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牧渔走向深蓝,惠东奋力打造南海大黄鱼“一条鱼”产业

南方都市报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4-02-19 15:48

南都讯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山东青岛现代化的牧渔船已驶入惠东海域。在开发海洋牧场,打造蓝海粮仓的新征程上,惠州市惠东县也不甘落后,全力扶持科研机构开展南海优质苗种繁育、人工育种科技攻关,2021年在全国率先攻克了“国宝级”黄唇鱼人工繁殖世界性技术难题,今年初又成功实现了南海硇洲族大黄鱼人工繁殖规模化苗种生产。

图片

惠东县的海洋牧场(翻拍)

2月18日下午,在惠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惠州市副市长、惠东县委书记黎炳盛提出,惠东县将加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南海大黄鱼“一条鱼”产业。

山东牧渔船已驶入惠东海域

惠东县地处南海之滨、大湾区之角,海大物博,资源丰饶,全县海域面积3200平方千米,海岸线215.06千米,放眼广阔海域,目之所及是无限蓝色潜力。

近年来,惠东渔民在出海打渔时,偶尔会看到一艘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的大船在海浪中游弋,船身上赫然写着“国信1号”。这不是一艘普通的船,而是一艘由青岛国信集团倾力打造的移动式“海上粮仓”。

据媒体公开报道,这个移动的海洋牧场上,共有15个养殖舱,里面住着约300万尾的大黄鱼。这艘养殖工船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船舶上仅有35人,便可实现一年3700吨的大黄鱼产量。

“国信1号”自2022年5月启用以来,为仿照野生鱼类,在威海、青岛、舟山、宁德、惠东海域游弋,使水温保持在大黄鱼最爱的20-24℃。

2023年,青岛国信集团在总结“国信1号”运营经验基础上,启动了国信2-1号、2-2号养殖工船迭代定型和建造,启动30万吨级超大型养殖工船设计工作。未来,将陆续投资建造运营50艘工船,形成总吨位突破1000万吨的养殖船队。

打造南海大黄鱼“一条鱼”产业

面对海洋牧场带来的竞争,惠东县也不甘落后。近年来,该县聚焦向海图强,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加强海洋资源开发保护,不断提升经略海洋能力,为惠东现代化建设注入“蓝色动力”。

2月18日是农历新春第一个工作日,惠州市举行高质量发展大会。惠州市副市长、惠东县委书记黎炳盛在大会上发言,惠东县力争GDP今年向900亿元(增长7.5%以上)、2025年向千亿行列迈进,为实现经济总量倍增打下坚实基础,为全市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提供应有支撑。

为实现上述目标,黎炳盛提出将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特别提到将推进大百汇、一方海等渔业项目建设,打造南海大黄鱼“一条鱼”产业。

图片

科研攻关(由被采访对象提供)

南都记者观察,2023年5月23日,惠州市黄唇鱼种源保护与技术研究中心暨大黄鱼南方种业创新园项目在惠东县港口度假区启动。黎炳盛在该项目启动仪式上指出,一直以来,惠州把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作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大力推动绿色养殖、种业振兴、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休闲渔业全链条发展。随着研究中心和创新园项目的落地,惠州将全力做好项目落地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大力支持在惠相关企业对黄唇鱼的种源创新、良种选育、规模化量产技术攻关。惠东县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及各有关单位要加快项目落地的友好协商、合作洽谈,推动项目早建成、早见效。

在今年惠东两会上,“建成黄唇鱼种源保护与技术研究中心,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多元养殖模式,谋划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海产品交易中心,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动工建设小星山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加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科研攻关相继实现突破

2024年新春佳节,正是亲朋好友相聚的美好时刻。在惠东县港口度假区广东省鳇鲸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鳇鲸公司”)的育苗厂房内,科研工作者们仍在坚守岗位,细心照料着人工繁育刚刚产出的南海硇洲族大黄鱼的“宝宝” 们。

据了解,“鳇鲸公司”成立于2020年1月13日,是一家致力于石首鱼类苗种的选育技术研究、濒危石首鱼类种质保育、鱼类遗传育种和种业创新的生物科技公司。

该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颜阔秋,是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大黄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课题组成员之一,他长期从事大黄鱼、黄唇鱼等石首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他还另有个身份——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石首鱼专家组成员。

