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长访谈|王勇:南海经济大区挑大梁,坚定不移打造智造强区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4-01-28 11:53
图片

1月27日,佛山两会期间,佛山市人大代表、南海区区长王勇接受媒体访谈。“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的总结实事求是,对未来的发展务实前进,且有30多处提到南海元素。”王勇说,星源材质、储能电站、大地艺术节等一系列南海工作得到了肯定和鼓励。

2023年,南海工业投资超过45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有望突破3%,多项经济指标位列五区第一,南海7个镇街GDP都突破200亿元,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

“新的一年,我们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海担当,为佛山体现经济大市担当真正挑起大梁。”王勇表示。


经济大区挑大梁

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海担当

南海是佛山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区域,也是经济大区。新的一年,南海如何继续担起“大”的责任,彰显“大”的作为?

王勇表示,南海将“走在前面”,擎起高质量发展的大旗。南海历来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海在农村综合改革、“三块地”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领域先行先试,目前是广东省唯一的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走在前、做示范,是南海的历史责任,也是时代担当。“面向未来,我们将锚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总体目标,以建设广佛核心区为引领,以打造智造强区为路径,全力推动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发展。”王勇说。

同时,南海还将以进促稳,挑起新型工业化的大梁。王勇说,近年来,南海坚守19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红线,连续两年供应产业用地超6000亩,今年力争再供应6000亩左右,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目前,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超过43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突破4150家、连续9 年保持全市第一,产业规模大、工业体系全,“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为佛山建设制造强市、推动全产业链年轻态现代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另外,王勇还表示,南海将适度加力,迈开金科产融合的大步。一方面,南海市场资源大。南海土地面积全市最大、人口全市最多,拥有最强的消费需求,2023年社消零总额1265亿元、批发业销售额近9000亿元,均位列全市第一。另一方面,南海创新动力大。全区拥有创新联合体10个、专业精细研发站850个,广东金融高新区募集与投资资金规模超2800亿元。南海科创资源丰富、金融平台集聚、财政实力雄厚,理所应当迈开大步、放手大干,力争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在财政投入上适度加力。


坚定不移打造智造强区

加快三高四新六集群产业布局

佛山市委提出,要聚焦“一防范两突破”,构建年轻态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王勇表示,南海将坚定不移打造智造强区,以佛北战新产业园、“双十园区”建设为牵引,加快“三高四新六集群”产业布局。

王勇解释,“三高”指的是高技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高水平农业,主要是推动产业结构性优化。

首先,南海将以体系化思维发展高技术制造业,用好33个高端科创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3.1%,高企数量突破4350家。其次,以集群化思维发展高品质服务业,加快建设国家“两业融合”试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赋能制造业加快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南海虽然是工业起家,工业强区,但是我们的农业也是全国全省首屈一指。”王勇提到,南海还将以工业化思维发展高水平农业,深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培育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产业集群。王勇说,高水平的农业是为了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求,把农业作为高品质服务业的核心优势之一,“以我们强大的工业制造的能力,园区化发展思维推动农业的发展。”他表示,也要使农业成为落实“百千万工程”这个头号工程的重要抓手,成为南海新的增长点。

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四新”产业,是南海布局战新产业的主要领域。王勇说,近年来,南海围绕“四新”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取得一定成效,连续两年亿元以上项目签约总额超1000亿元,部分战新产业实现了集聚发展。例如,新能源产业领域,南海已完成新型储能全产业链布局;氢能产业已签约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600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将超千亿元,南海荣获“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称号。“下一步,我们将主动融入大湾区战新产业链,推动‘四新’产业加快成长为全区的主导产业。”

而“六集群”则是南海立足自身产业特色,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着力培育6大优势产业集群,包括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智能安全应急产业集群、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集群、文旅商贸产业集群、食品康养产业集群。


依托自身优势

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南海实践

南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广佛核心区,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坚实、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前景广阔。南海如何依托自身优势,走出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王勇表示,南海坚持以人为中心,聚焦提质量产业更好、促均衡民生都好、增活力城市叫好,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南海实践。

在融入大湾区方面,南海将抢抓广州都市圈建设机遇,精准对接广深港澳等先进地区优质资源。“我们将争取地铁3号线南海段年内开通。”王勇说,南海将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大广佛重大交通项目谋划建设力度,配合推进地铁4号线、11号线和广佛环线等项目。同时,南海还将在科创、文化等方面,坚持开放合作,主动参与大湾区建设。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不是解决多的问题,而是解决强的问题,推动企业由多变强、产业由大变优。”王勇表示,南海市场主体超68万户、占全市43.1%,首先要固本。对此,南海将深入实施“数字领航”计划,加快12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确保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两化”转型的比例达到60%。其次是培新,围绕“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加大招商统筹力度,力争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另外,在产业集群上,南海将大力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双十园区”,持续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加快推动6大优势产业集群成型成势。

“拼经济归根到底要靠人,建城市归根到底是为留人”。王勇说,在培育人才方面,南海将把人才评价权交给用人主体,全面推行“以赛带训”理念,持续举办“数字南海 工匠摇篮”系列赛事,引导各类人才干中学、学中干,推动广大劳动者终身学习、以才增岗,使人才队伍成为南海核心竞争力、创新源动力、发展硬实力。

对于群众关注的民生事业,王勇则表示,下一步,南海将以更大力度统筹推动民生事业实现质的提升和均衡发展。坚持开放合作,对外加强同高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对接,区内促进各学校、医院协同联动发展。更大力度推动民生资源的东中西部协同、城乡统筹,抓好“一老一小”工作,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

王勇还表示,南海将在基建投资、工业投资、社会投资、市场风险投资四个方面,引导多元资本参与,使其投得进、有得赚、拿得走,推动南海高质量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丁韫媛 关婉灵 通讯员南宣

编辑:关婉灵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挑大梁,闯新路!聚焦2024年佛山两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