多新提法值得关注。

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中,第一个方面共10条举措集中于“促进公平准入”,足见此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广东《意见》中,以“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为具体举措的第一方面,以“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为第一条内容。

其中指出,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在严格执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提到的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基础上,广东《意见》明确提出全面落实“非禁即入”等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同时,提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优势,推动民营企业在粤港澳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方面,广东《意见》也有多个新提法,包括进一步精简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推动涉企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二次统筹”。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探索扩大省重大项目审批“承诺制”适用范围,“一项目一策”商议可容缺事项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方面,广东《意见》共提出了四项举措,相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对许多民营企业家关注的法治保障细分领域进行了多方面部署,对于一些可能案件的处理还提供了具体指导。

《意见》首先提出,要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平等保护机制。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行政执法规范,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基准并向社会公开,杜绝选择性执法和让企业“自证清白”式监管。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制度,完善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的具体举措。依法惩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规范处置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案件,严格区分违法所得与合法财产,严格区分企业法人财产与股东个人财产、涉案人员个人财产与家庭成员财产。依法准确审慎适用涉产权强制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合法生产经营的影响。在民商事案件中可依法以金融机构保函作为反担保方式解除财产保全。

此外,要建立防范和化解拖欠账款长效机制。包括依法做好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办理工作,推动解开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的“连环套”等。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也是《意见》重点举措之一,提出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快速响应机制,设立知识产权申报绿色通道,加大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维权特别是海外维权指导力度。完善互联网信息等数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

聚焦

强调依法保护民企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突出改革赋能、精准服务和监管护航

民营企业是广东发展的重要力量,广东多次强调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广东如何为广大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呢?接下来,广东将往何处发力?

2023年2月,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张文献就公开表示,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广大民营企业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广东改革开放的经验一再证明,民营经济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

近年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围绕深化改革持续发力,着力为广大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主要措施包括突出改革赋能、精准服务和监管护航。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龚宪平在2024年初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以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包括大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统一大市场构建和粤港澳市场软联通。

具体来看,2023年,广东出台培育扶持个体工商户“31条”“51条”,发展壮大农村经营主体“31条”等一揽子政策;持续深化企业开办改革;破除市场壁垒,畅通各类要素流动,清理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更好地保障经营主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监管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化登记确认制改革等。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也表示,接下来将重点围绕“六项行动”和“三大平台”。其中,“六项行动”分别为质量强企强县强链行动、经营主体环境提升行动、专利保护转化应用行动、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行动、城乡居民放心消费行动,和食品、工业产品安全质量评估行动;“三大平台”为粤港澳市场软联通平台、市场监管智慧监管平台、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平台。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表示,要全力推动形成广东品牌、广东质量、广东标准的品牌矩阵。

值得注意的是,“六项行动”除了关注食品产品的质量安全,让消费者可以放心消费外,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还提到,要聚焦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中的难点堵点,着力打造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条,持续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加快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广大经营主体安心经营、全力发展。

突出发挥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

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作用

“作为广东省开年之后发布的第一个重磅的文件,此次广东出台的民营经济30条举措对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也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南都记者梳理具体措施看到,“广东民营经济30条”明确要求强化资金支持。其中提到,健全银行、保险、担保、券商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增加信用贷和中长期贷款,并支持民营企业利用债券、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融资等。此外,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挥省级政策性基金作用,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支持。进一步拓宽企业跨境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

彭澎认为,广东民营经济规模大、起步早,是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经济体的中坚力量。“融资难”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甚至是同类行业中,如房地产领域,目前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十分明显。因此,金融业在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方面有特殊作用。很大程度上,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就主要体现在金融支持。彭澎还指出,此次广东出台的民营经济30条举措在解决拖欠账款方面,要求强化源头防范,让政府部门严格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落实“非禁即入”。

强调“民企债券融资”也是一个信号。近年来,在央行支持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持续发力。中国银行间交易市场协会数据显示,“第二支箭”已支持近20家民营企业发行380多亿元债务融资工具,涉及行业包括房地产、制造业等重要领域,对改善民企融资环境、提振市场信心、化解项目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认为,本次“广东民营经济30条”突出发挥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作用,这与我国加快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升直接融资比重的趋势密切关联。同时,政策文件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国有金融资源的引导和杠杆放大作用,通过政策性担保引导银行对民营企业发放贷款,通过政策性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对民营企业的股权投资,形成组合拳效应。

强调融资市场化,也成为一个利好信号。比如,这次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强调市场化,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为民企发债提供增信、风险管理等服务,同时健全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余凌曲认为,“像深圳企业市场化理念更强,更加接受市场化金融支持政策。”

图片

总第177期

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陈实 李颖 马建忠 王卓江 陈养凯 任先博 

编辑统筹:董晓妍 杨存海 易福红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冯家钜 贝贝 徐劲聪 陈培均 詹丹晴 陈镜安 邱永芬 卢亮 罗曼瑜 彭乐怡 王玉凤

图编:余加明

编辑:易福红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南都调研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