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镇委书记黄锦发: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8.4亿元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4-01-31 19:02

1月31日,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正式开幕,当天,东莞市人大代表、东莞市茶山镇党委书记黄锦发接受南都记者专访。

黄锦发介绍,过去一年,茶山镇紧扣市“招商年”行动,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累计走访企业约3500家,处理企业诉求近1000条,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直达企业,为企业申报各级政策补助近7300万元。

2024年,茶山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8.4亿元,加强企业成长梯队培育,力争全年推动高企认定企业数94家,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62家,认定7家“专精特新”企业,认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荐不少于2家企业申报制造业单项冠军。

今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明确提出要加快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这对推动茶山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茶山将推动传统食品饮料向休闲健康食品产业转型,服务好百利食品总部、新盟冷链等重点项目建设。

图片

为企业申报各级政策补助近7300万元

南都:过去的2023年,茶山镇在稳经济运行、推进“百千万工程”等各项工作上,有哪些成果和亮点?

黄锦发:过去一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全面落实省委“1310”和市委具体部署,保持定力,务实进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在2023年全国千强镇中排68位,较2022年上升4位,被选树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南社村被选树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一是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紧扣市“招商年”行动,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累计走访企业约3500家,处理企业诉求近1000条,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直达企业,为企业申报各级政策补助近7300万元。推动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效应增强,规上食品饮料企业完成产值57.4亿元、增加值13.3亿元,分别增长16.9%和16.1%。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知名展会,发放展会补贴约280多万元。创新推动高企认定96家、“专精特新”企业认定27家、“小升规”企业认定54家,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41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8%。成功引进内外资项目306宗,实际投资完成率分别达105%和120%。持续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茶园游会案例入选广东省2023年度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农业农村部2023年度乡村振兴品牌影响力与传播力榜的“节庆影响力百强榜”。

图片

去年,茶山首个政企联合招商基地揭牌。

二是“百千万工程”起势见效。构建完善镇村指挥体系,省典型镇、村规划方案取得初步成果,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村组两级经营性纯收入约6亿元,同比增长6%;集体总资产约72亿元,同比增长5.8%。拓空间成效明显,推动实施13个“工改工”项目,收储整备土地约360亩;出让土地4宗,面积共110亩。划定京山、横江现代化产业园区,总面积共3339亩,已完成片区统筹规划方案,收储土地约188亩。绿美茶山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新增绿化及补绿复绿面积70720平方米,新建口袋公园5座、“四小园”102个、“植花造景”1142株,完成违建治理98.29万平方米。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深入实施,完成老村旧村环境整治提升试点3个,17个村(社区)全部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污染治理成果持续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覆盖11个村(社区),内河涌水质基本消除黑臭并持续达到V类水标准,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为95.6%,建成碧道6.84公里。

三是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完成茶京路、解元路等道路升级改造,建成人行天桥2座,新建停车位3510个,建成5G基站101个。茶山镇实验幼儿园正式开园,办园规模达到15个教学班、提供415个公办学位。持续改善就医环境,完成茶山医院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和停车场建设,创伤中心通过市级评审验收;成功创建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和一家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成为全市首家成功备案国家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的二级综合医院;新增家庭医生签约人数2.9万人;健康副厂长覆盖企业58家,健康服务辐射1.45万人次。升级改造的敬老院可提供养老床位145个,居家养老“大配餐”惠及老年人171人。“民生大莞家”品牌成效显著,实施“民生大莞家”微实事项目53个、微心愿项目1063个。深入开展全民艺术普及行动,举办各类活动超600场。完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处理机制,共处理工单9720件,满意率95.7%。

四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千名信访干部千镇行解民忧”活动,共收集处置各类风险隐患430多宗,荣获2023年广东省镇级标杆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信访超市),博头村获评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大力推进平安细胞建设工作,创建市“平安住宅小区”4个、“平安企业”164家、“平安出租屋”1100栋。保持违法犯罪打击高压态势,涉黄赌、涉黑恶等警情均实现大幅下降,强力推动全民反诈行动,接收劝阻预警任务近8万条,挽损320多万元。全方位抓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2023行动,实现生产安全事故和亡人数两项指标“双下降”;茶山消防救援大队荣获全国“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先进大队”称号;完成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中期验收工作。连续九年被评为平安东莞建设工作先进镇,获颁广东省首批“平安鼎”。

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8.4亿元

南都:近期,东莞发布2024年市政府一号文,出台“1+5”系列政策,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在一号文出台的背景下,2024年茶山镇将聚焦哪些领域重点开展工作?

