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被勒索的不是傅园慧,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4-02-17 21:48
图片

2月17日8点59分,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在长白山发微博求助:“咱们包了车现在被勒索了,半路加钱让我们买票;我们不同意,他不开车了咋办,我要不要报警啊!”随后,傅园慧发多条评论称,“(司机)想把我们留半路高速上”“在去雪岭马拉爬犁的路上”,并@长白山发布 @长白山。10时56分,傅园慧再次发文:感谢网友们的关心,吉林文旅部门已经第一时间介入,问题已经解决,谢谢大家。

据最新消息,当地有关部门公布了处罚结果,加价黑车司机被罚3万元。

此事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在春节假期,傅园慧的遭遇格外受关注。之所以特别提到事态发展的时间节点,是想说明当地有关部门工作效率非常之高。从傅园慧曝光问题到有关部门解决问题,竟然不到两个小时。难怪有网友发问——如果是普通公民,网上发不出声,没上热搜,是不是就要老老实实加钱?还是等有关部门正式上班后再处理;央视评论也分析,假如被勒索的不是傅园慧,结果会如何,并质疑谁给司机这样的胆量。

舆论的上述反馈显然在情理之中,如此高效地处理宰客现象绝非常态。为何傅园慧会享受特别的待遇?背后无非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交媒体的作用,有了网络,消费者和监管者的距离更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大大提升;二是个人名气的作用,如果没有网络的加持,傅园慧也没有这么大的能量,但是,如果傅园慧没有名气,网络的作用恐怕无从谈起,起码这个事不会引发如此高的关注度。

现实中,很多人并没有傅园慧这样的条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名气,多数人在互联网上发声很难受到关注,甚至很多人都不擅长使用互联网来发声,遭遇宰客的时候往往只能忍气吞声。就拿傅园慧这件事来说,问题处理后,傅园慧此前曝光问题的微博都删除了,当地应对舆情似乎很及时很到位。但本质上说,当地应对的恐怕只是舆情,而不是以一种常态的机制去解决问题。在网友的跟帖中,就有人反映在长白山旅游的糟糕经历,有游客表示自己被坑惨了——“去哪酒店都盯着你让你包车,买他们的门票。我们自己找车都不敢来酒店接,怕被酒店的人举报。”这种声音能被网友看到,但显然很难被当地的监管部门看到。

如果当地有关部门能重视网友的这种声音,并顺着线索解决有关问题,那么,相比应对傅园慧单个的舆情,肯定会更让人信服。

除了傅园慧这种特别个案,从海南三亚到云南再到山东青岛,个别地方针对普通游客的高效维权个案,恐怕也只有典型意义,而不具备普遍价值,即它们不能反映日常的维权体验。很多消费者囿于各种因素,比如投诉渠道不畅,又或者没有掌握证据,而选择忍气吞声。总而言之,消费者在遭遇宰客的时候,维权过程得到的支持往往还不够。这种状况从目前市场整体生态也可以看出一二,试想,如果平日的消费投诉都很通畅,效果都很好,那为何那些从业者还敢冒着风险来坑蒙消费者?显然,从业者对行业生态最了解,他们有底气宰客,就是因为总体来说游客还是相对弱势的一方。

有网友感叹“只有明星发博,才能整顿乱象”,这样的结论或许有些片面,但的确反映了一种情绪。近年来,各地监管部门在应对游客投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不过,似乎往往是一些极端个案才会高效得到解决,这与游客的期待显然还有距离。如何改善游客体验,尤其是在遭遇宰客的时候搭把手,监管部门显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文l王垚

编辑:何起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