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赵青 通讯员广正发 2月2日,广州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4年工作。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孙太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现场。通讯员供图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全市政法战线聚焦中心大局,忠诚履职、积极作为,取得了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政法队伍建设的新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保障,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会议强调,全市政法战线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
要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着力推动法治保障,纵深推进政法领域改革,锻造过硬政法铁军,奋力推动广州政法工作现代化走在前列。
张锐、杨正根、张健等参加会议。
南都记者了解到,2023年,平安广州建设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取得年度平安广东建设考评全省第一、连续6年考核优秀的突出成绩,广州在平安广东建设大会上获颁“一星平安鼎”,天河区获颁“二星平安鼎”。
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成效连续5年全省第一。全年接报案件类警情同比下降14.8%,“双抢”案件同比下降12.4%,新发命案连续5年100%侦破。全年反诈打击人数、破案数同比分别上升23.6%、11.5%。
广州开展全市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全力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发出全国首份《指定临时监护人告知书》,越秀区、白云区成功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经验做法获国家验收组高度肯定。
以最小应急单元为主牵引,以广州街坊为主力军,聚合33.4万人群防力量,构建群防群治大格局,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最小应急单元”工作做法入选全国优秀创新经验。
2023年,广州政法系统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顺利通过中央政法委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市”验收。
全市176个镇街综治中心全部完成提档升级,实现让群众解决矛盾诉求“最多跑一地”。
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布局,全市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4.9万次,调解成功率达97.4%。全市精细划分综合网格20849个,网格员专职率超过60%。
民政部门养老服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善”暖社区慈善项目获全国表彰,长者配餐、“穗救易”社会救助等广州实践被民政部纳入全国政策推广施行。
各区、各街镇因地制宜,基层首创硕果累累。其中,花都区探索“10号工作室”联系群众机制,办理问题建议300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100%,在国家信访局现场会上进行推介。
荔湾区在永庆坊微改造中建立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经验入选中央政法委新时代“枫桥经验”东部片区交流会,获得省委领导批示肯定。
南都记者了解到,2023年,广州在法治政府评估报告中排名全国第四、全省第一,司法透明度指数实现全国“八连冠”。
成立全国首个绿色经济纠纷专业合议庭,全国首例碳排放权交易结算案入选最高法院典型案例,“噪音扰民诉前禁止令案”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年度十大案件,办理全国首例涉“人脸识别”民事公益诉讼起诉案。
全市法院新收案件58.8万件、同比下降6.7%,办结62.7万件、同比上升3.8%,呈现“收案下降、结案上升”良好态势。
获案例分析一等奖数量居全国中级法院第一,二审服判息诉率排名全省第一。广州互联网法院获评全国首批“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
检察机关办理案件7.4万件,占全省七分之一,入选全国典型案例13个,办案综合质效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南沙区检察院获评全省唯一“全国模范检察院”。
司法行政部门办理法援案件超4.6万件,挽回损失约3.6亿元。办理公证业务44万件、司法鉴定6.2万件。
2023年,围绕南沙开发开放、营商环境、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广州政法系统推动制定、修订地方性法规14部、政府规章11部。
制定《广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年)》,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增至3116个。
诉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684人,起诉知识产权犯罪659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创设全国首个困境企业“智援”平台,运用破产前调解机制帮助267家企业免于破产,营商环境“企业破产”指标连续四年排名全省第一。
构建广州特色企业合规体系,对通过合规整改的30家涉案企业与39名企业责任人依法不起诉。
打造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一中心三片区”错位发展特色布局,黄埔区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知识产权法治服务园区。
南都记者了解到,围绕全市政法工作的总体要求,2024年,广州政法战线将聚焦基层基础与法治解纷,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上争当表率,加快构建“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探索形成更多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广州样本。
建设市、区、镇街三级综治中心,并延伸覆盖村居、网格,形成五级指挥管理体系,实现综治中心“一年成型、两年成效、三年成势”。
加快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地方立法,设立市级调解协会和多元解纷中心,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格局。
推广花都区“10号工作室”创新经验,推动每家市直政法单位培育若干个示范项目点位。
健全信访部门与综治中心衔接机制,编制综治中心、调解组织等组成的全市多元解纷地图,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难事不出区”。
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力争实现“万人成讼率”下降至合理区间、法院受理案件持续下降、重复信访持续下降、矛盾纠纷上行率持续下降。
2024年,广州政法战线将聚焦重拳打击与严密防护,在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上展现担当作为,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确保全市刑事治安警情持续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提升、满意度提升。
聚焦突出违法犯罪做到依法严惩,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力争命案现案100%侦破、命案积案数量逐年下降。
严厉惩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力争全市发案和案损同比下降、挽损金额持续提升。
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平安提升。服务保障城中村改造,力争城中村刑事立案数、案件类警情持续双下降。
深入实施《广东省“十四五”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聚焦落实全市10件民生实事,探索建立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
2024年,广州政法战线将聚焦法治保障与主动服务,在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上树立标杆。主动服务企业“走出去”,着重打造解决国际商事纠纷仲裁首选地,着重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南沙方案实施。
打造南沙涉外法律服务先行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试点,争取开展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试点。
强化法律服务供需对接,深化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建设,推动“一中心三片区”错位协同发展,加快法务大厦、法治大厦建设;建设法治供需对接平台,促进法律服务与企业需求更加紧密对接。
深化企业合规体系建设,推动分行业分类别建立合规标准,编制企业合规免责清单,加快企业合规刑事诉讼全流程适用,健全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构建“刑事合规”与“行政合规”衔接互认的“大合规”工作格局。
在全市政法系统深化“护企安商”护航高质量发展行动,依法惩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综合司法保护。
持续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高效兑现胜诉权益。紧盯涉民营企业刑事“挂案”,规范落实经济犯罪案件立案审查机制,探索重大监督事项的案件化办理。
畅通市场主体司法救治和退出渠道,积极运用破产重整、和解制度救治困境企业。
以强化数字赋能助推政法发展提速,加快推进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应用,推动5G智慧法院实验室转型升级,完善AOL诉讼服务平台建设。
探索建立数字检察指挥中心,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探索5G、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应用。
编辑: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