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机遇 | 深港科创篇:跨境业务创造湾区“淘金”新机遇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4-02-08 13:52

科技创新是深港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去年10月《2023年施政报告》发布,其中重点着墨于“深港合作”,提及将全力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并会把北部都会区(尤其是新田科技城)的空间规划,对接河套合作区的发展定位。

河套合作区如何形成?为何备受瞩目?1997年,伴随着香港回归,深圳河河道裁弯取直,落马洲弯段形成了0.87 平方公里的土地。2017年,在深港两地的合作谋划下,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园区和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园区构建了一片汇聚顶尖科学家,齐聚重大科研机构,独角兽企业频频崛起的科创宝地——河套合作区。

“小河套”孕育“大未来”。与前海发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不同,“硬科技”始终是河套发展的关键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应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河套的产业布局紧扣创新发展前沿领域。深港的紧密“对话”,让基础研究、产业分工、国际接轨等两地科创之所长融合互补。目前,447家科技企业、23家科研机构集聚河套,逾150个高端科研项目落地生根,创新之河汹涌流淌。河套的“天时地利人和”为大湾区众多创业者开辟了一片广袤“淘金地”,而他们又是如何剖析市场,把握机遇,淘出“真金”?湾区机遇之深港科创篇与您分享他们的科创破题之路,本期聚焦中大编码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吴国声的故事。

“在香港长大,老家在深圳,如今借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东风,来到河套创业发展”,在吴国声看来,港人来深圳创业,是一个理想又完美的组合。

图片

吴国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香港青年“跨河”创业,北上“淘金”市场广阔

多年前,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26岁的吴国声开始创业。彼时,选择一个合适的创业地点,是吴国声和团队最早思考的问题。尽管香港拥有众多高校和强大的研究创新能力,但其市场规模十分有限,人口规模也只有700多万,这样的市场,能否撑起吴国声和团队的创业梦?他们陷入思考。

“我们考虑到无论在香港市场取得多大成功,其规模都十分有限。所以在企业筹划阶段,我们立下了向大湾区扩展的目标。”最终,吴国声决定,“北上”创业的地点还是选择来到熟悉的深圳。“我觉得深圳在整个大湾区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市场。”

就这样,凭借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发明的网络编码技术,吴国声与四位理念相同的中大教授一拍即合,在2018年正式创办中大编码有限公司,为智慧城市、智能工厂、医疗、教育等行业客户提供5G+智能服务以及数据多云分布式存储与管理。先后服务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数码港、香港科技园、愉景湾物业、香港中国移动等公司,并于全面恢复通关后正式将深圳主体公司落户河套合作区。

图片

事实证明,来到内地的选择,确实让创业者发现了“淘金”的新市场。吴国声和团队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选择“走出去”,香港企业选择“走进来”,跨境数据成为值得关注的领域,同时也在大湾区跨境医疗、跨境养老、跨境园区和跨境征信等领域发现了全新的业务机会。基于此,吴国声介绍,公司创始团队共同确立了新的业务内容,即保障跨境数据的合规性,为粤港两地未来发展提供多维度支持。

跨境数据深港开展,中大编码紧抓市场机遇

跨境数据驱动的潜在市场是巨大的,《2023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研究分析报告》发布,显示2022年中国数据交易行业市场规模为876.8亿元,占全球数据市场交易规模的13.4%。但是目前数据跨境依然存在数据泄露、滥用等问题,,数据的可靠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在内地与香港之间就存在着数据流动不顺畅、敏感数据需脱敏的问题,限制了两地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巨大的业务发展潜力。数据跨境市场的种种掣肘对于吴国声的团队来说却是恰逢其时的机遇。

机遇呈现生机,是因为它遇到了准备充分的团队。中大编码拥用自己的网络编码和区块链技术,能够确保数据安全和交易数据清晰记录。他们正致力于搭建连接金融与医疗实体的一体化数据平台,提供便捷可靠的数据处理机制,以此便利银行,金融公司,医疗机构及大湾区的市民。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实施指引》《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等政策的逐步落实,跨境数据在深港两地得以开展,目前中大编码与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及大湾区三所医疗机构,正在合作推动跨境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利用nEdge网络编码及边缘计算、Thams区块链技术、隐私计算技术等,在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周边地区之间架设跨境惠民服务,打造中国首个隐私保护的可监管公有链跨境平台,不断从多维度提升深港医疗、养老、教育和科研等水平。

探索“双总部”创新机制,开启融资新思路

吴国声介绍,他的团队在2019年就入驻了香港科学园的创科培育计划及加速器计划,2023年正式成为河套合作区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首批入驻企业。

“自去年6月入驻河套以来,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对接了很多投资机构,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利用河套的‘双总部’创新机制。”

图片

大湾区拥有独特的双循环衔接带制度环境,如果想要将两种制度环境的优势结合起来,需要恰当的微观机制落实深港之间的人才、资金、物流的畅通。“跨境双总部”机制可以理解为在香港注册的离岸企业符合条件后,允许在内地设立第二运营总部,在香港方面的监管下,主要服务离岸市场的客户或跨境业务。该机制能够全面地促进深港融合,突破产业、人才、社会等方面的深港合作难题。河套方案是“跨境双总部”机制的优秀案例,能够兼顾香港与深圳在科创领域的优势,激发两地科技创新的新活力。

对于如何利用这项创新机制,吴国声分享道,“以香港、深圳两地作总部,计划进行前期美元加人民币的融资,现在谈的一些机构有央企、国企背景以及其他类型的机构,河套合作事务署的协调给公司带来极大的便捷,未来希望能借助河套合作区的整体规划,可以对接更多优质客户,把握好机会,迅速扩大市场。”

港商服务站“保驾护航”,便利港人港企与内地对接

内地便利的港商服务站也成为吸引像吴国声这样北上创业港商的重要因素。

由福田区人民政府、香港贸易发展局、广东省香港商会三方共建的GoGBA港商服务站(福田)就是案例之一。GoGBA港商服务站(福田)设置在福田高铁站,也是首个在高铁站设点、专注服务港商港企的常态化经贸服务平台。服务站建成后,能为港商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办理、政策咨询、手机卡办理与兑币支付指引、律师咨询、会计咨询等等一站式服务。服务站将于近期建好,能为港人港商来到内地创业提供指引。

吴国声介绍,未来,中大编码计划通过GoGBA港商服务站实现与内地企业对接的相关服务,并且公司员工经常会香港、深圳两地办公,GoGBA也将成为其首选服务平台,让更多员工得到便利。

文:严兆鑫 陈可欣

编辑:严兆鑫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