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二代”点赞东莞已成“文化绿地”,今年将追投2000万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4-02-15 12:03
图片

东莞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铭刻着一个个建设者的身影。

超50位院士常年在莞开展科研活动,93个创新团队、20多万名高层次人才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注入澎湃动力;4.2万名环卫工人、17万名建筑工人不顾严寒酷暑,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5.9万名公交车师傅、网约车司机起早贪黑,为城市交通运转辛勤摆渡;11.4万名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穿街走巷,把商品服务及时送达人们手中;181.7万名志愿者、社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贴身暖心做好关爱服务……来自五湖四海的一千多万东莞人,用各自的智慧和汗水,让美好家园每天绽放新精彩。

2024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对广大的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感谢。

春节期间,南方都市报推出以《强信心 我和我的东莞》为主题的春节策划,聚焦不同建设者,讲述他们与东莞的故事。

大年初四,由东莞市寮步镇西溪古村会同曲艺名家荆林野共同创建的东莞喜乐会欢喜上演……这是西溪古村“大管家”、广东西溪芬芳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昱明其团队从元旦开始筹备的“西溪古村春节庙会”重磅节目。

图片

大年初四,东莞市寮步镇西溪古村会同曲艺名家荆林野共同创建的东莞喜乐会欢喜上演,演出吸引了近200名观众。

“门一开就满人了,临时加好多座位,现场有近200名观众,演出很顺利,后续我们还会继续办。”演出很成功,廖昱明很欣慰,认为这是新年最好的礼物。自从2018年开展西溪古村项目以来,他已经连续6年没有回老家过传统意义上的春节。

多年文化行业沉浮,廖昱明指出,东莞已是“文化绿地”。他对2024年东莞“投资年”充满期待,今年,西溪古村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并将正式开放运营,公司今年也将追投至少2000万用于古村活化。

廖昱明期待,西溪古村在东莞这片“文化沃土”中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图片

牵手五湖四海商家,为留莞人群营造家乡年味

各具特色的地域风情美食,风格各异的表演,传统非遗工艺及特色工艺……今年的春节,西溪古村春节庙会一改往日主打的“传统年味”,别开生面地上演了”打破年味的界限”。

今年1月17日,东莞喊出了“新春•进莞来”口号,通过2024年东莞市系列文旅体商贸活动吸引广大游客来莞过年。

正如廖昱明及团队所希望的,今年西溪古村的春节庙会为广大游客奉献一场别开生面的年味盛宴。春节期间,古村联合了来自四川、东北、重庆、江西、湖南、贵州、台湾、安徽、福建等地的商家营造当地过年氛围。

“过年期间,古村人流量平均每天有10000-15000人次左右,其中多是外地旅客”,廖昱明告诉南都记者,游客人数跟其预期差不多。

图片

西溪古村今年春节游客量平均每天有10000-15000人次左右。

为留莞人群营造家乡年味是西溪古村2021年春节以来不变的一个主题,“之前春节期间,很多人回老家了,很多店也歇业了,那些留莞过年的人其实也想回家,我也是回不了家但又希望能在东莞感受到家乡年味的那群人”,廖昱明道出这个活动的初衷。

春节期间,他们每年联合来自五湖四海的入驻西溪古村的商户,通过从店铺装扮到地方特色美食再到表演等多种方式为留莞过年人群营造家乡年味,以解乡愁。

期间,古村中自四川的老板在自家的院子里晒起了腊肠腊肉,让同为四川的留莞老乡有种回家的感觉;曾在古村内建了“东莞第一炕”,过年期间,在东北饺子馆,除夕夜,大家一起在炕上吃饺子……

打造“中国传统文化集散中心”,古村今年将正式对外运营

1990年出生的廖昱明是广东省兴宁人,2005年,还在上学的他跟随家里人来到东莞生活,从广州毕业后,他选择在东莞当兵,几次创业也选择在东莞,因为他觉得东莞很像梅州老家,能给他亲切感。

2018年,廖昱明跟随文化创业的母亲来到东莞市寮步镇西溪古村,作为“创二代”,他干起了古村落活化运营开发的事业。2019年,他索性将自己的小家也搬到了古村附近,孩子也在古村附近上学。

图片

作为“创二代”,廖昱明2018年来到西溪古村干起了古村落活化运营开发的事业。

今年除夕,廖昱明在村里找了个商户一起吃了年夜饭后,在加班中“守岁”。他告诉南都记者,节假日是自己最忙的时候,他已经有6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廖昱明称,东莞是一座值得奋斗的城市。

“从缺到有,从负数一路走过来,6年的发展,古村即将成功落地”,廖昱明回忆改造以前,初见古村印象:建设乱糟糟的,房子倒塌的倒塌、荒废的荒废……

2024年,对廖昱明而言,是值得期待的一年,苦心耕耘西溪古村项目终于要完工,并将正式对外营业,“目前古村已经进入建设收尾阶段,有100户商家入驻,涵盖文、商、旅三大业务板块”。

