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惠州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张海燕建议,建设高质量充电设施,更好满足新能源汽车使用需求。
接受媒体采访
现状
布局不合理,私人充电桩安装难
据张海燕介绍,经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调研了解,2023 年,惠州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近10万辆,全市充电桩约有 5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共约 8000 个,个人充电桩约 4.2 万个,车桩比约 2:1。虽然惠州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量不少,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充电设施布局不合理。由于广东对充电桩行业采取向所有投资主体公平开放的政策,加上惠州邻近广、深、莞,造成惠州市公共充电领域竞争激烈,各投资企业为提前“跑马圈地”抢占经营场地,往往在车辆数量较少的偏远区域也布局充电桩,布点分散规模小,建成后利用率不高,部分充电桩闲置浪费,甚至形成 “僵尸桩”。同时,参与惠州市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的市场主体超过700家,各充电站运营主体均自行开发管理平台,相互间数据不打通,全市没有统一的平台可供查询全部公共充电桩位置,不少新能源车主抱怨充电桩难找、点少。
出席证
其次高速公路“里程焦虑”。目前,全市已基本实现了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充电站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充电服务费,基本没有拓展其他服务以增加收益,运营商对增加新标准新技术的充电设施和改造老旧桩的动力不足,充电设施老旧,充电(枪)的充电功率较低,超充、快充少。在出行高峰时段,充电扎堆、 排队耗时长,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信心。
此外,小区私人充电桩安装难。调研发现,按照供电部门的要求,小区私人充电桩报装需要提供车位产权证明、物业公司同意安装的说明;对不属于车主的车位,需提供一年以上的租赁合同和车位业主的产权证明, 以及物业公司同意安装的说明。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小区地下车库属人防工程且车位没有固定到户,而物业公司从平衡全体业主意见的角度出发,往往不愿意提供同意安装的说明,造成小区私人充电桩安装难。
建议:
扩大多样化有效供给,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效率
针对存在问题,张海燕认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既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也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不断提高充电服务经济性和便捷性,扩大多样化有效供给,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效率。
一是科学合理布局充电基础设施。建议由主管部门牵头,对全市建成区内各片区新能源车渗透率、充电桩情况、可布局场地等情况进行摸查,运用大数据精准分析等手段,统筹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对各片区的充电基础设施进行合理优化和布局,强化规划的执行力度,避免无序竞争布局造成的场地和充电设施浪费。支持市国企牵头,会同有关单位成立全市充电桩运营协会(联盟), 研究开发全市公共充电站统一管理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利用,提高充电桩使用“翻台率”,确保新能源车主出行充电无忧。供电部门围绕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现状,加大供电设施 改造,解决片区容量、负荷限制问题。
接受媒体采访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力度。建议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公共充电站按充电量给予运营补贴,促进充电企业不断优胜劣汰,行业不断整合,形成集中规模发展,促进各运营商提高盈利能力,激发运营商更新设备、配置更高功率充电桩的动力。加强对在建公共充电站配 建储能的引导力度,推动各运营商因地制宜建设“光储充一 体化”,通过光伏发电+储能存电+充电桩充电的模式,减少充电站使用市电的比例,减少用电成本,提高充电站整体盈利能力。
三是加快建设和完善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建议在现有已建成高速公路充电桩的基础上,协调高速公路企业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实现惠州市境内每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基础设施不低于小型客车停车位总数的 15%的建设目标。加快充电桩的更新换代,做好各高速服务 区充电设施“闲、忙”情况以及使用超充、快充、慢充的比例分析,合理配置超充、快充充电桩。借鉴复制惠大高速元 山服务区“光储充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高速服务区屋顶、空地配置光伏和储能电站,拓展高速服务区的盈利模式,提升整体效益。
四是进一步优化小区充电设施建设。一方面,建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大力支持小区充电桩报装,明确物业公司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无理拒绝;督促各新建小区严格落实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必须 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出台相关规范,由物业管理公 司集中申请报装一批以满足新能源车主充电需求。另一方面,加快出台老旧小区充电设施改造规范,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推动的方式,拓宽充电基础设施融资渠道, 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等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吸引社会资本建设、运营充电基础设施;通过“众筹建桩”等方式,将场地供应者和充电服务企业有机结合, 有效降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和成本。
五是探索社区公用充电设施“统建统营”模式。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社区充电服务运营商准入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服务能力要求标准,以“统建统营”模式建设居住社区公用充电设施,通过引入充电运营商在无固定产权车 位或者供配电资产不属于供电局、不在供电部门业务配套延伸范围的小区投资建设公用桩,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 维护管理,让小区新能源汽车车主“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充电。
南都惠州新闻部两会报道组
编辑:郭秋成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4惠州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