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等迎政策利好,七部门发文布局未来产业

南方都市报APP • AI前哨站
综合2024-01-30 21:08

1月29日,据工信部官网消息,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技术创新、产品突破、企业培育、场景开拓、产业竞争等方面,谋划部署未来产业发展。

图片

工信部等七部门发文。

《实施意见》提出,要打造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脑机接口等十大创新标志性产品,做强未来高端设备。

全面布局未来产业,工信部等部门发文

何为未来产业?根据《实施意见》,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南都记者注意到,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了2024年的12项重点任务,其中就包括“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会议要求,出台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瞄准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等产业,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培育重点产品、拓展场景应用。

时隔一个多月,事关未来产业布局的方案落地——工信部等七部门推出《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官方在解读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时提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重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融合不断加深,催生出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新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培育未来产业已成为带动产业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实施意见》提出两大发展目标:到2025年,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百项标志性产品,打造百家领军企业,开拓百项典型应用场景,制定百项关键标准,培育百家专业服务机构,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

到2027年,未来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遍应用,重点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构建未来产业和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成为世界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

为实现这两大主要目标,《实施意见》从六大重点任务着手,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首先要求加强前瞻谋划部署,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和培育高潜能未来产业。

图片

《实施意见》明确前瞻部署新赛道。

《实施意见》以“专栏”的形式突出前瞻部署的新赛道。以未来健康为例,其中要求加快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产业化,推动5G/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新型医疗服务,研发融合数字孪生、脑机交互等先进技术的高端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

以打造标志性产品为抓手,包括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

如何构建未来产业体系和发展生态?《实施意见》也给出了具体的路线图——围绕技术供给、产品打造、主体培育、丰富场景、支撑体系等方面,构建产业生态。

其中一个发力点放在超级终端的突破上。《实施意见》明确要打造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新型显示、脑机接口、6G网络设备、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联网、高端文旅装备、先进高效航空装备、深部资源勘探开发装备等十类创新标志性产品,并指明了这些技术突破和场景应用的方向。

图片

《实施意见》明确打造十大标志性产品。

以人形机器人为例,《实施意见》提出,突破机器人高转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动态运动规划与控制、仿生感知与认知、智能灵巧手、电子皮肤等核心技术,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家庭服务、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产品的研制及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近来国家层面支持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政策信号密集释出。去年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培育机器人发展和应用生态,支持一些新兴领域探索开展机器人应用。去年11月,工信部专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在地方层面,深圳、北京、上海等地也先后发布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相关行动方案。

据南都记者了解,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已成为科技竞争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此前国海证券研报指出,2024年人形机器人或将迎来规模商业化元年。智能制造或将成为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领域,长期视角下家庭服务是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之一。

另一项备受关注的前沿科技是脑机接口。《实施意见》提出要突破脑机融合、类脑芯片、大脑计算神经模型等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研制一批易用安全的脑机接口产品,鼓励探索在医疗康复、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典型领域的应用。

聚焦量子计算机,《实施意见》也明晰了相关布局方向——即加强可容错通用量子计算技术研发,提升物理硬件指标和算法纠错性能,推动量子软件、量子云平台协同布置,发挥量子计算的优越性,探索向垂直行业应用渗透。

南都记者注意到,《实施意见》特别在保障措施上指出,要围绕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专业领域制定专项政策文件,形成完备的未来产业政策体系。为推动重点任务实施,《实施意见》还透露将加大金融支持,带动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完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鼓励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等加大投入,引导地方设立未来产业专项资金。

在引导发展的同时,安全也需兼顾。《实施意见》要求强化安全治理。坚持包容审慎的治理理念,加强伦理规范研究,科学划定“红线”和“底线”,构建鉴别-评估-防御-治理一体化机制。

采写:南都记者 李玲

编辑:李玲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