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数万市民与深大师生共度元宵佳节,活动未来将持续举办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4-02-25 19:21

甲辰龙年元宵佳节,荔园处处欢声笑语。2月24日,“龘龘荔园”深圳大学首届元宵市集,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龙”重登场。游园打卡、国风大秀、荔园灯会、快闪表演……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深大在校学生、教职员工以及数万名深圳市民参与其中。

本次“龘龘荔园”元宵市集是深圳大学校内首次举办的元宵市集活动,也是首次校地合作举办并面向市民开放的高校游园活动。作为深圳大学重点打造的“文化精品项目”之一,该活动由学校多个部门学院共同承办参与,并得到了南山区多方的大力支持。据悉,该活动未来将持续举办,力争打造成校地党建联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品牌。

800x534_65db080dc78fc.jpg

800x450_65db080de0eb3.jpg

游园:

元宵佳节精彩轮番上演

万名师生市民畅玩荔园

记者在现场看到,深大立德门前,由雕塑大家打造的深大龙年潮玩《龙象》,活力满满、喜庆可爱,迎接着宾客的到来;10项趣味游戏、21个手工体验、10余种深大网红小吃,让深大师生和广大市民畅玩其中,流连忘返;舞狮踩梅花桩、国潮变脸、器乐盛世国乐、舞蹈唐宫夜宴等精彩表演的轮番登场亮相,让人应接不暇;“荔”灯阑珊处,一树的“火树银花”成了游客们争相拍照的打卡点。

众多师生和市民身着汉服或“国潮”服饰,在活动现场品汤圆、猜灯谜、集印章、射箭、投壶、灌篮,玩得不亦乐乎;集章打卡,礼品丰富,更有6名幸运观众抽中“龙象”限量联名款潮玩大奖。

夜幕降临,灯火璀璨。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南山区委书记黄湘岳以及南山区领导王小蓉、王远辉、莫士龙,深圳大学校领导吴报水、李永华、汪永成等来到汇典楼前,与游园师生及各界代表围坐一起,品尝汤圆、共话团圆,并为现场游园师生群众发放元宵福袋。

图片

图片

文化:

少数民族学生和留学生纷纷参与

多民族文化通过元宵节交融

“书法变万物”摊位前人头攒动,众多师生和市民在这里玩起了“飞花令”、猜灯谜、写扇面,并在“心愿墙”上写下自己的新春愿望。深圳大学人文学院老师介绍,书法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书法艺术可呈现在各种用品上,与日常生活结合,即“书法变万物”。

喧闹的集市上,不时传来悠扬的古琴声,深圳大学古琴协会的摊位吸引了许多师生和市民。大家竞相进行古琴知识问答、飞花令、诗词九宫格等游戏,还有学过古琴的校友当场咨询是否能加入深大古琴协会。从事古琴专业教学十年的马骁老师说,深大开设了古琴选修课,今年是古琴申遗21周年,正好借着深大元宵节市集活动,进一步传播古琴文化和传统文化。

“非遗”展示、“非遗”体验是此次游园市集的一大亮点。在非遗·剪纸摊位前,非遗传承人剪纸作品的展示,引来了大小朋友们跃跃欲试,老师们现场教学,带大家做剪纸互动;制作珐琅彩对于很多师生和市民来说,都是极为新鲜的体验,在非遗·掐丝珐琅摊位,大家边学边做,有模有样;在非遗·彝文彝绣摊位,不少师生和市民亲手制作起专属于自己的彝绣书签。

800x534_65db0939904a6.jpg

800x534_65db09399c816.jpg

多民族文化通过元宵节的交融形成中华璀璨文化。“巴扎闹元宵”摊位展示了少数民族服饰、乐器、语言,不少师生和市民现场穿上了民族服装拍照留念。深圳大学学生部的来再提老师(哈萨克族)介绍,摊位的学生志愿者全部来自少数民族,“平时大家只能在景区中体验少数民族换装,这次我们把少数民族服装带入校园,供大家体验、感受,拉近了大家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距离。”2022级心理学专业学生孜白旦(维吾尔族)担任新疆快闪舞蹈演员,她说:“非常开心能够介绍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少数民族服装、乐器。今天有很多人来跟我学维吾尔语,大家都很可爱!”

