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不少人遇到了“红包难题”,据媒体报道,浙江金华人张女士在为“我1个娃对方3个”发愁,杭州人孙先生为了避免发红包时出现漏发,干脆和亲戚商量好,今年不互相给红包了,对比之下,90后徐小姐在红包方面处理得比较有创意,她专门从故宫博物院买了文创红包准备发给家里人。
没有红包的春节,确实缺少了点年味,但变了味甚至变了质的红包,却会让本来节奏很快、压力不小的春节,多了份不必要的沉重。前些天,网上在讨论不断涨价的压岁钱,让农村老人感到了极大的经济压力,这个“红包难题”就让人觉得头大。现在看来,岂止是农村老人,春节红包所制造的无形压力,恐怕席卷了数以几亿计的人群。
在处理“红包难题”方面,广东人的态度值得学习。前不久有一份“全国压岁钱排行榜”广为流传,其中福建莆田以12000元高居榜首,而广东的数字仅为50元,对比来看,经济更为发达的广东,反倒对压岁钱的态度最为正常。关于压岁钱的叫法,广东称“利是”,常见公司老板给员工发“利是”,市民给保安、清洁工发“利是”,这一场景很感人,红包里装多少钱不重要,关心和尊重才珍贵。
处理“红包难题”,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撑,但更需要一定的情商来搞定。对于大人而言,用杭州人所使用的“平平过”(相互扯平)的方式,来实现“红包平衡”,未尝不是处理“红包难题”的简单办法。比起约好亲戚之间互相不给孩子发红包,更好的办法是,商定一个红包上限额度,比如200元、100元,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要求,也达到了亲近感情的目的;同时,精神上也不会为红包所累,平添一份因为计算而带来的疲惫。
不断抬高的红包数额,与收红包的人无关,和发红包的人有关,当想借助春节红包来满足一点虚荣心的人数多了起来,就给一个轻松有趣的红包氛围带来了干扰。发红包本是一件辟邪除祟的增福之事,如果被人用来彰显自己的虚荣一面,那么这样的红包未免“铜臭味儿”太浓了。这些搞“红包竞争”的人应该反思,检讨一下自己的心态,是怎么发展到这一步的。
当然,为“红包难题”而焦虑的人,也有必要认真想想,为何自己不能无视这一套,坚持自己对红包的理解,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发红包?如果仅仅因为别人搞“红包竞争”自己就要身不由己地卷入进去,这也是随大流的特征。如果“红包难题”让你觉得不舒服,那么大可以从自身做起,来改变这一不良环境,把春节发红包这一跑偏的习俗,重新纠正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过春节,人际交往变得密集,大脑需要处理的信息也更多,如果能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休息、放松和娱乐,这才更像过节的样子。而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当务之急就是别把心神浪费在一些无谓的事情身上,比如所谓的“红包难题”,如果一个人足够有主见、定力、想法或创意,红包就只会带来快乐,根本构不成“难题”。
文l韩浩月
编辑:何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