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定得|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湾区金融联通成果丰硕

南方都市报APP • 港澳台live
原创2024-01-24 19:22
图片

2023年,广东多项经济指标表现突出,其中,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增长4.8%,是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并连续35年蝉联全国第一。2024年,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广东在产业科技方面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5周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4年工作时明确,做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支撑带动作用。围绕湾区融合与经济发展信心的话题,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了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

视频:专访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

2024年是产业“升级之年”大湾区优势突出不可替代

南都N视频记者进入2024年,从宏观角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在外贸方面有哪些新动能值得发掘?具体来讲,有哪些板块值得期待?

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过去的三四年,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化、高端化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当地的企业出现了很多新的态势,例如跨境电商、高新科技产业等领域,在投资、产品等方面均有很多突破。

所以,我们看今年的投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基本上,高新行业具有显著的吸引力,例如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科技、航空航天等相关的产业。它们不但有当地制造业产业链的需求,而且也含有与金融配套的新服务。

因此,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来讲,今年其实是一个升级之年。从宏观来讲,我们的内外贸都处于历史的高位,而且尤其是出口是处在历史的最高峰。从绝对值上来讲,其实相关出口数据水平已经非常高了,这里面主力的增长都是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由此可见,这是当地的产业一个不可能被替代的优势。


湾区融合呈现新趋势跨境金融互联互通成果显著

南都N视频记者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进程已有几年,有哪些方面可以再进一步的加强融合,从而让大湾区更好地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节点作用? 

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从宏观政策上来讲,区域融合相关的大政方针基本上都到位了。我们也能看到,不但在产业链打通,而且在人才打通、数据打通方面有了很多新的动作。而且,在跨境资本流动方面,也有新的尝试。

另外,我们留意到,跨境人才流动也衍生出一些很有趣的新趋势。过往有很多内地人,尤其是深圳人,赴香港购物、休闲、工作,但是现在我们发现香港人北上消费、生活。所以,这也体现了粤港两地的资源互补和数据互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广东和香港有各自的特长。在广东主要仍然关注的是产业链,也就是生产能力;而香港则主要是提供金融服务,还有面向工业的高端服务配套,例如法务清关等服务,再加上不同类型的咨询服务等。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根本性的联系点是资本市场。香港的资本市场不但是属于全球的资本汇集中心,而且在公司配套的服务上面实际上比内地是要成熟得多的。在去年,我很高兴发现金融业有很多新的尝试,例如跨境资金池的搭建,以及给境内境外企业做各种防风险或者对冲等相关的服务。

在高端人才的交流方面,区内也有很好的发展。过往高端的科技人才在内地,金融人才在香港,现在我们发现两边有很多双向都能做的人才。这对于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进一步升级也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图片

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动力澎湃,吸引港人北上生活。图为广州珠江边的璀璨夜色。(图/肖遥)

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促进外贸进一步增长

南都N视频记者2024年,你认为广东有哪些举措可以促进外贸进一步增长?

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我们真正能够发力的点,一方面是优化我们国内的营商环境,更重要的是优化国际营商环境,必须让重要的市场向中国开放。现在中国有很大一块精力是鼓励企业走出去,到“一带一路”国家,让很多资源可以“为我所用”。

另外,我们在管理方面,已经比原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企业都降低自己的成本、提升效率,并且要开拓国外新的市场,利用中国自己的优势,做一些小众市场的创新。这些举措已经初见成效。

图片

香港的金融基建优势突出,图为香港中西区写字楼群(图/肖遥)

 

广东企业“走出去”可充分利用香港国际化金融基建优势

南都N视频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里面,粤港之间的经贸的往来备受关注。其中,供应链的合作互补是重中之重。您认为在这方面有哪些潜在的商机是可以进一步发掘的?

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粤港的供应链互补性很强,因为香港是一个金融中心,它有亚洲最强大的股票市场,有最活跃的绿债市场。再加上香港背靠祖国,事实上香港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可或缺的一个门户。

现在,我们内地有不少企业“走出去”,是把香港作为一个跳板,因为毕竟这是一个开放的金融市场,可以利用它来向全世界的投资者融资。因此,对于深圳还有其周边的这些产业中心来说,与香港的深度融合是非常关键的。 

以电动车行业为例,其实在广东省,这条产业链非常地强大。尤其像比亚迪,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已经初步形成了。它的创新能力、获客能力都非常强,所以它的融资方式和传统行业是非常不一样的。对于这类企业,香港就可以发挥它国际化的金融基建优势,帮助它们融资。所以对于广东的企业来说,要充分利用香港的资源。

过去一年,我发现一些新的趋势。其中,内地有不少做服务出海的企业,比如游戏产业的一些公司,它们有不少是在香港建立分公司的,因为当地的科技人才的储备,事实上质量非常高,然后再加上当地的金融配套,其实从市场做研发去面向海外。相关做法行之有效。

这种深度融合继续走下去的话,我认为会出现一个非常其实是在所有行业里面最鼓舞人心的一个局面,也就是说我们不但有工业。也有面向工业的高端服务业。两边打通之后,事实上是可以为长期的经济发展来设定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广东省政府对于吸引外部的人才、吸引香港人才来广东工作,也是不遗余力。加之中国内地相对较低的房地产价格,是有利于吸引人才流动的。

 

广东是中国外向型最强的省份期待产业链升级飞跃再创辉煌

南都N视频记者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增长4.8%,是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你怎么看广东最新出炉这一份成绩单?今年广东将它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了5%,要达到这样的一个增长率的话,我们应该从哪里发力?

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我认为广东的经济比较特殊,它是中国所有省份里面外向型最强的一个省份。广东的内需也十分强劲,在所有省份里面属于最高的之一。

今年,我认为广东真正要发力的地方,仍然取决于服务业发展的步伐。广东已经涌现出来一大批专门针对外贸的、基础非常好的中小企业,相关规模是水涨船高的。如果广东真的能够实现产业链的升级飞跃,技术上有突破,那么下一步有许多这些企业,就可以做服务贸易的出口,而不是单纯专注于这个商品贸易的出口。

目前,服务贸易出口在中国现在的出口占比仅为10%。这也就意味着,广东有望在这一方面引领新的潮流。我们如果能把服务业和工业,尤其和制造业联系起来的话,那么相关出口会相当可观。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肖遥

编辑:肖遥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广东一定得——2024“强信心 稳预期”系列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