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杨振华 1月26日,惠州仲恺高新区2024年工作会议透露,2023年仲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7.15亿元,增长10.1%,总量居全市第二、增速居全市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展现强大韧性活力。
2024年,仲恺提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工业投资增长10%;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稳步进位。
为实现上述目标,仲恺表示必须拿出实干的拼劲,才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再出实绩、再创新局。
德赛西威车间。
经济增长
力争过会项目总投资1000亿元
今年,仲恺将坚持制造业当家,持续发展壮大“5+1”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实体经济竞争力。深入实施招商“一把手”工程,开展“全域全链全线”招商,加大深莞旧改片区、江浙沪、京津冀等地区招商频次,力争过会项目总投资1000亿元、年产值2000亿元,新落地项目总投资700亿元、年产值1700亿元;25宗工业标准厂房项目引进企业300家以上、去化率100%。
在重大产业平台建设方面,仲恺将推动潼湖生态智慧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以上,引进产业项目总投资180亿元、年产值450亿元。推动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引进产业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年产值2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不低于15%;项目竣工16宗、投产20宗。推动东江科技园提质增效,力争过会项目总投资30亿元、年产值70亿元以上,确保高企存量达120家以上。推动惠南科技园深度挖潜,力争过会项目总投资30亿元、年产值70亿元以上,确保GDP、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经济的发展需要向优质的企业找增量,今年仲恺将全力推动企业升规入库,净增规上企业不少于100家。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年内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400家,确保数字化转型率达80%以上。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R&D投入占GDP比重达7.85%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00家、上市企业1家以上,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以上,高企净增200家、存量达1240家。启动区科创孵化基地建设,新增省级孵化载体2家、省级工程中心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存量达160家。
2023年12月2日,沥林镇碌鹅节在沥林文化广场火热开幕,吹响“百千万工程”冲锋号。
社会发展
做好深惠城际建设
据悉,为推进“百千万工程”,仲恺将加快幸福村综合商贸园区、君子营村黄皮岭绿道、西坑村“耕田丫”农旅精品工程、金星村文化产业街、赤岗村户外拓展等项目建设,力争75%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完成环潼湖绿道、潼湖水乡、东江原乡等重点项目二期建设,加快沥林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加快交通互联互通,配合做好深惠城际(坪地至沥林北段)、惠河高速改扩建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工作,加快融入大湾区“半小时经济圈”。
同时,注重城市规划建设,推动仲恺大道沿线建成开放公园5个、道路13条。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品质提升工程,抓好陈江双拥主题公园、仲恺公园连接红花湖绿道建设,开展金恺隧道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升级改造30处照明暗区及5000余盏老旧路灯。
在教育和医疗卫生发展方面,推进仲恺中学二期、英光小学二期、廖承志红军学校幸福校区及薄弱村小改扩建,新建公办幼儿园2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及幼儿园学位2520个。完成区疾控中心和惠环医院新院、区人民医院潼侨分院项目主体结构建设,启动区人民医院总院、陈江分院和沥林分院项目建设。
编辑:杨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