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日前,广州某小学家长在社交平台反映,新学期学校要求家长参与到午休午托管理工作中,该情况引起广泛讨论。对此,广州市教育局回应称,已经关注到个别学校邀请、招募家长志愿者参与学生午休管理相关情况,并紧急叫停,同时举一反三全市排查类似情况。
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服务不得纳入课后服务范围
据南都记者了解,学校要求家长参与午休午托管理工作,与去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的发布有关。
去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发布。
《通知》指出:“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服务不得纳入课后服务范围。”同时,“不得将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纳入课后服务收费项目”。
诚然,“双减”实施两年多来,课后服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受到群众普遍欢迎。“这个政策背景出台的背景和缘由是,在全国范围内,由于对课后服务范围未有明确的界定,部分地区出现了课后服务乱象,引起部分家长的不满。”广东省民建文教宣委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雯闻告诉南都记者,这是决策部门较为及时的政策调整和修订,及时回应民众诉求。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指出,在“双减”实施过程中,有的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个别地方和学校随意扩大课后服务范围,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增加了家庭教育负担。这些不规范行为违背了“双减”政策及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初衷,需要进一步规范提升。
事实上,关于午休管理工作引发的问题讨论由来已久。2018年深圳市政协的一份提案《关于以学校为主根本解决中小学生 午餐午休问题的建议》就提到:“午餐午休管理事实上额外增加了教师负担,而现有财务体制难以为此提供报酬,因此学校和教师普遍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因此,该提案建议,“市财委、人事、教育等部门制定办法,妥善解决午餐午休管理人员报酬问题”。
201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午餐午休管理的意见》出台。
同一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午餐午休管理的意见》出台。其中就明确:“优化校内午餐午休管理,积极吸纳学校教职员工、供餐企业辅助人员、专业午托服务机构人员、家长等担任学校午餐午休管理服务人员”,同时还要“推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午餐午休管理的各个环节”。
深圳市罗湖区大望学校更换了部分课桌椅,实现学生午休“躺着睡”。
那么,如今学校要求家长参与到午休午托管理工作的这种做法,是否与教育部政策要求有所偏差呢?
“在我看来,这是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教育出现的新现象、新情况。”张雯闻表示,目前并未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这种现象不应该是政策执行偏差,更可能是相关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而带来的阶段性的争议,或者学校和家长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而在制度缺乏领域激发。
让家长看午休并不合适
毫无疑问,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近年来,广州有关部门大力推进中小学生午休“平躺睡”工作,成果斐然。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底,广州市参与午休托管学生人数为87.5万人,实现“平躺睡”学生人数为83.16万人,占午休托管学生人数的95.04%。
在2023年春季学期初,广州市华颖外国语学校的全体学生告别了难受的“趴睡”式午休。在市政府支持和企业捐赠下,该校为全体在校午休学生配备了一体式平躺椅,学生只需在几秒钟的时间内,通过自行调整桌椅,即可实现“平躺睡”。
不过,随着“不得将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纳入课后服务收费项目”这一要求的落地与实施,关于校内午休管理工作的权责问题将会引发诸多矛盾与讨论。
家长郭先生也说,一个班40多个孩子,每个家长哪怕每两个月轮一天,那也要跟工作单位请假或者跟同事协调工作。“也不是所有公司中午都有午休,就算有午休时间,来回公司到学校都需要时间,搞不好还会迟到。”
还有家长提出质疑,如果自家孩子是在校外的托管机构午托,或者回家午休的,让没参加校内午托的家长也要去轮值看午休,那就不合理了。
网络热议截图。
网络热议截图。
网络热议截图。
另一方面,学校也非常为难。
有广州市中小学校长告诉南都记者,开学前学校有讨论过多种方案,但最后还是选择维持原状,由老师看管午休。该校长表示,当时没有选择家长轮值的原因有二,一是如果家长有空,也就不会需要午休托管,长久下来,轮值对于家长是真的困难;二是不一定每一个家长都善于管理学生,对于孩子午休质量的保证,暂时也只有老师看管才是保证。
另一位校长也持相同观点,他也认为让家长看午休并不合适,首先家长上班的地方不一定是靠近学校,也不是每个家长都有空。“你让人家专门中午赶来看午休,这也是很不合理的。”
由学校老师看管并非人性化举措
然而,由学校老师看管,长久下去并非可行之策。
深圳市福田区各学校利用各自优势巧妙地安排学生躺休。
一位小学校长就指出,从工作实质上看,午休管理不是教学任务,也不是育人工作所必需的,只是部分家庭无法在中午照看孩子,为了学生的安全和健康,学校额外提供的服务。从管理责任上看,午餐、午休的统筹、组织、具体实施和安全责任,无疑比日常教育行为的管理和安全责任大得多,学校和老师付出的额外精力、承担的额外压力也大得多。从时间和报酬上看,午休管理时段是教师的休息时间,是作为下午更好的育人、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最佳调整期,放弃午休来进行午休看管,无疑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工作量,还压缩了教师的休息时间,理应有额外报酬来进行补贴。“从教师业务上看,多花了精力在午休看管上,或许还要加上课后托管,有限的精力就会减少投放在教研和能力提升上,这是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不难理解。”
多位校长也都持有类似看法。其中,广州某学校校长说:“没有任何补贴就这样看午休,确实也难为老师,很多老师实际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加上中午的两小时看管,老师也很需要休息。”
网络热议截图。
“老师在上班时间段内已经是高强度高压。义务看管的话,让老师感觉自己的工作量没有得到肯定和认可,其实也蛮伤老师的心的。”有校长认为,本来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来看管孩子午休,但根据最近的文件,午托不列入课后服务,非课后服务不能够收费,引入第三方机构就必然涉及费用。
“午休托管不纳入课后服务,其实没有问题,但政府应该及时出台午休服务管理办法,让老师合理合法地按劳取酬,而不是被‘课后服务’剔除以后不闻不问,借以‘考验’各位校长的管理智慧。”广州市某学校校长对南都记者说道:“我相信政府不会长期让老师义务看管午休,会有后续的处置办法。”
网络热议截图。
“既然要监管,相关部门要落实相应的政策指导,高位统筹,政府制定收费标准,规范收费主体。”有校长如是说。
相关部门需要探索健全完善制度
“学校和老师的困境一直都在,比如‘双减’过程中深受关注的教师工作量问题。”张雯闻表示,实际上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负担很重,北京师范大学宋萑教授做的教师工作负担的实践社会学分析里面就谈到教师工作量高企,时间透支的结构性困境。如果学校要承担校内午休管理这一责任,则必须得到相关资源的支持。“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资源无疑是很紧张的,提供此类便利服务,人和钱都是问题。”
为此,她建议,当前仍然要继续强化学校的主体作用。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等作为服务的供给方,有责任做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
同时,有关部门也要探索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在现在制度不明朗,学校也不明确责任和义务边界的时候,就会出现如今这个状况:校内午休管理工作没有钱也没有人,最后就只能让家长来承担;但家长也很辛苦,很多家长都是双职工,依靠家长来做午休管理工作也不现实。
“根本上来讲,还是要健全相关制度,让学校、家长知道责任义务的边界,让学校的探索和做法有据可依。这样既给学校松绑,也给家长松绑。”张雯闻说道。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孙小鹏 叶斯茗 杨晓彤 实习生 陈姝妃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孙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