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一边是政府大力推进公共充电桩建设,一边是已建成的公共充电桩因为管养维护跟不上,被长期占用或是沦为“僵尸桩”,问题如何破解?今年的珠海两会上,珠海市人大代表张亚隆建议“建养并重”,在加快推进充电桩建设的同时,更要着力提升已有充电桩的监管和维护水平。
充电桩损坏后长期无人问津沦为“僵尸桩”
张亚隆表示,公共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是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促进新能源汽车普及、支撑绿色出行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珠海充电桩建设跑出“加速度”,各类品牌的公共充电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仅为广大新能源车主提供了方便,也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助力绿色发展贡献了珠海力量。但由于充电桩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加上充电桩品牌良莠不齐、管养维护跟不上,珠海车主充电“一桩难求”与“僵尸桩”现象长期并存。
在今年两会提交的《关于加强公共充电桩管理,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张亚隆指出,其调研发现,当前珠海公共充电桩存在使用冷热不均的现象,一些区域充电桩分布过于密集,导致充电桩之间竞争激烈,而一些区域充电桩数量较少,“一桩难求”;另一方面,不少充电桩由于长时间没有得到定期巡检和维护,因雨淋日晒、设备老化等原因,使用寿命缩短,故障率增加,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其中一些充电桩损坏后长期无人问津,沦为了“僵尸桩”。
“不少充电桩车位常常被非电动汽车占用,尤其在停车位资源紧张的主城区,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导致新能源车主无法正常使用充电桩,加剧了充电桩资源的紧张。”张亚隆表示,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新能源车主在充电桩充好电后,长时间占位不走,影响了其他车主的正常使用,加大了充电桩供需矛盾。
设奖惩机制,对维护不及时的充电桩运营商进行处罚
针对上述问题,张亚隆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一方面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车流密度,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整合各方利益,科学制定充电桩布局规划,对于规划合理、投资有力的充电桩建设项目,政府可制定激励政策,例如提供税收优惠、用地支持等,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充电桩建设;另一方面,由政府层面制定相关法规,求充电桩运营商建立定期维护制度。定期维护包括设备检查、清洁、涂漆、雨棚维护等,以确保充电桩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张亚隆同时建议,政府可协调引入专业维护团队,对充电桩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专业团队可以更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提供有效的维护服务,提高充电桩的可靠性,并探索建立奖惩机制,对于维护良好、服务优质的充电桩运营商给予奖励,激发其积极性。同时,对于长时间未维护、出现故障无人维修的充电桩运营商进行相应处罚,确保责任明确。
此外,张亚隆还建议,政府推动充电桩企业引入智能监控技术,通过传感器、监控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对充电桩的实时监测,一边准确捕捉充电桩状态、车位占用情况等信息,同时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充电桩使用情况、用户行为等数据进行分析,为充电桩规划和运维提供更科学的决策支持,进一步减少“僵尸桩”的出现;鼓励充电桩企业实现互联网+服务,通过智能手机APP等平台提供在线充电桩查询、预约、支付等功能,提高用户体验。
南都记者杨亮
南都珠海两会报道组出品
编辑:杨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4·南都珠海两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