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陪伴”的情感表达,本质是精神赡养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快评
原创2024-02-21 10:00

据《钱江晚报》报道,云南镇雄籍大学生付天在离家前劈柴700多斤留给爷爷奶奶,是日前最感人的热搜之一。而在浙江,渐渐长大的孩子们,也用各种各样的行动,诠释了“陪伴”的意义——诸暨姑娘褚茄第为将近百岁的奶奶拍了一组时尚大片,读大二的金华姑娘悦辰为长辈做了甜品,杭州90后小赵为妈妈拍了属于她自己的MV。

如果说年轻人返程时满满当当的行李箱和后备箱承载着长辈们沉甸甸的厚爱与深情,一些渐渐长大的年轻人也用“走心陪伴”来进行爱的反哺和双向奔赴。不论是“我给奶奶拍大片”,还是“我给长辈做甜品”,抑或“我为妈妈拍MV”, “走心陪伴”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手段,成为亲人之间进行社会联结的一种纽带。

以“寒假给爷爷奶奶劈柴”为例,装进背篓里的不是柴,而是一名“00后”对爷爷奶奶的爱。在昆明一所专科学校学习高速铁路服务专业的付天,从小被“隔代寄养”,对爷爷奶奶有很深的感情;在心中给爷爷奶奶留下了足够的位置,体谅长辈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爱他们,见证了一名“00后”的精神成长。

以血缘和伦理为核心的传统家庭观念,驱动着长辈与晚辈的相向而行。帮老人劈柴、锄地,给爷爷奶奶买药买新鞋,“走心陪伴”不仅让爷爷奶奶省心省力,也让他们感受到孙辈对自己的“温柔相待”。利用暑假到工地兼职,既饱含善意和温暖又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寒假给爷爷奶奶劈柴”的小伙子未来可期。

每个人都终将老去,老年人不应该成为现代社会的边缘群体,老年人也可以成为注意力聚焦的对象。那些在数字化浪潮中“慢了一拍”的老年人,需要年轻人“等一等”“帮一帮”;“我给奶奶拍大片”也好,“我给妈妈拍MV”也罢,年轻人的关爱和帮助让老年人更好地拥抱数字化时代,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精神诉求和情感需要。

帮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引领长辈体验一些没有过的经历,多一点关爱和陪伴,才是给长辈最好的礼物。伴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许多年轻人和长辈平时相距甚远,借着假期和节日的契机实现了团聚。在有限的共处时光里,如何对长辈进行更有品质、更有温度的“走心陪伴”,是摆在每个年轻人面前的现实考题。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空巢又空心”的老人们渴望得到更多的精神滋养。虽然“走心陪伴”在情感表达的形式和路径上存在着差异,但给予长辈们更多的精神赡养却是共同的底色。在物质生活需求得到基本保障的背景下,老年人精神与情感方面的需求愈发凸显;打破“节日集中,平常稀松”“重物质供养,轻精神赡养”的窠臼,多一些用心用情的“走心陪伴”,老年人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杨朝清

编辑:张子庆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