黄锦发:一是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精选一批有技术优势、有市场前景、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申报、优惠政策争取等方面,实行重点服务、重点扶持,催生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特别是要发挥食品、玩具等传统产业基础优势、市场潜力优势,从品牌建设、数字化转型、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扶持,推动传统食品饮料向休闲健康食品产业转型、传统玩具向潮玩文创产业转型。

二是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围绕市“投资年”的部署,大力实施“企业技改提质增效行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引进新技术、新装备,全面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优化技改项目服务方式,帮助企业争取扶持资金,提高企业技改热情,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8.4亿元。加强企业成长梯队培育,力争全年推动高企认定企业数94家,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62家,认定7家“专精特新”企业,认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荐不少于2家企业申报制造业单项冠军。

三是聚焦科技创新保障。持续实施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积极搭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平台,大力引进专家团队、高学历创新人才和引培工匠型高技能人才,重点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全面提升科技、产业、人才适配度。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跟进新华社丝路电商培训基地项目,着力打造产教融合产业园。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优化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试点打造未来社区,加快启动建设南社“智安小区”产业工人未来社区、莞民投松湖信息产业园高端人才未来社区,有效满足科技人才各方面需求。

推动传统食品产业转型

南都:新的一年,茶山镇如何开创新增长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黄锦发:一是更强力度扩大有效投资。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我镇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推动经济稳增长的必由之路,不断拓展有效投资新空间。狠抓市“投资年”行动计划,聚焦产业、技改、基建等投资领域,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天行健等21个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更多项目实现“摘牌即动工”“完工即投产”“投产早达效”。同时,持续实施高质量产业招商三年行动计划,以市实施“大招商”2.0版为契机,聚焦食品饮料、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挥6个政村(企)联合招商基地的“磁场”效应,积极开展链式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鼓励支持企业实施增资扩产项目,推动招引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为经济增长增添强大后劲。

二是更实举措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茶山是食品名镇,拥有雀巢美极、华美食品、新盟食品等大型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及配套企业约80家,是东莞市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核心区。今年,市政府一号文明确提出要加快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这对推动茶山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为此,我镇将积极落实市政府一号文精神,推动传统食品饮料向休闲健康食品产业转型,服务好百利食品总部、新盟冷链等重点项目建设,组织企业参加全国糖酒会持续扩大市场,力争全年完成规上食品饮料产业增加值增长10%。同时,推动传统玩具向潮玩文创产业转型,支持做大做强玩乐童话“国潮玩具”、皓奇乐2024“欢度春节”吉祥物等文创品牌,助力文创产业扩大规模、抢占市场。

图片

茶山是中国食品名镇。

三是更大规模推动消费提质升级。把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积极稳定传统消费,提振大宗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打造消费新空间和新场景。深入开展“乐购东莞·活力茶山”促消费活动,通过发放消费券,举办手信集市、购房节及电商直播等活动,做大做强消费规模。特别是持续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强化文旅策划和营销推广,创新办好茶园游会,谋划食品文化节、乡村旅游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传统文化活态体验区,全力推进百师非遗集市、醉千年慢生活社区等文旅项目建设和运营,加快引人气、聚商气、增名气,不断激发消费新活力。

四是更多层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把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摆在“百千万工程”的首要位置,积极盘活集体“三资”,挖掘增长潜力,力争全年实现村组经营纯收入增长超5%。推动集体资产扩规提质,支持回购盘活利用非集体低效物业和闲置地,谋划推动村工业园改造升级,加快推动南社横岭、超朗联创、增埗麒麟城等“工改工”项目,打造更多低成本高品质产业空间,吸引大优项目落地入驻,促进物业厂房量质“双提升”,助力产业加快升级。同时,推动集体资金持续增效,鼓励村组通过委托贷款、股权投资、融资租赁、银信理财等方式,畅通村组投资渠道,实现投资多元化、收益最大化。

采写:南都记者 唐国轩

摄影:南都记者 刘媚 受访者供图

南方都市报东莞新闻部两会报道组 出品

编辑:唐国轩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强信心 东莞向上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