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双减”下小学数学怎么教?作为深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资助课题立项,福田区百花小学《“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研讨会近日举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岩博士进行课题研究指导时提出“博士进课堂”活动建议。
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思考。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高小学阶段数学作业设计质量,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福田区百花小学《“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组成员近日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组织举办了课题研讨会。
据悉,该课题获得深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资助课题立项,聚焦“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存在的趣味性低、针对性弱、实践性不足、实施难度大等问题,探究如何设计更有趣、更有效、更具实践性的小学数学作业,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热情。
百花小学翁锦燕老师对课题修改的部分进行了说明。针对专家提出的开题指导建议,在课题报告中的研究现状述评处增加关于“双减”背景的描述;将原先“传统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放在对位面”改为“验证实践性作业的有效性”;内容增加设计开发一系列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案例。
其他组员分享近段时间的研究成果。百花小学曾伊帆老师聚焦于四年级数学运算律教学,结合24点游戏,设计了运算律实践作业。同时在期末复习期间,结合元旦节日,设计了“快乐元旦喜迎新年”实践作业,有趣新颖的作业形式深深吸引学生的心,效果突出。
胡新月老师聚焦一年级数学教学,秉承合作学习理念,在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等课程设计了实践作业,让学生亲身体验,收获满满。孙旭彤老师聚焦二年级数学教学,带领学生体验身体上的尺子,设计实践作业,通过学生交流合作,找规律,发掘身体上的秘密。李江奔老师分享了关于《一亿有多大》《骰子中的秘密》的实践性作业设计及研究思路,与其他组员展开交流。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岩博士为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指导。李岩建议,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可以更加具体细化,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分层设计,用一个系统的框架对实践性作业进行设计,这样让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整体梳理。在减负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在会后带领课题组成员参观学习了研究院的先进技术理念,并且提出“博士进课堂”活动,与学校携手共同搭建一个学生实践平台。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该课题负责人百花小学副校长钟雄肯定了老师们的分享。钟雄认为实践性作业设计藏着老师的智慧与匠心,教师既要做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减法”,又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做足“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从而真正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编辑:张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