“万事如意·恭喜发财”摊位,名字听起来特别“接地气”。这个摊位的“摊主”由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留学生们组成。这次,他们带来了巴基斯坦传统服饰换装,马来西亚冲格弹珠游戏、传统海娜粉手绘以及缅甸特色奶茶。

 

硬核:

元宵市集很有“科技范儿”

还能进行模拟打靶射击体验

大学的元宵节市集,当然要有“科技范儿”。VR游戏体验、新能源汽车展示、“RobotPilots”机器人互动,都是科技控们的最爱。

深圳大学RobotPilots机器人俱乐部是深圳大学第一支以参加机器人赛事为目标的技术型社团。去年,这支队伍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南部赛区冠军。活动前,他们对机器人运动控制及自动化功能进行了重新编写,以便在活动上更好地进行机器人的电控和展示。

除了“科技”硬,还有“国防”硬。市集上最大的摊位,莫过于“精武驿”了。30余款武器模型展示和国防装备陈列、模拟打靶射击体验、国防装备知识宣传……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学生。

深圳大学武装部苏鹏飞老师介绍,“精武驿”让民众感受到国防氛围,来参观体验的青少年对武器装备的性能、使用情况很好奇,他们的热情也激励国防工作人员进一步思考,如何将国防教育做“活”。

800x534_65db095650ba3.jpg

800x534_65db09565eab1.jpg

助农

元宵市集进行义卖

收益投入对口帮扶项目中

这一次“双百助农计划”也带着富有陆丰特色的甘薯、茶叶来到深大,助力优质农产品的宣传和推广。“非你莫‘薯’”摊位负责人刘女士介绍,他们带来了深受学生喜爱的酸辣粉、红薯干,提供免费试吃。这些酸辣粉、红薯干都产自陆丰市甘薯国家级现代产业园区。南都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摊点售卖为公益性质,盈利将定向捐献给深圳大学对口帮扶的地区,用于乡村振兴工作。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和深大师生、深圳市民产生良性互动,欢迎深大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方面人才加入团队,我们将为深大学生搭建就业、创业的平台。”“书香清茶”摊位负责人林先生希望大家在品茗、欣赏茶艺表演的同时,了解含蕴丰富的汕尾茶文化。他也表示,他们在深大元宵节市集的义卖收益也将反哺社会,投入乡村振兴对口帮扶项目之中。

元宵摊位是深圳大学实施“双百助农计划”的一个缩影,助力陆丰农产品推广、采购已被列入深圳大学“双百行动”校地合作共建项目清单。深圳大学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电商人才、定向采购等工作,实施“双百助农计划”,主动对接陆丰市农业局,助力乡村振兴、农业兴市,助力陆丰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大市场。

 

团圆

学校圆了学生寒假心愿

邀请学生父母来深大团聚

元宵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深圳大学元宵节市集现场也“上演”了团圆一幕——该校艺术学部非遗•彝文彝绣摊点志愿者、研究生程吟见到了久违的父母。这温暖的场景打动了现场的许多人。

一个月前,学校在征集寒假留校学生心愿时看到了程吟的心愿:想与家人团聚。了解到程吟在假期经常因参加培训、做家教、做兼职而无法回家,这个寒假又因留校完成毕业论文而错过回家过年团圆,学校决定帮她“圆梦”——邀请程吟父母来到深大,参加“龘龘荔园”元宵节市集,与程吟团聚。

图片

元宵节当天下午4点多,学校老师带着程吟父母来到程吟正在工作的摊位前,正在热情服务的程吟一抬头,见到了许久未见的爸爸妈妈,一时间甚至没有反应过来。“没有想到和父母的再次见面是在学校,真的感觉非常惊喜,自己的新年愿望竟然真的实现了,我觉得我太幸运了!”程母见到女儿非常激动,流下了开心的泪水,程父则激动得有些不能自已。“要感谢深圳大学对我孩子的关心、教育和培养,还提供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们在学校团聚,太温暖了!太感谢了!”程父说。

程吟说,自己好几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了,今年即将研究生毕业的她也将留在深圳工作,这次在学校的安排下与家人团圆,一起共度元宵节,对她来说非常惊喜且难得。“来深大读书是我做过的最不后悔的决定,在深大,我很幸福。”

 

采写:南都记者伍曼娜 通讯员 王若琳 李世卓 金佳圆 胡正好 杨琳茜 杨丽

图片来源于深大

编辑:伍曼娜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4网络中国节·元宵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