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教育牵动父母的心!2024中山两会,中山市政协委员、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王志红带来《关于“加强青春期教育,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建议》提案,建议建立以“政府牵头、部门联动、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多渠道多方面进行宣传,达成社会共识,为全市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铺好道路。
中山市政协委员、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王志红。
青春期教育尤为重要
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随着年级增长,抑郁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约为1.9%-3.3%,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为三成,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接近四成,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10.9%-12.5%。
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山市10-24岁的青少年人口约为109万人,占中山总人口近20%。王志红表示,这一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青春期教育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开展青春期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意外怀孕和性传播疾病的发生、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2023年11月1日正式施行的《广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心理健康筛查和早期干预机制,及时预防、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异常问题;并规定学校和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进行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
中山市青春期教育仍存在短板
目前,中山市青少年青春期教育仍然存在短板与不足。王志红提出了三点不足之处。
一是统筹规划不全面,缺少系统化。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内容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道德、法律等多个方面,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部门联动和跨系统融合协作机制尚不健全,对青少年青春期教育的统一性认识不足,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在目标定位方面存在偏差,青春期教育的目标包含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四个层面,目前更注重知识和技能层面的教育,而态度和技能层面被忽视或者开展不到位,无法实现青春期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是课程师资匮乏,缺少专业化。中山大部分学校未配备专职青春期教育教师,多由心理老师、德育负责人、班主任、校医或专业课程教师兼任,专业化程度不高。中山青春期教育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已配备专职青春期教育教师的学校,仍存在师生比不协调、教师多为女性的情况,未能同时满足男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青春期家庭教育指导师资不乐观。中山缺乏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青春期家庭教育人才,青春期家庭教育研究人员、专业人员匮乏,断档现象明显,缺少专门的、系统的青春期家庭教育指导体系。
三是校家社协同薄弱,缺少立体化。学校、家庭、社会各自在面向青少年青春期教育活动缺乏协同和交流,没有建立起以学校为主导的完善的青春期教育网络系统,未能构建有效的育人合力。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失能,家长普遍缺乏对青春期现象的科学认知与教育引导,因家庭原因而导致的青春期孩子问题突出。社会教育有效支撑不足,社区服务中心等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力度不足,部门间未形成适当的协调机制。
建议构建校-家-社“三级联动”青春期教育格局
针对中山市青少年青春期教育,王志红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建议加强统筹,建立青春期教育系统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设计,进一步明确政府作为全市青少年青春期教育的决策者位置。建议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中小学为主要教育基地,建立青春期教育试点实验区、特色校,完善中山市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工作体系,增加青少年对青春期教育知识的知晓率。
二是建议因地制宜,推进青春期教育师资专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山市青春期教育教师继续教育进修课程和体系,探索由非专业向专业师资逐步过渡的相关政策指引。立足本地实际,优化组建青春期教育师资队伍。在政策范围内,鼓励学校因地制宜,专兼结合,按一定的师生比组建青春期教育教师队伍,兼顾优化男女教师结构比例,满足男女学生各自成长的需要。充分借力国内外知名青春期教育专家资源,用好身边成熟经验,通过建立专家团、智库、咨询库等形式,或通过稳定的项目合作、试点合作形式,发挥专家团队对教师和家长的引领、指导和支撑作用,提升中山市青春期教育的家庭指导力。
三是建议三位一体,建立青春期教育校家社协同机制。联合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全市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构建校-家-社“三级联动”青春期教育格局。建议突出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建立学校与家长沟通机制,提升家长的青春期教育指导力。建议提升家庭教育主体意识,提升家长对青春期现象的科学认知与教育引导。建议发挥社会教育支撑作用,引导有责任感的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青春期教育,比如在社区服务中心开设热线电话、建立青少年服务咨询室、聘请有经验的工作者为青少年提供完整和保密的咨询和服务等。
四是建议聚焦薄弱,落实青春期教育“一个都不能少”。要关注问题学生“同伴教育”,开展“大家访”活动。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交友观,通过家访搭建家校、家社沟通的桥梁,增进师生、生生、社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从“心”开始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建议引进“青爱工程”(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在学校和社区设立“青爱小屋”,组织学生志愿者成立“青爱社团”,创新青春期教育方式,通过困境助学、师资培训、教学研发和课题研究等活动,推动在全市开展心理健康、性健康、艾滋病防治和公益慈善教育,促进全市青少年“爱”的教育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南都记者 侯玉晓
南方都市报中山新闻部两会报道组 出品
编辑:侯玉晓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向湾图强 奋进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