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引领,广州如何将科创“变量”化为发展“增量”?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4-01-17 14:41
图片

“广深港”科技集群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四年居第2位;广州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从2022年第10位跃升至2023年第8位……近年来,广州积极引进大院大所大装置大平台,构建“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聚集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国家级重大平台的城市。

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塑造发展新动能新势能。其中提到,加快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2个大科学装置建设;以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系统建好印刷及柔性显示、新型储能、纳米智造、先进高分子材料等国家级创新中心等。

在“中字头”“国家队”科技力量的引领下,广州面向经济主战场,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切实推动科技创新“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基础研究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高地

在复杂而精妙的人体中,每个细胞各司其职、精准运转,若能了解其中蕴藏的生命奥秘,便有望破解治愈的“密码”。

“人体有50万亿个细胞,我们对它的认知远远不够,就像盲人摸象。”中国科学院广州健康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段子渊说,每一个细胞都有着独立运行的逻辑体系,细胞之间也有着不同的联系互动。

在广州,作为“十四五”期间广东获批建设的4个大科学设施之一——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有望成为探索人类生命的“导航员”,通过汇集人体细胞多组学海量数据,绘制人类谱系单细胞精度的“航海图”。

“通过打造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项目,人们可以对生命的最基本单元细胞进行解析,明确每一颗细胞从诞生、成长,到病变、死亡等命运变化的底层逻辑。”段子渊表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汇集人体细胞的海量数据后,生物医药、生命科学等领域将在此基础上诞生多项研究成果。“细胞谱系研究和细胞谱系大科学设施的建造是科学前沿领域的制高点,是各国科学界争夺的高地。”

图片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配套研发楼建设中。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是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领域首个获批立项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折射出广州瞄准基础前沿领域,耐心护航“创新长跑”的长远眼光。

“广州认识到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科技动力的注入,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段子渊说,此外,广东、广州的生物医药科研和产业在全国有重要影响,“正是从中央到地方高度一致的认识,才有可能让这个大科学设施项目成功落地。”

随着原始性创新不断深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利器。目前,位于广州的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纳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复。

这是广州打造“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缩影。

广州以广州实验室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大国家级最高科研力量为引领,以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骨干,以国际大科学计划、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4家省实验室、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为基础,涵盖各类平台27个(动态),覆盖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各类重大平台的汇集,形成了战略力量厚实、攻坚体系完备的创新格局。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肿瘤手术中,外科医生在对肉眼可见的肿瘤区域实施切除之后,仍存在一个痛点——“切缘”判定。即在切除区域的边缘地带,是否还有肿瘤细胞残余?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即保留正常组织,又减少肿瘤复发可能性?

此时,医生凭借一台重量仅800克的手持式医用伽马相机,可以对亲肿瘤的分子显像示踪剂“一秒成像”,实时检测到手术切除边缘及转移灶区域的肿瘤细胞分布,实施精准的手术切除。术中手持式医用伽马相机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大湾区国创中心”)首批立项项目。

项目独创地实现了从大型设备到掌上相机的技术突破进步,不仅使得设备体积、重量大幅度降低,且成像速度大幅度提升。

800x450_65a76b3a2be2d.jpg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讯员 贾自豪 摄

“第一代样机拿到医院时,常常发现理论上的高技术指标与临床的医生应用需求之间存在诸多不匹配。”大湾区国创中心粒子应用技术创新中心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长聘副教授马天予谈道,从大学里的原始技术到医生可以真正使用的产品中间,存在一个巨大的鸿沟。而通过大湾区国创中心平台,研发团队得以实现产品从需求定义、研发试制、生产加工到临床应用的全流程验证。

大湾区国创中心是全国三大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之一,目前正在推动术中手持式医用伽马相机、新型铪基材料铁电存储器及系统芯片等重大产业创新项目的实施。

在打造大湾区国创中心的过程中,广州不仅保质保量按期支撑其总部建设,而且深度参与支持总部平台建设,包括服务各个平台,做好资源整合;面向工业软件、集成电路等领域加强布局重点关联产业。协调本市广州产投、科学城集团作为LP参与国创中心的专项基金建设。

目前,广州共有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共14家,占全省70%。随着一批批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走向应用,战略力量厚实、攻坚体系完备的重大创新平台体系,逐渐成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图片来自广州市科技局

编辑:王美苏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王美苏1.99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