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前出台实施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要求南沙构建国际交往新平台,并明确“鼓励引导港澳商会协会在南沙设立代表处”。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总商会副会长、广州海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晓欣注意到,在集中力量推进建设大湾区国际商协会集聚区取得初步进展之余,南沙区也面临诸多瓶颈与挑战。为此他建议,支持南沙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协会集聚区。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总商会副会长、广州海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晓欣。受访者供图
鼓励引导港澳商会协会在南沙设立代表处,旨在支持港澳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全球主要自贸区、自贸港区和商会协会建立务实交流合作。
自2023年2月开始,南沙区集中力量推进建设大湾区国际商协会集聚区的研究与集聚。目前,设在南沙的穗港澳商会协作中心的成员单位共25家,包括15家广州商会组织、6家香港商会组织和4家澳门商会组织;港澳商协会之家也集聚了30家港澳及国际商协会,一些港澳及国外商协会已在南沙注册代表处或派员常驻办公并开展了前期业务。
郭晓欣发现,南沙推进国际商协会集聚区建设仍面临明显的发展困难:一是港澳及国际商协会在南沙前期注册落户和后期业务开展还存在较大的制度性障碍;二是南沙仍缺乏吸引港澳和国际商协会进驻和开展业务的可靠抓手;三是尚未出台针对港澳及国际商协会入驻南沙的有吸引力的扶持政策。
“与周边城市比较来看,深圳前海之所以能快速打造以国际仲裁为特色的国际组织集聚发展区,中央和省、市的全力支持起了重要作用。”郭晓欣提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扩大域外法适用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支持政策,并将深圳国际仲裁院、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和第一国际商事法庭等资源迁入前海,中央和省、市法院也采取了共建模式,在前海建立最高人民法院大湾区司法研究中心、大湾区司法研究院等重量级智库平台。
郭晓欣对此建议,广州学习借鉴前海国际法务区建设经验,通过中央和省市的大力支持,加快在南沙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协会集聚区。
具体来看,一是支持南沙率先开展商协会登记等相关改革的试点工作。由市相关部门协助南沙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省委省政府支持,允许南沙率先复制《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中创新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管理制度的改革经验,开展国际商协会在南沙简化申请登记、建立综合监管机制方面的综合改革试点,尽快开辟出国际商协会在南沙登记注册的绿色通道。
二是在国际商协会名称审定和注册落地方面给予南沙更大自主权。可参考借鉴上海前滩与深圳前海国际组织集聚区的经验做法,市相关部门协助南沙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允许南沙单独审核批准具有“大湾区”等名称的国际商协会,单独审核批准符合条件的港澳人士以及取得内地永久居留资格的国际人才担任在南沙注册落户的国际商协会机构的法人或负责人,降低国际商协会准入门槛,激发落户积极性;允许将南沙新区(自贸区)明确为国际商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有效解决国际商协会可能因未明确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注册设立的相关问题。
三是依据《南沙方案》加大对南沙的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郭晓欣认为,“国际金融论坛+广州期货交易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组合是当前南沙建设大湾区国际商协会集聚区的关键抓手。为此,市相关部门可促成国际金融论坛将在华办事机构同步迁到南沙,在南沙成立华南办事处,进一步强化国际金融论坛引领国际金融、经济、商业类国际商协会在南沙加速集聚的抓手作用。同时,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在南沙尽快落地。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编辑:莫郅骅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同心筑梦,南沙创未来
聚焦2024广州市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