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抢救成功率不足1%,中国急救中心倡议普及心肺复苏技能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4-01-21 00:14

南都讯 记者郭若梅 发自北京  “中国每年因心脏疾病猝死的人数多达76万人,其中90%以上发生在医院外,心搏骤停的抢救时间为黄金4分钟,使用AED及时施救,成功率能提升40%左右。”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站)分会秘书长陈志1月20日在“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上表示。

南都记者从此次活动上了解到,中国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不足1%,欧美国家在10%以上。对于心搏骤停者,心肺复苏可增加2-3倍生存机会,发达国家心肺复苏率普及率30-80%,中国在1-3%左右。

据了解,目前中国急救的响应时间为12分钟左右,在专业急救力量到达现场前,能否把握住黄金4分钟的抢救时间,仰仗于现场公众的急救能力,如果现场人员具备心肺复苏技能、会使用AED,将极大提高心搏骤停者的生存机会。

图片

1月20日,“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在京举行。

中国急救中心倡议将每年1月20日设立为“国家急救日”,推动全社会关注急救

为普及心肺复苏术和AED使用方法,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1月20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指导下,由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分会主办的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暨急救科普大课堂公益培训系列活动在京举行,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分会主任委员杨桦宣读倡议书,建议将每年1月20日设立为“国家急救日”,以此推动全社会关注急救,加强城乡专业急救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急救能力。

同时,急救科普大课堂公益培训系列活动在全国开展,主会场设在北京经开区。20日下午,来自经开区多个街道办事处等百余人接受北京市社会医疗急救培训,学习心脏拯救者课程,现场通过考核者,将获得心脏拯救者证书。一位参与者表示,用假人练习时按压到位需要很大的力气和正确的发力技巧,“救人真不容易”。

图片

活动现场,参与者学习心脏拯救者课程。

北京地铁AED在3年内挽救6人生命,北京将与香港开展急救合作

北京卫健委副主任李昂介绍在活动上介绍,北京急救立法以来,认证31家北京市社会急救培训基地,成立了北京市社会急救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对全市的急救培训进行监督指导。同时,发布《北京市社会急救培训授课课程大纲》,出版系列标准化教材,认证300余名急救讲师。

李昂表示,3年来完成30万高风险岗位人员的急救培训,同时大力推动AED在公共场所配置工作,目前已经有5089台在120系统定位,形成了北京市AED电子地图。3年来,仅北京市地铁就利用AED挽救了6条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命。

此次活动上,北京将已有经验推广至其他地区。北京急救中心与香港医疗健康学会签署急救培训战略合作协议。由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为香港医疗健康学会提供规范化培训,颁发急救讲师证书。

同时,北京也将引入数字急救领域的经验和技术。此次活动上,北京急救中心党委书记杨桦与腾讯公司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社会应急实验室负责人滕超签署合作协议,在北京市探索建立公共场所4分钟社会自救呼救系统。计划完成北京急救中心信息化能力升级,实现呼叫定位等功能。建立“120急救响应人”机制,引导志愿者积极参与院前急救救援服务。通过信息化联动社区医疗卫生力量,参与院前急救响应及服务,双方将共同推动社会化急救体系构建。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