图片

硇洲族大黄鱼亲本鉴定情况

由于沿海各地捕捞强度加剧和栖息生境退化,黄唇鱼资源量急剧下降,2021年2月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021年6月,鳇鲸公司技术团队在国内率先攻克了黄唇鱼人工繁殖技术世界性难题,共培育出F1仔代黄唇鱼1万多尾,并经国内权威的种质鉴定单位"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库"组织鉴定和专家验收。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成功繁育5万多尾极其珍贵的仔一代黄唇鱼幼苗,推动了黄唇鱼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中国十大水产优异种质资源”名录。该项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为今后开展黄唇鱼增殖放流,恢复自然海区种质资源以及未来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为加强南海硇洲族大黄鱼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于2022年起组织开展为期三年的“南海海区特色大黄鱼种质资源评价与良种培育”项目,该项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负责承担大黄鱼种质资源评价基础性研究, “鳇鲸公司”负责良种培育及产业开发。

颜阔秋向南都记者介绍,大黄鱼是鲈形目石首鱼科中的常见品种,也被称为黄花鱼,通体金黄、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其在全国海水养殖鱼类中产量最高,有“国鱼”之誉。

大黄鱼按照地理种群和生态习性划分,分为南黄海-东海地理种群(岱衢族)、台湾海峡-粤东地理种群(闽-粤东族)和粤西地理种群(硇洲族)三大地理种群。

图片

研究标本

目前,岱衢族、闽-粤东族的大黄鱼均得到很好的开发,在闽、浙等地形成了百亿级产业规模,而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域的硇洲族大黄鱼野生优势种群至今尚未进行产业开发。硇洲族大黄鱼具有体型修长、鳞片整齐、鱼肉细腻等特点,市场售价更高,更加适应南海高温气候,尤其是深远海大型网箱养殖。

今年1月27日,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来到惠东县对“南海海区特色大黄鱼种质资源评价与良种培育”项目进行现场测试,确认“鳇鲸公司”成功繁育了80日龄规格为3.1-5.8cm的硇洲族大黄鱼苗种40余万尾、16日龄稚鱼800余万尾。

这标志着惠东县已突破了硇洲族大黄鱼种源收集、保活驯养、亲本培育、催产孵化、人工育苗等五大关键技术环节,成功实现了南海硇洲族大黄鱼大批量苗种生产人工繁殖技术,构建了硇洲族大黄鱼活体种质资源库。 “鳇鲸公司”在惠东县小星山海域开展的深水网箱养殖试验,也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为下一步全面开发硇洲族大黄鱼养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构建海洋经济发展“蓝色粮仓”

南都记者从惠东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惠东县正全力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构建海洋经济发展“蓝色粮仓”, 在鳇鲸公司取得现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升科研成果转化力度。

接下来,惠东县将支持鳇鲸公司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建设南海大黄鱼种业创新园。计划投资2.6亿元,主要建设大黄鱼育种科研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打造集种苗研发、人才培养、科普展示等于一体的南海大黄鱼遗传选育基地。二是建设桁架式平台深海网箱养殖示范基地。计划投资4500万元,建设2座3万立方水体桁架式养殖网箱。项目达产后,预期年产优质海水鱼约800吨,年产值约4800万元。三是建设苗种标粗基地。计划投资1950万元,流转500亩养殖池塘,进行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开展池塘中苗标粗培育、深远海网箱海陆接力养殖,快速推动高品质南海大黄鱼产业化发展。

耕海牧渔,走向深蓝。惠东县将推动南海大黄鱼种业繁育向规模化发展,助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奋力打造南海大黄鱼“一条鱼”产业。

图片

育苗厂房

“种业是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芯片’,加强优质品种培育是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任务。”颜阔秋对惠东未来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其公司的发展愿景和规划是今年7月,将完成黄唇鱼规模化苗种繁殖技术,实现10万尾苗种量产规模。完成中国黄唇鱼种源保护与技术研究中心科研主楼建设,黄唇鱼重点实验室入驻。2025年6月,突破黄唇鱼全人工繁殖技术,完成F2仔代人工苗种百万尾量产规模,申请黄唇鱼列入人工繁殖种苗产业养殖许可;举行粤港澳大湾区黄唇鱼同步增殖放流活动。

2026年5月,建立黄唇鱼特许委托养殖回收体系,建立5000亩基地规模;同年12月,申报"黄唇鱼国家级原种场"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立百万尾人工繁育黄唇鱼苗供应体系。

2027年4月,开发黄唇鱼国家特许中药特效药,构建特许经营体系;对标"片仔癀"药业,开发黄唇鱼特许中药特效药,构建唯一型特许经营体系。2028年,建立年产100万尾黄唇鱼陆海接力养殖规模,完成第一个百亿级黄唇鱼产业体系构建。

采写/摄影 记者郭秋成 田飞

编辑:郭秋成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实干笃行,惠州 2024 向新而行!

4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