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林敏儿 1月23日,罗湖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罗湖区委书记范德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益川、区政协主席柳光敏出席开幕会。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候选人、区政府党组书记左金平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3罗湖发展,描绘2024发展新版图。
2023年工作回顾
全年新增“四上”及重点金融企业502家。
招商大会签约1236亿元创历史新高,8个外资优质项目、2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顺利落地。
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产业园正式挂牌运营,首批8家机构入驻私募基金园区,管理规模超700亿元。
新引进6家持牌金融机构。举办“深圳创投日”罗湖专场活动,签约6只产业基金,规模合计260亿元。
新增首店、旗舰店、新概念店45家,打造东门夜经济示范街,举办第四届中国夜经济发展大会,获评“2023年县市夜经济繁荣百佳样本”前十名。
全市首个旅游产业园挂牌运营,入驻旅行社近50家,助力旅游相关产业实现140%的高速增长。
引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国高企业147家,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入库企业143家。新增市级以上创新载体10个。
创新对口帮扶模式,与潮州共建全市首个“反向飞地”,首批入驻12家潮州企业。
推出深港融合八大示范项目,推进罗湖深港合作产业园(B1地块)建设。
落地全国首台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自助发卡机,首次实现跨境消费补贴精准投放和深港两地支付互联互通。
率先开展跨境信用试点,为港企申请境内信用贷款近26亿元,罗湖医院集团开通香港医疗商业保险直赔服务。
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650个,完成8所校园环境品质提升工程。
医改获评全国促进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创建全市唯一的“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区”和“全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
爱国路花市等75场活动贯穿全年,“深港文化月”活动吸引了471万人次“打卡”消费。
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工作安排,按照区委八届五次全会要求,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档升级金融、商贸、商务服务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时尚、大健康三大战新引擎,努力构建梯度清晰、优势突出、融合发展的都市型现代产业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振市场信心,建设精致精彩精品城区,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创建“三力三区”,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高标准建设东门活力时尚消费街区、蔡屋围国际高端消费街区、人民南深港融合消费街区、水贝黄金珠宝消费街区和笋岗家文化消费街区五大特色消费街区。在优势消费领域培育3个以上本地品牌。引进30家以上首店。探索推进“低空经济”文商旅经营新模式,建成低空观光运营中心。推动“赛事+旅游+消费”“演艺+旅游+消费”等融合发展。推动更多品牌门店纳入离境退税试点。培育智能家居、健康消费、国货“潮品”等新消费增长点。
建设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深化地铁25号线与香港北环线东延线衔接、新界东北线与莲塘口岸衔接可行性研究,推进地铁17号线建设。莲塘口岸探索实施合作查验新模式。推进罗湖口岸改造提升。加快推动文锦渡口岸生鲜货运功能转移。规划建设B1地块产业园区,探索打造深港产业合作示范园。打造文锦渡跨境商务区。打造莲塘—香园围现代物流产业园。持续推进八大深港融合示范项目。引进5个以上香港科创项目和80名以上专业人才。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引进6家以上持牌金融机构,争取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200亿元。引育15家以上数字人民币产业链企业。支持冷链物流等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供应链贸易。大力吸引外资在罗湖设立面向内地的贸易平台、区域总部。发展垂直电商、直播电商,大力引进黄金珠宝等电商龙头、直播基地,吸引更多即时零售平台在罗湖布局。全年引进10家以上高端咨询服务机构。引进15家以上人力资源企业。引进20家以上旅游行业企业。
战新产业发展:新增2家营收10亿元级的科技企业、6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以及12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5个市级以上创新载体。新增20家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打造1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专业楼宇,支持罗湖投控大厦申报“深圳软件名园”。引育3家以上黄金珠宝知名品牌和总部机构。在春风路沿线落地头部医疗美容、医美药品、器械批零企业。
营商环境创优:落实产业项目“开工零等待”实施办法。深化深港跨境医疗商业保险直赔改革试点。拿出10亿元“真金白银”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发展壮大。新增4家以上上市储备期企业。深化秒批、一件事一次办、免证办,拓展“反向办”“免申即享”事项,实现重点楼宇“数字窗口”全覆盖。大力引育顶尖科学家及团队、高精尖缺人才、技能工匠、青年后备人才,全年引进1万名以上各类人才。
招商引资赋能:新增6个以上世界500强投资项目。积极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细分领域龙头和优质外资企业,争取更多领军企业在罗湖投资布局。大力引育具有核心技术、高增长潜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隐形冠军”等中小型科技企业。构建全区联动的、协同推进的“全域招商”格局。诚邀龙头公司、知名咨询机构、头部投资基金、行业协会、商协会担任“招商顾问”。
空间拓展挖潜:全年建设筹集供应保障性住房超5000套。启动首批3个城中村整治提升和5个城中村拆除新建。分类、分级、分策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推动第一批30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全力建设清水河总部新城、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区、大梧桐生态融合区三大重点片区。力争全年新增、焕新产业空间310万平方米。
品质城区建设:改造升级6座人行天桥,建成10公里“机非分离”车道,完成3处立体停车设施建设,新增1500个停车泊位,推动开通串联5个消费街区的环线巴士。连通“银湖山-红岗公园”等断点,实现东湖、洪湖等“八园”连通。建成10个共建花园,活化利用10处桥下空间,建设更多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和立体绿化。新增碧道4公里。建成2.4平方公里海绵城市。推进12个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建成2.5万个充电桩、首批32座超充站,建成1座光储充一体示范站。
民生福祉增进:完成翠园东晓、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等10所学校新改扩建工程,新增学位4000个以上。新增5所集团学校和幼儿园。新增床位282张。新建3个社康中心,升级改造4个社康中心,推动6家社康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辖区万人全科医生数达7.3名以上。新建2家长者服务中心、3家长者服务站。新增500个以上托位,儿童友好社区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全年投入1.63亿元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
编辑:林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