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年迎大年,小年是春节的序幕。在2024年甲辰龙年春节到来之际,2月2日,恰逢腊月二十三小年,以“春到运河 行运通州”为主题的“通州区我们的节日——春节文化活动”在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南三间房村村委会举办。
该活动由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通州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中共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人民政府承办。作为2024年通州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活动通过春节民俗介绍、家风讲述、传统曲艺表演,以及书法互动,传递新春喜悦,传承传统民俗,展示运河文化,并配合传统节气的相声文艺节目,聚焦百姓烟火气,在腊月小年浓郁的节日氛围中,与社区居民共享一场内涵丰富的文化体验。
从国风古韵的舞蹈《龙吟九州》《只此青绿》,到传统曲艺的相声表演《同仁堂》、戏曲小品《戏迷乐》,再到书法互动《共写新春》;从民俗文化分享《运河边的春节》,到《通州孝老爱亲故事》讲述,再到诗朗诵《颂运河》;穿插歌曲《人世间》《相亲相爱》……观众享受了趣味横生的表演,同时了解到关于春节的各种习俗及文化特色。
舞蹈《龙吟九州》
相声《同仁堂》
活动在《龙吟九州》的舞步中拉开帷幕。大气磅礴、刚柔并济的中国古典舞,让观众领略到中国舞对立与统一的独特魅力,在飒爽与柔美之间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迷人之处。传统相声《同仁堂》,以一种幽默的表达方式、一段拍案称绝的贯口表演,让人们在喜迎过年吉庆之余,感受到相声的魅力,用笑声传递中华传统文化。
诵读《颂运河》
戏曲《戏迷乐》
元世祖时期,大运河从淮安直接开凿到通州,“通州”之名取自“漕运通济”之意,这使得船只从杭州向宿迁、淮安,穿过微山湖直达北京,不用向西北到洛阳再北上,缩短了一千八百里。活动当天,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焦军毅、张琪琦带来的一首《颂运河》诵读,诵出了通州人对于运河的浓浓情感。绵延千里的大运河,荡漾着戏曲的动人声韵,每个地方都有着独具韵味的地方戏曲。活动还通过戏曲《戏迷乐》,向观众们展示了北京最具特色的曲艺表演——京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
讲述《运河边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与民族符号,不仅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而且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维系地域民众心理情感及体现地域时代变迁的重要时间节点。此次活动特别邀请文化学者、作家崔岱远以“运河边的春节”为题,与大家分享春节民俗,并结合北京本地和通州大运河沿岸,介绍春节习俗的差异,以及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文化特色。
互动《共写新春》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写“福”字,这不仅是一项传统习俗,还是对一家人来年的真挚祝福。此次活动特别邀请刘树海等5位书法家、画家,在活动现场书写春联与“福”字,展示书法的魅力,与大家共贺新春,送来新春祝福。
据悉,“通州区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是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精心策划推出的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该活动主要选取中国传统的节日或节气作为核心,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通过挖掘不同的节日节气的文化内涵,再搭配各具特色的创意活动,以此来呈现出通州的文化气质、历史风貌、人文精神。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