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政协委员宋秀婵:建议将安宁疗护服务纳入医疗报销体系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4-02-01 20:54
图片

“养老”是今年东莞两会热点话题,两会期间,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市洪梅医院院长宋秀婵带来了《以安宁疗护的医保支持改革为切入点,推动安宁疗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她坦言,受现有医疗保险支付政策的制约,东莞安宁疗护发展缺乏医疗保险的支持,筹资能力弱,在市场化的语境中缺少话语权。并建议,将安宁疗护服务纳入医疗报销体系,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确保终末期病患这一特殊群体能够获得更好的安宁疗护服务。

图片

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市洪梅医院院长宋秀婵。

东莞安宁疗护发展缺乏医疗保险支持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我国已不可避免地迈入中度老龄化的国度,并且还在向深度老龄化发展。截至目前,东莞市的常住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超过5.4%。这一比例在未来一段时期还将继续上升。这意味着东莞市如同诸多城市一样,也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危机和终末期疾患不断增多的挑战”,宋秀婵如是说。

据介绍,2019年,东莞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地区,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东莞市卫健局依托紧密型医共体,构建以市级安宁疗护研究中心(东莞市人民医院)为技术指导,以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镇街(园区)医养结合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互配合的“三角立体”安宁疗护体系为支撑,实行对象明确、分类收治、差异化服务的安宁疗护运营机制,从而为生命终末期老年人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安宁疗护服务。东莞市科协、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将“老年人安宁疗护知识与技能培训班”纳入市级重大科普项目,通过培训充实安宁疗护科普宣教队伍,提高生命健康知识在科普实践中的转化能力。

截至2022年底,全市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养结合机构共16个,开设安宁疗护床位230张,为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安宁疗护服务1万余人次。

“在具体的医疗实践中,也发现了制约安宁疗护推广和普及的痛点和堵点”,作为以老年照护专科为特色的医养结合医院院长,宋秀婵坦言,从东莞试点工作来看,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的管理标准规范还在酝酿中,远程服务的经验积累不足。

“除此之外,更关键的是,受现有医疗保险支付政策的制约,安宁疗护发展缺乏医疗保险的支持,筹资能力弱,在市场化的语境中缺少话语权。许多安宁疗护的医疗服务项目,如终末期疾病病人的“中医康健”“营养膳食”“音乐治疗”“芳香舒缓”“心理疏导”“灵性关怀”等特色服务需要医院或家属自行承担费用”。

宋秀婵指出,由于当前医保政策体系尚未涵盖安宁疗护,让患者承受了更大的痛苦,增加了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浪费了紧缺的医疗资源,无一方获益。种种事实表明,安宁疗护已日益显现出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特质,成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的人生谢幕程式,因而具有普惠性特点。

“为了促进东莞市安宁疗护的高质量发展,获得社会舆论支持,减少患者住院天数,也有必要采取类似举措,化解痛点,解决难点,彰显“双万”城市的人文精神和文明城市的为民情怀”。宋秀婵指出,国家卫健委在公布安宁疗护试点地区的通知中,也不断要求探索推动将居家和机构安宁疗护服务费用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以及其他补充医疗保险范畴。探索实施安宁疗护按床日付费制度。

宋秀婵所在的洪梅医院于2017年率先成为市“医养结合”试点医院,于2018年成为东莞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机构,并于2020年转型为“大专科、小综合”以老年照护专科为特色的医养结合医院。

建议从四方面入手推动安宁疗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宋秀婵建议,将安宁疗护服务纳入医疗报销体系,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确保终末期病患这一特殊群体能够获得更好的安宁疗护服务。并表示,可以通过四大措施推动安宁疗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更多需要的人提供优质化、均衡性、可及性的安宁疗护服务。

“按照严格界定范围,把握进入标准,坚持患者自愿、实行协议管理、设定支付期限的基本原则”,宋秀婵认为,首先要严格界定范围,把握进入标准。“可以借鉴辽宁沈阳、安徽滁州等地建立安宁疗护专家库或成立专家委员会的经验,由专家委员会定期巡察、抽检确认对象”。

此外,执行建设标准,开展服务评价工作。按《国家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安宁疗护实践指南》《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管理现范》规定的基本建设标准和规范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并进行服务评价工作开展。目前上海、江苏南京、云南昆明等发布安宁疗护病房设置、服务流程等地方标准或服务规范,上海普陀和徐汇、陕西咸阳等地建立安宁疗护服务质量评价制度。

她建议,可以建立医保床日结算制度,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优化配置,减轻患者负担。

她指出,《东莞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中已经提及探索安宁疗护、康复医疗、精神病等需长期住院治疗的中医优势病种按床日确定分值,并纳入按病种分值付费 (DIP)支付,但尚未开始执行。在第一第二批国家试点地区不少地区已将安宁疗护服务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或长期护理保险。

她表示,据目前调研情况,东莞各安宁疗护试点单位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0—15天之间,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患者入住二级以上医院ICU每天的费用至少1万多元,但如果在安宁疗护病区平均床日费用仅为600-800元之间,大大节省医疗资源的浪费并释放医保资源空间。

宋秀婵认为,可以采取坚持医保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在全年区域总额预算内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确定安宁疗护服务按床日付费标准,鼓励安宁疗护病人由ICU病区转入安宁疗护病区接受治疗服务。

她也表示,可以继续加大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的政策支持。“借鉴全国其他地方试点经验,在安宁疗护机构建床、医院考核和医护人员绩效考核方面予以支撑支持”,她调研到:浙江温州、河南郑州对安宁疗护床位给予建设补助,云南昆明、福建福州对安宁疗护床位给予建设补助和运营补助。福建福州规定安宁疗护部分工作指标不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安宁疗护科医护人员享受岗位补助。河北石家庄、湖北孝感对从事安宁疗护服务的医务人员在绩效分配上予以倾斜。

采写:南都记者 黄芳芳

南方都市报东莞新闻部两会报道组 出品

编辑:黄芳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强信心 东莞向上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