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时分,候鸟南归,正是东莞的最佳观鸟季节。1月17日上午,“鸟瞰绿美东莞 绘就湾区生态”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之“飞鸟自来”影像展,在东莞市会展西草坪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东莞手绘观鸟地图、绿美东莞主题片,并展出近百张精美的飞鸟摄影作品和东莞生态环境美图,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绿美东莞的样貌。
多方位展示绿美东莞的样貌
“鸟瞰绿美东莞 绘就湾区生态”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于去年6月5日正式启动。该活动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共同指导,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滨海湾新区管委会、谢岗镇政府、东莞市林业局、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共同主办,南方都市报、N视频承办。
2024年1月17日上午,“鸟瞰绿美东莞 绘就湾区生态”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之“飞鸟自来”影像展举行。
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委员、副主编刘岸然致辞称,去年6月5日该主题活动启动后,南都前往松山湖、滨海湾、谢岗采风调研,举办“最美鸟影像”评选活动、手绘观鸟地图、拍摄主题片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东莞的自然美、生态美、和谐美。“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发挥智库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号召、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绿美广东’‘绿美东莞’建设中来,共同守护青山绿水,绘就生态新画卷。”
近百张摄影作品展现绿美东莞建设成果
近年来,随着东莞生态环境日渐向好,越来越多的鸟儿在这里“安家”。东莞观鸟记录已从2008年的60多种跃升至目前33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
去年6月5日“最美鸟影像”评选活动启动后,一共收到了近400幅精美的鸟类影像作品。一幅幅美轮美奂、神韵悠长的作品,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诠释。
在2024年1月17日的活动现场,还为“最美鸟影像”评选活动的获奖者们进行颁奖。该评选活动分为照片类和视频类。其中,阮少壮的《大滨鹬》获得视频类一等奖。大滨鹬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领奖时,阮少壮说,拍摄鸟类影像,是为了记录自己的观察水平,也是为了给更多人科普鸟类知识。“可能就是这种纯粹的想法又遇上东莞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让我拍到了这些精彩的自然画面。也感谢主办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自然镜头的平台。”
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委员、副主编刘岸然(左)为阮少壮颁奖。
此外,梁韬的《五彩缤纷》获得照片类一等奖。该作品的“主角”彩鹮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去年4月,东莞首次在谢岗镇黎村观测到彩鹮,刷新了东莞境内民间观测记录鸟类总数。
梁韬领奖时表示,希望东莞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出现越来越多的鸟类。“我会拍摄更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
除了鸟精灵们的身姿,活动现场还展出了大量东莞生态环境美图。这近百张摄影作品,是绿美东莞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
东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曾莉(左)为梁韬颁奖。
手绘观鸟地图发布,十大观鸟点出炉
为了给观鸟爱好者和广大市民提供观鸟指引,在当天的活动中,南方都市报东莞新闻部内容总监梁锦弟发布了手绘观鸟地图,以及十大观鸟点。
据了解,东莞十大观鸟点是根据观鸟点成熟度、鸟类丰富度、观察难易度等多个维度评选而出,涵盖森林、湿地等不同类型。
这十大观鸟点分别是:同沙生态公园、滨海湾黄金海岸龙苗段、松山湖青鹤湾鸟类湿地公园、华阳湖湿地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大屏嶂森林公园、大岭山森林公园怀德水库、水濂山森林公园、谢岗镇黎村、香蕉蔬菜研究所。
南方都市报东莞新闻部内容总监梁锦弟发布东莞观鸟地图。
在手绘观鸟地图中,还分别列出了这十大观鸟点的推荐理由、最佳观鸟时间以及观测鸟种等。其中,松山湖青鹤湾鸟类湿地公园入选了2023年广东省省级重要湿地名录。目前,该湿地记录有43种水鸟、18种鱼类、39种植物以及126种昆虫。
活动最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推杆,“鸟瞰绿美东莞 绘就湾区生态”飞鸟自来影像展正式启动。该影像展共为期五天,市民朋友们不容错过。
“鸟瞰绿美东莞 绘就湾区生态”飞鸟自来影像展正式启动。
【提醒】
“飞鸟自来”影像展时间:1月17日-1月21日
地点:东莞市会展西草坪(莞香印巷内)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摄影:南都记者 刘媚
手绘地图设计:蔡沐晗
编辑:田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