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郭若梅 发自北京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正式确认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为何在“最暖年”还会出现12月份的全国大范围强寒潮和低温雨雪天气?
1月19日,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在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解答称,全球变暖使得极端暖事件增加,极端冷事件减少,但极端冷事件强度并未减弱。由于北极海冰的快速融合,冬季北极地区上空大气吸收热量,北极变暖放大现象凸显,使得大气不稳定度加剧,大气呈现南北向环流特征,冷气团偏离极区位置,使得高纬度强冷空气容易向南侵袭,寒流暴风雪、寒潮强冷空气时有发生,冬季出现所谓的“暖北极 冷欧亚”现象。
南都记者了解到,世界气象组织1月12日正式确认,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全年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高出1.45 ± 0.12 °C,大大超出此前最热年份的升温幅度。该组织还预计,2024年的平均气温可能会更高。
从国内情况来看,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10.7℃,较常年(9.9℃)偏高0.8℃,为1961年以来最高,打破2021年10.5℃记录。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0.5~1℃,京津冀、内蒙古等13个省(市、区)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高,全国共127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极端高温天气依然是中国气候的主旋律。
周兵称,2023年12月极端的暖-冷-暖变化尤为显著,犹如过山车,极端天气是一种新的常态。他表示,防范寒潮对我国造成的复合型灾害的思想和措施不能放松,当配合适当的水汽条件,在寒潮强冷空气向南侵袭时,不同地域就会出现不同的低温冰冻雨雪大风天气。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