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镜堂院士团队又一作品聚星桥开通 彰显城市温度、人本情怀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4-01-31 17:05

南都讯 记者孙小鹏 实习生李南君 陈姝妃 通讯员华轩 “这个桥简洁大气,非常适合打卡”“蕉门河两岸交通更方便了”“这座桥造型独特,是南沙的新地标,能成为首批登上聚星桥的南沙居民,我感到高兴和自豪”……

日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领衔主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的聚星桥正式开通,为广州市南沙区的发展写下精彩的一笔。聚星桥项目是结构师与建筑师深度合作,共同直面工程问题,将建筑艺术作品成功科学化、合理化、技术化以至工程化的经典案例。

1080x717_65b9f4b0b4acd.jpeg

据了解,聚星桥由广州市南沙区建设中心建设,中铁广州工程局施工,于去年3月正式动工建设,历经10个月正式建成。聚星桥造型新颖、优美,三岸起拱、结构互承并聚于一心,取意三地联心联手。分支的曲线形如海星,轻盈飞跨三岸,夜幕下跃动的曲线光带与繁星天幕交相辉映,汇聚成蕉门河上闪耀的新星。桥身轮廓曲线从扶手到天棚,一气呵成画出浪漫的景窗面向河道景观,既是与三湾对望的景观焦点,又表达美好愿景的“未来之窗”,象征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携手,汇聚同心,共创美好未来。
1080x810_65b9f4b0bef32.png

1080x608_65b9f4b0b9213.jpeg

1080x608_65b9f4b12c855.jpeg

桥梁采用(86+86+86)米Y型120°对称的三肢钢结构空间梁拱组合体系,桥体主结构与钢结构雨棚共同形成动态、优美的曲线,桥体没有过多外部装饰,钢结构完全裸露,展示桥梁的结构美。当游人远距离观览时,纯净洁白而优美的桥身呈现出未来感和雕塑感;当游人近距离游览时,遮阴避雨的雨棚、暖色的桥体空间、舒适的竹木地板以及结合绿化景观设置的休憩座凳,均体现出具有城市温度的人本情怀。桥体坐凳使用参数化设计的流线型高强度人造石一体成型现场拼装,内嵌透光灯孔,结合桥面的垂直绿化,更加体现聚星桥的科技感和未来感。

值得一提的是,聚星桥三拱肢均长86米,单肢桥宽为10.2—21米,内侧吊顶及幕墙面、扶手造型为空间三维曲面,结构设计复杂,填补了国内三肢星型人行景观桥的专利领域空白,为业内建造相关异形景观桥提供技术参考。

1080x720_65b9f4b14136c.jpeg

聚星桥的正式开通,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人们纷纷在此驻足留影,捕捉和定格专属于他们的 “聚星桥时刻”。聚星桥的开通为蕉门河畔增添一道亮丽风景线,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浪漫、有趣的水上休闲空间,也为南沙的未来画卷添彩增辉。


图片:通讯员提供

编辑:孙小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