图片

2024年中,西溪古村项目将完工,并正式对外营业。

西溪古村位于东莞市寮步镇,始建于弘治二年,至今已530年,漫步古村,有古围墙、民居、祠堂、书房、巷道、古井、水塘、古榕树等颇具特色的农业村落文化景观,2008年,西溪古村还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廖昱明告诉记者,接下来,将重点提升古村文化内涵,包括策划活动、打造媒体矩阵、“造节”等形式加大宣传,为古村引流——引游客、留商家。

“寮步是香料交易的起源地,而西溪古村又是这千里运香路的起源点。”按照廖昱明的设想,古村将会被打造成“中国传统文化集散中心”。

朝着这个目标,古村招揽的商家目前囊括了篆体、木雕、玉雕、蓝印蜡染、钩织、手碟、洞箫、古埙、剪影、岭南压花、漆器等20多种中国传统文化,涵盖古代传统器乐、传统服饰、传统书法等。

图片

西溪古村招揽的商家目前囊括了篆体、木雕、玉雕、蓝印蜡染、钩织、手碟、洞箫、古埙、剪影、岭南压花、漆器等20多种中国传统文化。

需要提及的是,2023年,东莞市寮步镇提出加快建设“莞香飘溢”乡村振兴示范带,西溪古村被纳入其中,廖昱明希望“西溪古村”成为全市乃至全国古村落活化“展示窗口”,助力东莞“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多次创业聚焦东莞文化产业,称东莞已是“文化绿地”

盘点廖昱明东莞创业生涯,从2015年初的科技公司、2016年音乐节演艺公司、2017年的旅行家音乐节公司到2018年的西溪古村项目,多次创业,虽几经沉浮,但他始终聚焦在东莞文化产业。

“2005年,家里人已经在东莞做文化公司,当时整个让社会认为东莞是‘文化沙漠’,但在我们眼中,东莞很有底蕴,值得挖掘”。2018年,跟随母亲进入古村落活化运营开发的事业时,他对东莞也是信心满满,“东莞位于大湾区‘黄金C位’,有天然的地缘优势”,他一直看好东莞文化产业发展。

图片

办音乐节是廖昱明的梦想,2018年,他的音乐节创业项目重磅节目——DNA嘻哈音乐节在东莞市体育馆举办。

在东莞文化行业沉浮近8年来,廖昱明认为,东莞的文化氛围好了很多,“从政府到老百姓意识都有了很大转变,以前搞文化活动,主办方多是想尽办法去其他城市‘拉人’看演出,现在东莞的老百姓也乐于为本土的文化产品消费买单,所以主办方现在多是在本地做推广活动。”

他特别指出,东莞政府也更注视文化发展,愿意投入、对文化活动诸如音乐节等采取更开放的政策。

的确如此,从2001年提出“文化新城”建设,到2010年的“文化名城”建设,再到2020年建设“品质文化之都”,尤其是2022年,迈上“双万”新起点以来,东莞提出“文化强市”建设构想,举办“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生态露营节、篮球城市文化节等“潮流东莞”系列文体活动……并积极打造“近代史开篇地”“国际制造名城”“潮流东莞”“篮球城市” 的四大城市名片,东莞“潮流之都”形象愈发生动。

图片

东莞“潮流之都”形象愈发生动。

采访中,廖昱明称,现在的东莞俨然从“文化沙漠”变身“文化绿地”,背靠东莞逐渐肥沃的文化土壤,尚在“襁褓”中的西溪古村,已开始美名远扬。

在2022年,西溪古村就已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消费集聚区”,与此同时,更是常年在抖音本地热榜排行第一,被誉为“东莞洪崖洞”。

他指出,“古村从缺到有,不是企业凭一己之力所能成就,一定是村、政府部门等多方合力的成就”,天时、地利、人和,他期待,用自己的辛勤耕耘,西溪古村在东莞这片“文化沃土”中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图片

今年西溪古村项目将正式对外营业,图为2024年西溪古村跨年夜。

尤其是2024年被誉为东莞“投资年”,廖昱明对新年充满希望,“东莞营商环境向好,吸引到更多人来投资,作为景区,我们很乐意看到”,他透露,西溪古村项目已投入近7000万,2024年,公司还将投资至少2000万用于古村建设。

廖昱明告诉记者,他希望在40岁前完成一个“小目标”后退休,隐姓埋名,不需考虑经济效益地去投资文化产业,让中华文化传播到更多国家。

采写:南都记者 黄芳芳

受访者供图

编辑:黄芳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强信心 我和我的东莞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