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侨都过大年,品“江门一桌菜”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江门
原创2024-02-08 09:50

如果想念《狂飙》里香喷喷的猪脚面,就来江门过大年,品“江门一桌菜”。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海鲜铺子”,江门力推“江门一桌菜”,热忱欢迎全国各地游客到“中国侨都”江门过大年,游玩侨乡大地,品尝“五邑侨味”。

江门是广东省传统农业大市,有“产粮大市”“渔业大市”“中国锦鲤之乡”“中国陈皮之乡”等称号,孕育了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粤字号”农业品牌,现代农业与食品业连续四年成为江门三大超千亿产业集群之一。刚刚发布的2024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优做强乡村产业,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好13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陈皮等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全链条总产值突破800亿元,打造好“江门优品”。

新会陈皮、台山鳗鱼……新的一年,江门致力于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大湾区优质旅居度假目的地,全力打造好“江门优品”,让“五邑侨味”持续“狂飙”。


基础扎实

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产业核心城市

  “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等三大超千亿产业集群发挥压舱石作用。”2月1日,江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江门市市长吴晓晖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江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2.63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排全省第2;耕地保护、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和高标准农田工作年度评价均获全省第1,陈皮等六大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695.5亿元、增长30.3%,实现三年翻一番。作为江门市15条重点产业链之一,食品产业2023年总产值663.24亿元,同比增长7.18%。

江门是广东省传统农业大市,以粤港澳大湾区1/6的土地生产了1/3的粮食、1/4的水产品、1/5的肉类和1/8的蔬菜,是大湾区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海鲜铺子”,是名副其实的“湾区粮仓”。2023年,江门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稳产保供上持续发力。

在《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江门被列为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产业核心城市。近年来,江门全面推行农业产业“链长制”,着力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乡村产业体系,累计创建“1+12+27”个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产业振兴引领建设农业强市的重心。

规划再增加冷库库容超100万立方米

2023年,江门陈皮、大米、鳗鱼、茶叶、马冈鹅、禽蛋六大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695.5亿元,相较于三年前翻一番。其中,新会陈皮230亿元、蝉联“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榜首;“开平优品”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矩阵建设成效显著;台山成为全国最大的鳗鱼养殖基地,鳗鱼养殖量占全省八九成,年产量超5万吨,年产值超60亿元;马冈鹅产业规模居广东“四大名鹅”之首,是全国首个镇域行政区品牌“马冈优品”的龙头产品,核心产区马冈镇被纳入国家2023年度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禽蛋年出口蛋品位居广东省及全国前列,年销售额数亿元。

图片

江门是大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海鲜铺子”,图为2023年江门台山开渔节现场。台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江门拥有414.8公里大陆海岸线和4880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海岛数量全省第二,在珠三角沿海城市中,大陆岸线最长、滩涂面积最大。江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和广东(江门)渔港经济区,投用重力式深水网箱152个,桁架类网箱平台1个。同时布局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完善全产业链条。江门市冷库总库容超过100万立方米,拥有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超30家,入选全省第二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规划再增加冷库库容超100万立方米,目前江门市供销公共型冷链物流骨干网正式组网运营,保障农产品“产供储销”全链条畅通。


高质量发展

打造“五邑侨味”预制菜区域公共品牌 

2023年热播剧《狂飙》让猪脚面成为国人追捧的江门美食。江门侨乡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五邑美食远不止于此,五洞牛肉、外海面、古井烧鹅、台山黄鳝饭、开平煲仔饭、鹤山腊味饭、恩平焖猪脚,还有台山鳗鱼、青蟹、生蚝等海鲜河鲜,江门就是大湾区的“美食之都”。

来江门过大年,品尝“江门一桌菜”。2月6日,在江门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南方都市报联合中国联通江门市分公司(以下简称“江门联通”)、江门市农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门市预制菜产业协会等单位推出“江门一桌菜”活动,现场向市民群众免费赠送一批“江门年夜饭”礼盒、侨福丝苗米。

图片

蓬江区中天新地活动现场。

图片

江海区江海广场活动现场。

一份预制菜,蕴藏大市场。2023年11月,食品预制化(预制菜)产业基地生态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发布了2023年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榜单,蓬江区位列第37名,成为江门市唯一入选的区。江门拥有农副食品加工企业近600家,预制菜产业发展基础扎实。早在2022年,江门就抢抓预制菜产业风口机遇,推出了一些有力举措:出台《江门预制菜十二条政策措施》,成立全省首个地级市预制菜产业联盟,加快建设“一园四区”预制菜产业园,大力支持蓬江区预制菜产业园成功创建首批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布“江门十二菜”首批“侨都预制菜”名录,把发展预制菜产业作为链接一二三产融合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

2023年12月,江门市预制菜产业协会成立,集结近50家预制菜企业,共建横跨种植养殖、农产品初加工、食品加工、商务服务、研发创新、技术检测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与食品全产业链。同日还发布了2024“江门年夜饭”预制菜礼盒,整合推出特色陈皮烤鸭、和味牛腩、陈皮红豆沙等侨乡味道,打造全球华侨的“思乡年夜盛宴”。据悉,江门市预制菜产业协会将着力整合资源,打造“五邑侨味”预制菜区域公共品牌,进一步提升侨都预制菜的品牌公信力、市场竞争力,同时还会加强产品出口标准认证衔接,搭建企业与海关等政府部门的沟通桥梁,推动更多江门预制菜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走向世界。

建设农业强市,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

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江门现代农业和食品千亿产业集群再上新台阶。2024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做优做强乡村产业,大力实施江门“广东第一田”提升工程,扩面提质5万亩示范区,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56万亩;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发展立体养殖模式,推进禽畜规模化养殖;建好13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全链条总产值突破800亿元,深化新会陈皮溯源系统应用,培育高端丝苗米品牌,布局预制菜全产业链;持续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新增“粤字号”、绿色食品等农业品牌8个,打造好“江门优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大湾区优质旅居度假目的地;加快江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提升“冷链物流+直供配送”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2024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创建全国“千兆城市”,江门联通将以全国千兆城市建设为新起点,履行“国家队、主力军、排头兵”的使命担当和央企责任,以“三千兆”(即千兆宽带、5G、千兆WiFi)解决用户上网需求,为用户提供一个涵盖居家、办公、出行的全场景立体化体验环境。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江门以建设农业强市为中心,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现代化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曾育军

摄影:南都记者 罗忠明(除署名外)

编辑:曾育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